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国星专利>正文

散热器扣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4843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器扣具,该散热器利用导热管的结合使散热鳍片组悬置在散热底板上方,该散热底板再利用扣具安装在CPU上方;其中,该扣具包括固定设置在散热底板上的第一固定板,使导热管一端由散热底板与第一固定板所夹持包覆固定住,而在该第一固定板上方再扣固有第二固定板;在第二固定板的相对应两侧边处分别利用弹性固定件与CPU固定座相扣固。由此,仅须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扣具,即可使散热器很迅速且有效的定位在CPU上方,对CPU进行散热。(*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器扣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扣具,尤其涉及一种可使散热器很迅速且有效的定位在CPU上方处的扣具。
技术介绍
一般为使计算机的CPU或会产生高热量的产品达到散热的目的,以增进其使用效果,大多是在CPU的上方设置散热器,且在散热器上方设置有散热风扇,由散热器吸收CPU所产生的热量,再通过散热风扇将热量排除,从而降低CPU的工作温度,使该CPU可在正常的温度环境下运行。然而现在CPU的处理速度越来越快,而CPU的处理速度越快则所产生的热量越高,因此设置在CPU上的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必须跟着提高。为了将散热器固定在如CPU等的发热源上,一般是将散热器利用扣具组合于散热片后,再将扣具扣固在底座,然后将底座固定在主机板上,从而使散热片的底面与主机板的CPU相接触。目前的CPU主要以英特尔(Intel)所生产的“P4”、“P5”系列或超微(AMD)所生产的“K7”、“K8”系列为主。“P4”CPU所使用的散热器需搭配特定的固定框固定在主机板上,而“K7”CPU所使用的散热器固定在主机板上时,不需设置固定框。“K8”CPU则需要固定框。但就上述“P4”、“P5”、“K7”、“K8”CPU与散热器间的固定方式而言,目前厂商皆以不同尺寸、构造的CPU扣具设计来结合于不同厂牌、型式的CPU,而为使散热器能适用于不同尺寸、构造的CPU扣具,须在散热器上安装扣具支架,该扣具支架可与不同尺寸、构造的CPU扣具相结合,而使散热器能被适用在不同厂牌的CPU上。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迅速且有效的安装在扣具支架及CPU上的扣具,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欲先解决的课题。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凭借从事该行业多年的-->经验,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积极研究改良,遂有本技术的散热器扣具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扣具,利用本技术的扣具使散热器能很迅速且有效的定位在CPU上方,对CPU进行散热。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扣具,该扣具可设置在P4型CPU或K8型CPU上,以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本技术的特征在于,该散热器利用导热管的结合使散热鳍片组悬置在散热底板上方,该散热底板再利用扣具安装在CPU上方。其中,该扣具包括有固定设置在散热底板上的第一固定板,使导热管的一端由散热底板与第一固定板所夹持包覆固定住;在该第一固定板上方再扣固有第二固定板,在第二固定板的相对应两侧边处分别利用弹性固定件与CPU固定座相扣固。由此,仅须利用本技术的扣具,即可使散热器很迅速且有效的定位在CPU上方。本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在该第一固定板对应于导热管的端边处向下弯折延伸有遮蔽片,在第一固定板的另两相对应侧边处弯折延伸设有锁固片,在该锁固片上设有螺孔,以供螺栓组件从散热底板下方处由下向上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的螺孔中,使第一固定板固定在散热底板上,且夹持包覆住导热管。本技术的又一特征在于,在该第一固定板上的四角落处分别设有卡扣片,且在第一固定板上形成有定位条;第二固定板在与该定位条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相配合的定位槽。当第二固定板固定贴覆在第一固定板上时,第一固定板上的定位条即会置入在该定位槽中定位,且第一固定板上的卡扣片亦会扣固住第二固定板,使第二固定板能够很快速的固定在第一固定板上。