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污水的沉淀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9390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污水的沉淀净化系统,包括:净化池;沿净化池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道分隔板;设置于净化池内且垂直于分隔板的过滤板,以将每个容置空间分隔形成沉淀池和过滤池;开设于净化池的一端且与对应的沉淀池相连通的进水口;开设于净化池的另一端且与对应的过滤池相连通的出水口;安装于分隔板靠近顶部的位置且供连通相邻两个沉淀池的第一沉淀池阀门;以及安装于分隔板靠近顶部的位置且供连通相邻两个过滤池的第一过滤池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污水处理困难的问题,通过沉淀净化系统对污水进行过滤和沉淀,以去除污水中的杂质,使得经处理过后的污水能够达到排入市政管网的要求,且该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实现。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污水的沉淀净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指一种用于污水的沉淀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工地施工过程中,由于盾构机用水、管片冲洗、地下水等原因会产生大量污水泥沙,需要对这些污水进行处理,但由于盾构法施工产生的污水中通常存在泡沫、颜色外加剂、油脂等杂质,普通的沉淀池无法过滤这些杂质,不能达到排入市政管网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污水的沉淀净化系统,解决了污水处理困难的问题,通过沉淀净化系统对污水进行过滤和沉淀,以去除污水中的杂质,使得经处理过后的污水能够达到排入市政管网的要求,且该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0004]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的沉淀净化系统,包括:
[0006]净化池;
[0007]沿净化池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道分隔板,以于净化池内分隔形成三个容置空间;
[0008]设置于净化池内且垂直于分隔板的过滤板,以将每个容置空间分隔形成沉淀池和过滤池,三个沉淀池位于过滤板的一侧,三个过滤池位于过滤板的另一侧;
[0009]开设于净化池的一端且与对应的沉淀池相连通的进水口;
[0010]开设于净化池的另一端且与对应的过滤池相连通的出水口;
[0011]安装于分隔板靠近顶部的位置且供连通相邻两个沉淀池的第一沉淀池阀门;以及
[0012]安装于分隔板靠近顶部的位置且供连通相邻两个过滤池的第一过滤池阀门。r/>[0013]本技术采用用于污水的沉淀净化系统,通过进水口将污水排入沉淀池中进行沉淀,进而经过过滤板进入过滤池进行沉淀,再通过第一过滤池阀门进入相邻的过滤池进行沉淀,进而经过过滤板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在通过第一沉淀池阀门进入相邻的沉淀池进行沉淀,如此循环后从出水口向外排出,污水经沉淀和过滤可去除杂质以符合市政管网的排放要求,解决了污水处理困难的问题,通过沉淀净化系统对污水进行过滤和沉淀,以去除污水中的杂质,使得经处理过后的污水能够达到排入市政管网的要求,且该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0014]本技术用于污水的沉淀净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过滤板包括固定于净化池内且垂直于分隔板的固定板、固定于固定板的顶部的格栅以及安装于格栅的过滤棉层或活性炭层,固定板的顶部标高低于净化池的顶部标高。
[0015]本技术用于污水的沉淀净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位于净化池两端的沉淀池对应的格栅上安装过滤棉层。
[0016]本技术用于污水的沉淀净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位于净化池中间的沉淀池对应的格栅上安装活性炭层。
[0017]本技术用于污水的沉淀净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一沉淀池阀门和第一过滤池阀门的标高高于格栅的底面的标高。
[0018]本技术用于污水的沉淀净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安装于分隔板靠近底部的位置且供连通相邻两个沉淀池的第二沉淀池阀门以及安装于分隔板靠近底部的位置且供连通相邻两个过滤池的第二过滤池阀门。
[0019]本技术用于污水的沉淀净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进水口设置于净化池的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
