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变速箱壳体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1199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汽车变速箱壳体模具,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圆柱,所述圆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所述下模具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U形柱,所述第一U形柱的表面设置有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块,所述第一空心块的底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内壁与升降机构的表面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下模具、圆柱、旋转支架、升降机构、第一U形柱、直线轴承、第一空心块、弧形槽、挡块、模腔、阶梯孔、推料板和立柱的配合,使成型后的壳体能直接与下模具分离,从而使使用者在取走成型后的壳体时较为方便。型后的壳体时较为方便。型后的壳体时较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变速箱壳体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变速箱壳体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变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之一。汽车的实际使用情况非常复杂,如起步、怠速停车、低速或高速行驶、加速、减速、爬坡和倒车等,这就要求汽车的驱动力和车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化,而目前广泛采用的活塞式发动机的输出转矩和转速变化范围较小。为了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同时使发动机在有利的工况下(功率较高、油耗较低)工作,在传动系统中设置了变速器。
[0003]目前,汽车厂在制作汽车变速箱壳体时,大多通过浇注的方式进行制作。在使用模具制作汽车变速箱壳体时,先将原料注入至模具的模腔内,待原料冷却成型后,即可得到汽车变速箱壳体。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13614108U所公开的一种汽车变速箱壳体浇铸模具。但由于模具内成型后的壳体需要工人手动取出,并且,成型后的壳体容易卡在模具的模腔内,进而导致壳体在取走时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目前,在使用模具制作汽车变速箱壳体时,先将原料注入至模具的模腔内,待原料冷却成型后,即可得到汽车变速箱壳体,但由于模具内成型后的壳体需要工人手动取出,并且,成型后的壳体容易卡在模具的模腔内,进而导致壳体在取走时较为麻烦,而提出的一种汽车变速箱壳体模具。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汽车变速箱壳体模具,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圆柱,所述圆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所述下模具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U形柱,所述第一U形柱的表面设置有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块,所述第一空心块的底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内壁与升降机构的表面接触,所述升降机构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开设有模腔,所述下模具的内部开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的内壁贴合设置有推料板,所述推料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表面与阶梯孔的内壁接触,所述立柱位于挡块的左侧,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内部开设有注料孔,所述注料孔位于模腔的上方。
[0007]优选的,所述旋转支架包括U形板,所述U形板的底部与升降机构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U形板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壁和圆柱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滚珠轴承。
[0008]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上表面与U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盒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位于盒体的内部,所述电动推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气块,所述盒体的内壁和底板的上表面
均与推气块的表面接触,所述盒体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气管,所述气管的内壁贴合设置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的上表面粘接有滑柱,所述滑柱的表面与气管的内壁接触,所述滑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半球形块,所述半球形块的表面与弧形槽的内壁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立柱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空心块,所述第二空心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柱,所述第二U形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滚珠轴承。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滚珠轴承位于立柱的下方,且第二滚珠轴承的中心与立柱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
[0011]优选的,所述推气块的中心与盒体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内,所述气管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气管以推气块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下模具、圆柱、旋转支架、升降机构、第一U形柱、直线轴承、第一空心块、弧形槽、挡块、模腔、阶梯孔、推料板和立柱,其中,当升降机构内电动推杆的长度伸长时,通过电动推杆使推气块向右移动,此时,通过推气块和橡胶块的配合,使推气块右侧的半球形块向上移动,推气块左侧的半球形块向下移动,然后,通过半球形块、第一U形柱、直线轴承、第一空心块、弧形槽、圆柱和旋转支架的配合,使下模具向左转动,并通过推料板、立柱和挡块的配合,将成型后的壳体从模腔内推出,并通过倾斜的下模具使壳体能直接从下模具上滑落,进而通过下模具、圆柱、旋转支架、升降机构、第一U形柱、直线轴承、第一空心块、弧形槽、挡块、模腔、阶梯孔、推料板和立柱的配合,使成型后的壳体能直接与下模具分离,从而使使用者在取走成型后的壳体时较为方便。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空心块、第二U形柱和第二滚珠轴承,其中,当下模具向左转动时,通过第二滚珠轴承使立柱与挡块之间无法直接接触,并由于第二滚珠轴承的外圈能在第二U形柱上自由转动,进而使挡块与第二滚珠轴承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从而通过第二空心块、第二U形柱和第二滚珠轴承的配合,有效的降低了挡块的磨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左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旋转支架的侧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升降机构的左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图4中A

A处剖视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第一空心块的仰视图。
[0021]图中:1、下模具;2、圆柱;3、旋转支架;31、U形板;32、固定环;33、第一滚珠轴承;4、升降机构;41、盒体;42、底板;43、电动推杆;44、推气块;45、气管;46、橡胶块;47、滑柱;48、半球形块;5、第一U形柱;6、直线轴承;7、第一空心块;8、弧形槽;9、挡块;10、模腔;11、阶梯孔;12、推料板;13、立柱;14、上模具;15、注料孔;16、第二空心块;17、第二U形柱;18、第二滚珠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实施例一:
[0025]参照图1

6,一种汽车变速箱壳体模具,包括下模具1,下模具1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圆柱2,圆柱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支架3,旋转支架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4,下模具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U形柱5,第一U形柱5的表面设置有直线轴承6,直线轴承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块7,通过第一U形柱5使第一空心块7仅能左右移动,并通过直线轴承6使第一空心块7在移动时更加顺畅,第一空心块7的底部开设有弧形槽8,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变速箱壳体模具,包括下模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圆柱(2),所述圆柱(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支架(3),所述旋转支架(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4),所述下模具(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U形柱(5),所述第一U形柱(5)的表面设置有直线轴承(6),所述直线轴承(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块(7),所述第一空心块(7)的底部开设有弧形槽(8),所述弧形槽(8)的内壁与升降机构(4)的表面接触,所述升降机构(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挡块(9),所述下模具(1)的上表面开设有模腔(10),所述下模具(1)的内部开设有阶梯孔(11),所述阶梯孔(11)的内壁贴合设置有推料板(12),所述推料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柱(13),所述立柱(13)的表面与阶梯孔(11)的内壁接触,所述立柱(13)位于挡块(9)的左侧,所述下模具(1)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有上模具(14),所述上模具(14)的内部开设有注料孔(15),所述注料孔(15)位于模腔(10)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变速箱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架(3)包括U形板(31),所述U形板(31)的底部与升降机构(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U形板(31)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32),所述固定环(32)的内壁和圆柱(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滚珠轴承(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变速箱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江高超王雄伟贺朝金程鑫田涛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熠林铸造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