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节能自动渐变彩光控制装置,它由可调控制脉冲发生器、控制门、稳色开关、计数分配器、门电路、渐变驱动器、双向可控硅、节能电路、调光电路和电源部分及开关等组成。该装置能自动控制三基色光源变换出多种光谱色,还能将所需光色稳定下来。通过选择开关,可选择彩色灯光或白炽灯灯光或日光灯灯光,并能控制光源的亮暗。日光灯节能电路可使日光灯节电25%左右。(*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灯具的控制装置,特别是一种以三基色灯泡做光源的变光、变色灯具的控制装置。中国技术专利公报1988年3月2日公开了一种“自动变光、变色装置”(申请号85204777),该装置是根据三基色光源的开关组合控制原理设计的,可以对灯具进行手动控制调节或自动控制调节来获得彩色光。该装置由于采用自动控制与机械开关转换,反复频率较高,在变光变色时突暗突亮,易损坏灯泡。另外,在变色的过程中,周期性地存在一种全黑状态,有些场合就不适应。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自动渐变彩色光的控制装置,该装置既能自动控制三基色光源变换出多种光谱色,又能将所需光色稳定下来。使用该装置能延长灯泡的寿命,并能控制白色光源的亮暗。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它由可调控制脉冲发生器、控制门、稳色开关、计数分配器、门电路、渐变驱动器、双向可控硅、节能电路、调光电路和电源部分及开关等组成。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装置的电路框图,可调控制脉冲发生器2发出的控制脉冲经控制门1送到计数分配器3的CP输入端,计数分配器3的输出经过三个门电路4、5、6形成三个通道传送控制信号,再经过三个渐变驱动器7、8、9驱动三个双向可控硅BCR1、BCR2、BCR3去控制三基色光源L3、L4、L5的亮暗,可获得三基色光源组成的彩色光。当稳色开关K3与低电压接通时,控制门1被锁,阻止控制脉冲通过,这样计数分配器3各输出端的电位均保持原状态不变,从而使三基色光源稳定保持某种光谱色不变。这样便于用户根据环境、气候和爱好选择某种彩色光照明。控制脉冲的周期可在1~100秒之间任意调节。本装置的渐变驱动器有四个作用1、驱动双向可控硅;2、使三基色光源渐亮渐暗,从而可以延长灯泡使用寿命;3、由于三基色光源是渐亮渐暗的,所以能产生许多种过渡光谱色,从而更加丰富了彩色光;4、能自动改变三基色光源的亮暗。调光电路由用户根据照明亮度的需要,手动调节三基色光源或白色光源的亮度;节能电路可以使日光灯节电25%左右,例如使用32瓦环形日光灯,采用节能电路后其发光效率(流明/瓦)为45,若不采用节能电路,其发光效率(流明/瓦)只为40;电源部分没有采用变压器,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和缩小体积;K1为电源开关,K2为选择开关,用户可以通过K2选择白色光源或彩色光源。附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电原理图,现结合附图2作出详细说明控制门1和可调控制脉冲发生器2采用一块CD4011集成电路,CD4011中的与非门y1构成控制门1,与非门y2、y3和电阻R2、R3、电容C1及可调电阻W1组成可调控制脉冲发生器2。C1和R3串接后接在y2的输出端和y3的输入端之间,y3的输出接y2的输入,y2的输出接y1的输入b。W1和R2串接后一端接在C1和R3相接的结点上,另一端接在y2的输入和y3的输出之间。稳色开关K3一端与y1的输入点a相接,另一端与计数分配器3的脚2相接。计数分配器3可采用集成电路CD4017或CD4022,本附图2中采用CD4017。y1的输出接CD4017的脚3。R1接在CD4017的脚1和K3与y1的输入a相接的结点上。二极管D1~D15组成三个门电路4、5、6,D1、D7、D8、D12、D15组成门电路4,D2、D3、D11、D13、D14组成门电路5,D4、D5、D6、D7、D10组成门电路6。D1的正极和D2的正极相接后接CD4017的脚9,D3的正极和D4的正极相接后接CD4017的脚10,D6的正极和D7的正极相接后接CD4017的脚12,D5、D8、D9、D13、D14、D15的正极依次分别与CD4017的脚11、13、14、8、7、6相接,D10、D11、D12的正极并接后与CD4017的脚15相接。D1的负极与D7、D8、D12、D15的负极相接,D2的负极与D3、D11、D13、D14的负极相接,D4的负极与D5、D6、D9、D10的负极相接。在主电路中,降压电容C10、滤波电容C11、整流二极管D16、D17、稳压管D18组成电源部分,电源输出为9V。D16和D17串接构成全波整流,D17的负极接主电路的正极,D16的正极与CD4017的脚2、脚4、脚16相接,C10一端与220V交流电相接,另一端与D16的负极相接,D18的负极接主电路的正极,D18的正极与D16的正极相接,既与主电路的负极相接,C11接在主电路的正负极之间;调光电路11由可调电阻W2、电阻R3、R4、电容C3双向二极管ST1、双向可控硅BCR4组成。