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飞轮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2117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飞轮模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飞轮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底板,上模具及下模具上对应设置有型腔,上模具上设有浇冒口与模具的型腔连通,底板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下模具固定连接在支撑柱上,底板上设置有复位机构;上模具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U形柱,下模具的底部开设有滑孔,滑孔内导向连接有一个顶出柱,顶出柱从滑孔中向下延伸,顶出柱的下端整体设置有定位套;所述连接杆的上端支撑在所述定位套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设置了复位机构,成型后的飞轮能从下模具中被松动,工人能方便地取走成型后的飞轮。方便地取走成型后的飞轮。方便地取走成型后的飞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飞轮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飞轮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飞轮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飞轮是发动机装在曲轴后端的较大的圆盘状零件,它具有较大的转动惯量,具有以下功能将发动机作功行程的部分能量储存起来,以克服其他行程的阻力,使曲轴均匀旋转,通过安装在飞轮上的离合器把发动机和汽车传动系统连接。
[0003]目前,在使用金属型铸造模具铸造发动机飞轮时,没有设置铸件顶出机构,由于成型后的飞轮容易卡在下模具内的型腔中,工人从型腔内取走飞轮铸件时较为不便,费时费力。如,公开号CN 110479967A的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飞轮壳铸造模具,参见其说明书及附图,包括上壳体、上框体、下壳体、下框体,上壳体、上框体构成上模具功能,下壳体、下框体构成下模具功能,其上就没有设置铸件顶出机构,就存在上述问题:成型后的飞轮容易卡在下模具内的型腔中,工人从型腔内取走飞轮铸件时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发动机飞轮模具,成型后的飞轮能从下模具中被松动,成型后的飞轮不会卡在模具内的型腔中,工人能方便地取走成型后的飞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飞轮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底板,上模具及下模具上对应设置有型腔,上模具上设有浇冒口与模具的型腔连通,底板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下模具固定连接在支撑柱上,其特征在于:
[0006]底板上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导向套、滑块,导向套固定连接在底板上,滑块与导向套滑动配合,滑块上开设有梯形槽,梯形槽位于导向套的左侧,第一U形柱的下端与梯形槽接触,滑块上开设有斜槽,斜槽位于导向套的右侧,一个连接杆的下端整体设有横向臂,连接杆的横向臂导向连接在斜槽中;滑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底板的上固定连接有挡块,复位弹簧的右侧固定在挡块上,挡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推杆,液压推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块,复位块的左侧与滑块的右侧接触;
[0007]上模具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U形柱,下模具的底部开设有滑孔,滑孔内导向连接有一个顶出柱,顶出柱从滑孔中向下延伸,顶出柱的下端整体设置有定位套;
[0008]所述连接杆的上端支撑在所述定位套中。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U形柱的左侧贴合设置有第二U形柱,第二U形柱的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从第二U形柱的内穿过。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弹簧的最大长度大于滑块与挡块之间最大距离。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主要设置了复位机构,当上模具与下模具接触时,通过第一U形柱
和梯形槽的配合,使滑块向右移动,通过向右移动的滑块,使复位弹簧压缩,并通过斜槽和连接杆的配合,使顶出柱位于最低处,当上模具与下模具分离时,通过复位弹簧对滑块的推力,使滑块向左移动,并通过斜槽和连接杆的配合,使顶出柱向上移动,此时,通过向上移动的顶出柱,使下模具内的飞轮与下模具的型腔之间发生松动,进而便于使用者将成型后的飞轮从下模具内取出;
[0013](2)当成型后的飞轮与下模具之间卡的较紧时,可通过打开复位机构的液压推杆使复位块向左移动,并通过向左移动的复位块使滑块能向左移动,从而便于使用者将成型后的飞轮从下模具内取出。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正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下模具内部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滑块的正视图。
[0018]图中:1、上模具;2、下模具;3、支撑柱;4、底板;5、复位机构;51、导向套;52、滑块;53、梯形槽;54、斜槽;55、复位弹簧;56、挡块;6、连接块;7、第一U形柱;8、连接杆;9、定位套;10、顶出柱;11、滑孔;12、支撑块;13、液压推杆;14、复位块;15、第二U形柱;16、浇冒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20]实施例一:
[0021]参照图1

