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国星专利>正文

带有节能自动控制调节装置的彩色灯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2063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节能自动控制调节装置的彩色灯具,它包括一个三基色光源灯和一个自动控制调节装置。控制装置能自动控制调节三基色光源变换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光谱色,还可根据用户需要选择白炽灯或日光灯。灯具的结构是多样的,可以组合多个三基色光源灯,并配上日光灯和单色灯,装上各种装饰部件,组成一种豪华型彩色灯具。(*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装饰照明用灯具,特别是一种利用三基色光源变换出彩色光的灯具。中国技术专利公报1986年5月14日公开了一种“能发出多种自然色彩的灯具”(申请号85202502);1989年1月11日又公开了一种“电子调色灯具”(申请号88212161.8)。它们都有一个装有红、绿、兰三个灯泡的灯具及一个控制红、绿、兰三基色灯泡亮度的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装置控制三基色光源,从而获得赤、橙、黄、绿、青、兰、紫七种色彩。上两种灯具的不足之处在于控制装置不具备自动调光调色功能,要靠手动来调节光色,这就给用户增加了诸多不便。申请号为85202502的灯具虽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节光色的方法,但用起来很麻烦,它是利用一个电机驱动一套齿轮减速机构带动调压器来实现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控制调节功能的节能彩色灯具。该灯具的控制装置能自动控制调节三基色光源变换出赤、橙、黄、绿、青、兰、紫七种光谱色,还可根据用户需要选择白炽灯或日光灯。本技术的基本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它包括一个灯座,灯座上设计有三个灯泡插座,红、绿、兰三个灯泡就安装在灯泡插座上构成一个三基色光源,再配上一个不透明的乳白色玻璃灯罩。三个灯泡要装在一个灯罩里,既一个灯罩里有红、绿、兰三个灯泡,这样才能构成三基色光源。自动控制调节装置由可调时钟脉冲发生器、控制门、稳色开关、计数分配器、4门电路、及主电路构成。这样,就组成一个最基本的节能彩色灯具。灯具的结构是多变的,不拘于一种形式,可以在上述节能彩色灯具的基础上组合多个三基色光源,并配上日光灯和单色灯,装上各种装饰部件,组成一种豪华型节能彩色灯具。现根据附图对本技术作出详细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为节能彩色灯具的自动控制调节装置的电原理图,控制门y1和可调时钟脉冲发生器的y2、y3采用一块集成电路CD4011。CD4011的与非门y1构成控制门。与非门y2、y3和电阻R2、R3、电容C1及可调电阻W1组成可调时钟脉冲发生器,C1和R3串接后接在y2的输出端和y3的输入端之间,W1和R2串接后,一端接在C1和R3之间,另一端接在y2的输入端与y3的输出端之间。稳色开关K3的一端与y1的一个输入端a相接,另一端与计数分配器的脚2相接,y1的输出端接计数分配器的脚3,y1的另一输入端b与y2的输出端相接,R1接在计数分配器的脚1与y1的输入端a之间。计数分配器采用CD4017或者是CD4022集成电路,附图1中选用CD4017。二极管D1、D7、D8、D12、D15组成一个门电路,D2、D3、D11、D13、D14、组成第二个门电路,D4、D5、D6、D9、D10组成第三个门电路。D1的正极和D2的正极相接后接CD4017的脚9,D3的正极和D4的正极相接后接CD4017的脚10,D6的正极和D7的正极相接后接CD4017的脚12,D10、D11、D12的正极相接后接CD4017的脚15,D5、D8、D9、D13、D14、D15的正极依次分别与CD4017的脚11、13、14、8、7、6相接。D1的负极与D7、D8、D12、D15的负极接在一起,D2的负极与D3、D11、D13、D14的负极相接,D4的负极与D5、D6、D9、D10的负极相接。在主电路中,电容C3、C4、二极管D16、D17、稳压管D18组成电源部分,电源输出为9V。D16和D17串接构成全波整流,D16的负极接主电路的正极。D17的正极和D18的正极相接,然后接CD4017的脚2、脚4及脚16,C4接在主电路的正负极之间。C3的一端接220V交流电,另一端接D17的负极。电容C2和电阻R4并接组成日光灯节能电路,C2和R4并接后一端串接白炽灯L1,然后接220V交流电,另一端与日光灯L2串接后接220V交流电。主电路的正极与220V交流电之间接有开关K1和K2,K1为单刀单掷开关,K2为单刀双掷开关,K1的掷点与K2的固定端相接,K2的掷点1接主电路的正极,然后接CD4017的脚1,K2的掷点2与L1相接。双向可控硅BCR1和红灯L3串接,BCR2与绿灯L4串接,BCR3与兰灯L5串接,然后分别接在主电路的正极与220V交流电之间(都与C3的一端相接)。电阻R5、R6、晶体管BG1组成BCR1的驱动器,驱动BCR1控制L1的亮暗,达到变色的目的,R5的一端接D1的负极,一端接BG1的基极,BG1的集电极接BCR1的控制极,BG1的发射极与R6串接后接主电路的负极。