[0020]本技术用于污水的沉淀净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出水口的标高低于进水口的标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用于污水的沉淀净化系统的俯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用于污水的沉淀净化系统的右视剖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用于隧道污水处理的分离的正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的沉淀净化系统,通过进水口将污水排入沉淀池中进行沉淀,进而经过过滤板进入过滤池进行沉淀,再通过第一过滤池阀门进入相邻的过滤池进行沉淀,进而经过过滤板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在通过第一沉淀池阀门进入相邻的沉淀池进行沉淀,如此循环后从出水口向外排出,污水经沉淀和过滤可去除杂质以符合市政管网的排放要求,解决了污水处理困难的问题,通过沉淀净化系统对污水进行过滤和沉淀,以去除污水中的杂质,使得经处理过后的污水能够达到排入市政管网的要求,且该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用于污水的沉淀净化系统进行说明。
[0026]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用于污水的沉淀净化系统的俯视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技术用于污水的沉淀净化系统进行说明。
[0027]如图1所示,本技术用于污水的沉淀净化系统,包括:
[0028]净化池;
[0029]沿净化池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道分隔板13,以于净化池内分隔形成三个容置空间;
[0030]设置于净化池内且垂直于分隔板13的过滤板14,以将每个容置空间分隔形成沉淀池11和过滤池12,三个沉淀池11位于过滤板14的一侧,三个过滤池12位于过滤板14的另一侧;
[0031]开设于净化池的一端且与对应的沉淀池11相连通的进水口15;
[0032]开设于净化池的另一端且与对应的过滤池12相连通的出水口16;
[0033]安装于分隔板13靠近顶部的位置且供连通相邻两个沉淀池11的第一沉淀池阀门
131;以及
[0034]安装于分隔板13靠近顶部的位置且供连通相邻两个过滤池12的第一过滤池阀门133。
[0035]具体的,进水口15设置于净化池的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
[0036]具体的,出水口16的标高低于进水口15的标高。
[0037]作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过滤板14包括固定于净化池内且垂直于分隔板13的固定板141、固定于固定板141的顶部的格栅142以及安装于格栅142的过滤棉层1421或活性炭层1422,固定板141的顶部标高低于净化池的顶部标高。
[0038]具体的,位于净化池两端的沉淀池11对应的格栅142上安装过滤棉层1421。
[0039]具体的,位于净化池中间的沉淀池11对应的格栅142上安装活性炭层1422。
[0040]较佳地,第一沉淀池阀门131和第一过滤池阀门133的标高高于格栅142的底面的标高。
[0041]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于分隔板13靠近底部的位置且供连通相邻两个沉淀池11的第二沉淀池阀门132以及安装于分隔板13靠近底部的位置且供连通相邻两个过滤池12的第二过滤池阀门134。
[0042]本技术用于污水的沉淀净化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43]开启靠近进水口15的两个过滤池12之间的第一过滤池阀门133,并开启靠近出水口16的两个沉淀池11之间的第一沉淀池阀门131,其余的阀门关闭;
[0044]通过进水口15将污水排入对应的沉淀池11中,经沉淀后,污水经过固定板141顶部的过滤棉层1421过滤进入过滤池12中,经沉淀后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的沉淀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净化池;沿所述净化池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道分隔板,以于所述净化池内分隔形成三个容置空间;设置于所述净化池内且垂直于所述分隔板的过滤板,以将每个所述容置空间分隔形成沉淀池和过滤池,三个所述沉淀池位于所述过滤板的一侧,三个所述过滤池位于所述过滤板的另一侧;开设于所述净化池的一端且与对应的所述沉淀池相连通的进水口;开设于所述净化池的另一端且与对应的所述过滤池相连通的出水口;安装于所述分隔板靠近顶部的位置且供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沉淀池的第一沉淀池阀门;以及安装于所述分隔板靠近顶部的位置且供连通相邻两个所述过滤池的第一过滤池阀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的沉淀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包括固定于所述净化池内且垂直于所述分隔板的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顶部的格栅以及安装于格栅的过滤棉层或活性炭层,所述固定板的顶部标高低于所述净化池的顶部标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明王赛姜万里张景武郝志成李晋周清海张兆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