4,一种发动机飞轮模具,包括上模具1、下模具2,上模具及下模具上对应设置有型腔,上模具上设有浇冒口16与上模具的型腔连通,支撑柱3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底板4上,下模具2固定连接在支撑柱3上,底板4上设置有复位机构5,复位机构5包括导向套51,导向套51的底部与底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导向套51的内壁贴合设置有滑块52,通过导向套51使滑块52仅能左右移动,滑块52的上表面开设有梯形槽53,梯形槽53位于导向套51的左侧,梯形槽53的内壁与第一U形柱7的表面接触,梯形槽53的右侧为斜面,当第一U形柱7对梯形槽53上的斜面进行按压时,通过斜面使滑块52向右移动,滑块52的内部开设有斜槽54,斜槽54位于导向套51的右侧,斜槽54的内壁与连接杆8的表面接触,当滑块52左右移动时,通过斜槽54和连接杆8的配合,使顶出柱10上下移动,滑块5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55,复位弹簧55的右侧和底板4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挡块56,复位弹簧55的最大长度大于滑块52与挡块56之间最大距离;
[0022]上模具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6,连接块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U形柱7,下模具2的底部开设有滑孔11,滑孔11内导向连接有一个顶出柱10,顶出柱10从滑孔11中向下延伸,顶出柱10的下端整体设置有定位套9,所述连接杆8的上端支撑在所述定位套9中,通过滑孔11使顶出柱10仅能上下移动。
[0023]实施例二:
[0024]参照图1

2,挡块5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2,支撑块1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推杆13,液压推杆13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块14,复位块14的左侧与滑块52的右侧接
触,通过设置支撑块12、液压推杆13和复位块14,其中,当成型后的飞轮与下模具2之间卡的较紧时,可通过打开液压推杆13使复位块14向左移动,并通过向左移动的复位块14使滑块52能向左移动,从而便于使用者将成型后的飞轮从下模具2内取出。
[0025]实施例三:
[0026]参照图1

2,第一U形柱7的左侧贴合设置有第二U形柱15,第二U形柱15的底部与底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滑块52的前后两侧均与第二U形柱15的内壁接触,当第一U形柱7对梯形槽53进行按压时,通过第二U形柱15使第一U形柱7不会向左倾斜,从而使第一U形柱7与连接块6之间固定更加牢固。
[0027]本技术中,当上模具1与下模具2进行合模时,通过第一U形柱7对梯形槽53斜面的压力,使滑块52向右移动,然后,通过向右移动的滑块52,使复位弹簧55压缩,并通过斜槽54和连接杆8的配合,使顶出柱10位于最低处,当上模具1与下模具2进行开模时,通过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飞轮模具,包括上模具(1)、下模具(2)、底板(4),上模具(1)及下模具(2)上对应设置有型腔,上模具(1)上设有浇冒口(16)与上模具(1)的型腔连通,底板(4)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下模具(2)固定连接在支撑柱(3)上,其特征在于:底板(4)上设置有复位机构(5);所述复位机构(5),包括导向套(51)、滑块(52),导向套(51)固定连接在底板(4)上,滑块(52)与导向套(51)滑动配合,滑块(52)上开设有梯形槽(53),梯形槽(53)位于导向套(51)的左侧,第一U形柱(7)的下端与梯形槽(53)接触,滑块(52)上开设有斜槽(54),斜槽(54)位于导向套(51)的右侧,一个连接杆(8)的下端整体设有横向臂,连接杆(8)的横向臂导向连接在斜槽(54)中;滑块(5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55),底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挡块(56),复位弹簧(55)的右侧固定在挡块(56)上,挡块(5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江高超王雄伟贺朝金程鑫田涛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熠林铸造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