由于本实用新的型散热器扣具具有至少一个弹性固定件,通过该具有弹性的固定件使散热器卡扣在CPU固定座上,由此,本实用新的型散热器扣具可适用于将散热器卡扣在不同尺寸、构造的CPU固定座上;而且无需在散热器上安装扣具支架,从而便于安装,并降低了材料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散热器与扣具的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扣具与散热底板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扣具与散热底板的组合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扣具与散热底板的另一角度组合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散热器欲安装在P4型CPU的外观图;图6为本技术的散热器安装在P4型CPU的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的散热器安装在K8型CPU的剖面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散热器        1-散热底板        11-穿孔2-导热管         31-散热鳍片       3-散热鳍片组4-风罩           5-散热风扇        6-扣具61-第一固定板    611-遮蔽片        612-锁固片613-螺孔         614-卡扣片        615-定位条62-第二固定板    621-定位槽        622-支撑片63-螺栓组件                 7-弹性固定件71-弹性扣合片               711-抵靠部712-第一卡钩                713-扳压部714-第二卡钩                20-主机板30、40-CPU                  301、401-固定座302-支撑柱                  303-卡合孔402-卡扣块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附图说明如下,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扣具”,如图1所示,散热器10包括散热底板1、多个导热管2、散热鳍片组3、风罩4及散热风扇5。其中,在多个U字形导热管2的一端上冲压成形出多个片相叠设的散热鳍片31,-->多个片散热鳍片31叠设在导热管2上,形成散热鳍片组3。在散热鳍片组3的外侧边由风罩4所密封围设住,在风罩4上可安装有散热风扇5(如图5所示)。导热管2的另一端水平贴置在散热底板1上,利用导热管2的连接,使散热鳍片组3悬空在散热底板1上方,再将扣具6设置在散热底板1上,而能与主机板20上的CPU 30相结合。如图1、图2所示,扣具6包括有固定设置在散热底板1上的第一固定板61,使导热管2一端由散热底板1与第一固定板61所夹持包覆固定住。在第一固定板61对应于导热管2的端边处向下弯折延伸有遮蔽片611,在第一固定板61的另两相对应侧边处弯折延伸设有锁固片612,在锁固片612上设有螺孔613。在散热底板1对应螺孔613处设有与螺孔613相配合的穿孔11。在第一固定板61的上方扣固有第二固定板62。在第一固定板61上的四角落处分别设有卡扣片614,且在第一固定板61上形成有定位条615,在第二固定板62与定位条615相对应处设有配合的定位槽621。在第二固定板62的相对两侧边处分别弯折延伸设有支撑片622,在支撑片622处利用弹性固定件7与CPU固定座301相扣合固定。如图2、图3、图4所示,当扣具6欲固定设置在散热底板1上时,将第一固定板61先设置在散热底板1上,并使第一固定板61的遮蔽片611遮蔽住导热管2的端边,再利用螺栓组件63从散热底板1下方由下向上穿设过穿孔11后,再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61的螺孔613中,使第一固定板61先固定在散热底板1上,且夹持包覆住导热管2;然后将第二固定板62设置在第一固定板61上。此时,第一固定板61上的定位条615会置入在定位槽621中并定位。第一固定板61上的卡扣片614会扣固住第二固定板62,使第二固定板62快速的固定在第一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扣具,所述散热器利用导热管的结合使散热鳍片组悬空在散热底板上方,再将所述扣具设置在散热底板上,而使所述散热器与主机板上的CPU相结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具包括:第一固定板,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散热底板上,使所述导热管的一端由所述散热底板与第一固定板所夹持包覆固定;第二固定板,其扣固在第一固定板上;及至少一个弹性固定件,其抵持在所述第二固定件上,所述弹性固定件的至少一端卡扣在CPU固定座上,使散热器固定设置在CPU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扣具,所述散热器利用导热管的结合使散热鳍片组悬空在散热底板上方,再将所述扣具设置在散热底板上,而使所述散热器与主机板上的CPU相结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具包括:第一固定板,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散热底板上,使所述导热管的一端由所述散热底板与第一固定板所夹持包覆固定;第二固定板,其扣固在第一固定板上;及至少一个弹性固定件,其抵持在所述第二固定件上,所述弹性固定件的至少一端卡扣在CPU固定座上,使散热器固定设置在CPU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的一端冲压成形有多个相叠设的散热鳍片,以形成散热鳍片组,所述散热鳍片组的外侧边由风罩所密封围设住,所述风罩上可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导热管的另一端水平贴置在所述散热底板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扣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对应于导热管的端边处向下弯折延伸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星林暄智陈庆鸿
申请(专利权)人:陈国星林暄智陈庆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