W2、R3、C3串接后接在主电路的正负极之间,ST1与R4串接,ST1的一端接在R3与C3之间,R4的一端与主电路的负极相接,BCR4的控制极在ST1与R4之间的结点上,BCR4的一个主电极与C10相接,BCR4的另一个主电极接单刀双掷开关K2的固定端;日光灯节能电路10由电容C2和电阻R4组成,C2和R 并接,并接后的一端与日光灯L2串接后接主电路的正极,另一端与K2的掷点1相接后串接白炽灯L1,再与主电路的正极相接,然后接在R1与CD4017的脚1之间可以只接日光灯不接白炽灯,也可以只接白炽灯不接日光灯;主电路的正极与220V交流电之间接有开关K1。双向可控硅BCR1、BCR2、BCR3的主电极并接后与开关K2的掷点2相接,另一个主电极上依次串接有红灯L3、兰灯L4、兰灯L5,并都与主电路的正极相接,BCR1、BCR2、BCR3的控制极依次与渐变驱动器1、2、3的输出相接;渐变驱动器4由三极管BG1、BG2、电阻R7、R8、R9、R10、R11、R12、电容C4、C5、双向二极管ST2组成。BG1、BG2组成达林顿管,BG1的集电极与BG2的集电极相接的结点与主电路的正极之间串接有电阻R11,R9与C4串接后接在BG1的基极与主电路的负极之间,R7、R8串接后一端接在R9与C4之间,另一端与主电路的负极相接,R12和C5串接后接在主电路的正负极之间。BG2的发射极接在R12与C5之间,并与ST2和R10串接后与主电路的负极相接。ST2与R10串接的结点作为渐变驱动器4的输出点,与BCR1的控制极相接。R7和R8之间的结点作为渐变驱动器1的输入点,该输入点与D1、D7、D8、D12、D15的负极之间串接有电阻R6。渐变驱动器5、6的结构和渐变驱动器4一样,渐变驱动器5的输入点与D2、D3、D11、D13、D14的负极之间串接有电阻R13,输出接BCR2的控制极。渐变驱动器6的输入点与D4、D5、D6、D9、D10的负极之间串接有电阻R14,输出接BCR3的控制极。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自动渐变彩光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门(1)和可调控制脉冲发生器(2)采用一块集成电路,集成电路中的与非门y1构成控制门(1),与非门y2、y3和电阻R2、R3、电容C1及可调电阻W1组成可调控制脉冲发生器(2),C1和R3串接后在y2的输出端和y3的输入端之间,W1和R2串接后,一端接在C1和R3之间,另一端接在y2的输入与y3的输出之间,稳色开关K3一端与y1的一个输入α相接,另一端与计数分配器(3)的脚2相接,y1的输出接计数分配器(3)的脚3,y1的另一输入b与y2的输出相接,R1接在计数分配器(3)的脚1和k3与y1的输入α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自动渐变彩光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门(1)和可调控制脉冲发生器(2)采用一块集成电路,集成电路中的与非门y↓[1]构成控制门(1),与非门y↓[2]、y↓[3]和电阻R↓[2]、R↓[3]、电容C↓[1]及可调电阻W↓[1]组成可调控制脉冲发生器(2),C↓[1]和R↓[3]串接后在y↓[2]的输出端和y↓[3]的输入端之间,W↓[1]和R↓[2]串接后,一端接在C↓[1]和R↓[3]之间,另一端接在y↓[2]的输入与y↓[3]的输出之间,稳色开关K↓[3]一端与y↓[1]的一个输入α相接,另一端与计数分配器(3)的脚2相接,y↓[1]的输出接计数分配器(3)的脚3,y↓[1]的另一输入b与y↓[2]的输出相接,R↓[1]接在计数分配器(3)的脚1和k↓[3]与y↓[1]的输入α相接的结点上;二极管D↓[1]、D↓[7]、D↓[8]、D↓[12]、D↓[19]组成门电路(4),D↓[2]、D↓[3]、D↓[17]、D↓[13]、D↓[14]组成门电路(5),D↓[4]、D↓[5]、D↓[6]、D↓[9]、D↓[10]组成门电路(6),D↓[1]的正极和D↓[2]的正极相接后接计数分配器(3)的脚9,D↓[3]的正极和D↓[4]的正极相接后接计数分配器(3)的脚10,D↓[6]的正极和D↓[7]的正极相接后接计数分配器(3)的脚12,D↓[5]、D↓[8]、D↓[9]、D↓[13]、D↓[14]、D↓[15]的正极依次分别与计数分配器(3)的脚11、13、14、8、7、6相接,D↓[10]、D↓[11]、D↓[12]的正极并接后与计数分配器(3)的脚15相接,D↓[1]的负极与D↓[7]、D↓[8]、D↓[12]、D↓[15]的负极接在一起,D↓[2]的负数与D↓[3]、D↓[11]、D↓[14]的负极相接,D↓[14]的负极与D↓[3]、D↓[6]、D↓[9]、D↓[10]的负极相接,主电路中,电源部分的D↓[16]和D↓[17]串接,D↓[17]的负极接主电路的正极,D↓[16]的正极接在计数分配器(3)的脚2和脚4上,并与计数分配器(3)的脚16相接,C↓[11]接在主电路的正负极之间;调光电路中的W↓[2]、R↓[3]、C↓[3]串接后接在主电路的正负极之间,ST↓[1]与R↓[4]串接,ST↓[1]的一端接在R↓[3]与C↓[3]之间,R↓[4]的一端与主电路的负极相接,BCR↓[4]的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星,
申请(专利权)人:陈国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