电阻R7、R8、晶体管BG2组成BCR2的驱动器,R7的一端接D2的负极,另一端接BG2的基极,BG2的集电极接BCR2的控制极,BG2的发射极与R8串接后接主电路的负极。电阻R9、R10、晶体管BG3组成BCR3的驱动器,R9的一端与D4的负极相接,另一端接BG3的基极,BG3的集电极接BCR3的控制极,BG3的发射极与R10串接后接主电路的负极。工作时,时钟脉冲经控制门送到计数分配器的CP输入端,计数分配器对输入脉冲进行计数并译码后输出,输出信号经三个门电路输给三个渐变驱动器,通过驱动器去驱动三个双向可控硅,从而控制红、绿、兰三个光源的亮暗,实现变换光谱色。时钟脉冲周期可在1秒~100秒之间任意调节。节能电路可使日光灯节电25%左右。当稳色开关K3与低电平接通时,控制门被锁,时钟脉冲不能通过控制门送到计数分配器的输入端,计数分配器输出端电位保持不变,从而可使三基色光源保持原光谱色不变。通过选择开关K2可选择日光灯(或白炽灯)或三基色彩灯。实施例1附图2为最简单的节能彩色灯具,它包括一个如附图1所示的自动控制调节装置及一个三基色光源灯,三基色光源灯由灯座1、红、绿、兰三个灯泡2及灯罩3组成。这种灯具结构和现有技术的一样,在此不作多叙。实施例2附图3为组合式方形吸顶灯的仰视图,它包括一个如附图1所示的自动控制调节装置。方形顶板4上的中间设有一个三基色光源灯5,三基色光源灯5的灯罩外部设有一只环形日光灯6,方形顶板4的四周设有四只单色灯7。方形顶板4采用金属材料或塑料制成。该灯可配上其他装饰部件。实施例3附图4为组合式圆形吸顶灯的仰视图,它包括一个如附图1所示的控制装置。圆形顶板8上设计有三个三基色光源灯9,三个三基色光源灯9的中间设有一只白炽灯10,三基色光源灯9的相邻间设有三只单色灯11。圆形顶板8采用金属材料或塑料制成。该灯可配上其他装饰部件。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节能自动控制调节装置的彩色灯具,它包括一个由灯座(1)、红、绿、兰三个灯泡(2)及灯罩(3)组成的三基色光源灯,其特征在于节能自动控制调节装置由可调时钟脉冲发生器、控制门、稳色开关、计数分配器、门电路及主电路构成;控制门y1和可调时钟脉冲发生器的y2、y3采用一块集成电路,集成电路中的与非门y1构成控制门,与非门y2、y3和R2、R3、C1及W1组成可调时钟脉冲发生器,C1和R3串接后接在y2的输入端与y3的输入端之间,W1和R2串接后,一端接在C1和R3之间,另一端接在y2的输入端与y3的输出端之间,K3的一端与y1的一个输入端a相接,另一端与计数分配器的脚2相接,y1的输出接计数分配器的脚3,y1的另一输入端b与y2的输出端相接,R1接在计数分配器的脚1与y1的输入端a之间;二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节能自动控制调节装置的彩色灯具,它包括一个由灯座(1)、红、绿、兰三个灯泡(2)及灯罩(3)组成的三基色光源灯,其特征在于:节能自动控制调节装置由可调时钟脉冲发生器、控制门、稳色开关、计数分配器、门电路及主电路构成;控制门y↓〔1〕和可调时钟脉冲发生器的y↓〔2〕、y↓〔3〕采用一块集成电路,集成电路中的与非门y↓〔1〕构成控制门,与非门y↓〔2〕、y↓〔3〕和R↓〔2〕、R↓〔3〕、C↓〔1〕及W↓〔1〕组成可调时钟脉冲发生器,C↓〔1〕和R↓〔3〕串接后接在y↓〔2〕的输入端和y↓〔3〕的输入端之间,W↓〔1〕和R↓〔2〕串接后,一端接在C↓〔1〕和R↓〔3〕之间,另一端接在y↓〔2〕的输入端与y↓〔3〕的输出端之间,K↓〔3〕的一端与y↓〔1〕的一个输入端a相接,另一端与计数分配器的脚2相接,y↓〔1〕的输出接计数分配器的脚3,y↓〔1〕的另一输入端b与y↓〔2〕的输出端相接,R↓〔1〕接在计数分配器的脚1与y↓〔1〕的输入端a之间;二极管D↓〔1〕、D↓〔7〕、D↓〔8〕、D↓〔12〕、D↓〔15〕组成一个门电路,D↓〔2〕、D↓〔3〕、D↓〔11〕、D↓〔13〕、D↓〔14〕组成第二个门电路,D↓〔4〕、D↓〔5〕、D↓〔6〕、D↓〔9〕、D↓〔10〕组成第三个门电路,D↓〔1〕的正极和D↓〔2〕的正极相接后接计数分配器的脚9,D↓〔3〕的正极和D↓〔4〕的正极相接后接计数分配器的脚10,D↓〔6〕的正极和D↓〔7〕的正极相接后接计数分配器的脚12,D↓〔10〕、D↓〔11〕、D↓〔12〕的正极相接后接计数分配器的脚15,D↓〔5〕、D↓〔8〕、D↓〔9〕、D↓〔13〕、D↓〔14〕、D↓〔15〕的正极依次分别与计数分配器的脚11、13、14、8、7、6相接,D↓〔1〕的负极与D↓〔7〕、D↓〔8〕、D↓〔12〕、D↓〔15〕的负极接在一起,D↓〔2〕的负极与D↓〔3〕、D↓〔11〕、D↓〔13〕、D↓〔14〕的负极相接,D↓〔4〕的负极与D↓〔5〕、D↓〔6〕、D↓〔9〕、D↓〔10〕的负极相接;在主电路中,电源部分的D↓〔16〕和D↓〔17〕串接构成全波整流,D↓〔16〕的负极接主电路的正极,D↓〔17〕的正极和D↓〔18〕的正极相接,然后接计数分配器的脚2、脚 4及脚16,C↓〔4〕接在主电路的正负极之间,C↓〔3〕的一端接220V交流电,另一端接D的负极;C↓〔2〕和R↓〔4〕并接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星
申请(专利权)人:陈国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