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003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3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结构,包括:供污水容置的污水池,该进水管上设有用于监控水质和流量的第一监测组件;位于该污水池上方且底部开口的絮凝池;用于对污水进行净化的净水池,该净水池与该絮凝池之间连通有第一连接管,该第一连接管设有用于监控水质和流量的第二监测组件;用于向该污水池排入絮凝药水的絮凝药水管,该絮凝药水管设有供该絮凝药水排入提供动力的第一动力件;用于向该净水池排入净水药水的净水药水管,该净水药水管设有为该净水药水排入提供动力的第二动力件;以及控制器。本了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设备无法根据污水中污染物的杂质浓度不同而进行药剂量调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保,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结构


技术介绍

1、在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施工生产的废水有:地基、隧道开挖支护养护过程产生的施工废水;冲洗隧道用水;基岩裂缝水等施工涌渗水;物料生产所产生的废水等。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用水,这就使得在施工现场进行污水资源化再利用十分必要。

2、现有的智能污水处理设备,无法根据污水中污染物的杂质浓度不同而进行药剂量调整,无法根据施工现场需求将处理好的水供应给用水设施,无法对其自身的运营情况进行监控,从而无法实现对设备自身出现问题时进行反馈。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着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设备无法根据污水中污染物的杂质浓度不同而进行药剂量调整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结构,包括:供污水容置的污水池,该污水池设有用于将污水排入该污水池的进水管,该进水管上设有用于监控水质和流量的第一监测组件;位于该污水池上方且底部开口的絮凝池,该絮凝池与该污水池固定并连通;用于对污水进行净化的净水池,该净水池与该絮凝池之间连通有第一连接管,该第一连接管设有用于监控水质和流量的第二监测组件;用于向该污水池排入絮凝药水的絮凝药水管,该絮凝药水管设有供该絮凝药水排入提供动力的第一动力件;用于向该净水池排入净水药水的净水药水管,该净水药水管设有为该净水药水排入提供动力的第二动力件;用于采集该第一监测组件和该第二监测组件的监控数据并根据该监控数据控制该第一动力件和第二动力件开关的控制器。

3、本技术的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絮凝调配池,该絮凝调配池连通有第一供药管和第一供水管,该絮凝药水管连通于该污水池和该絮凝调配池,该第一动力件固定于该絮凝调配池内。

4、本技术的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用于储存净化后水的储水池,该储水池与该净水池之间连通有第二连接管,该储水池连接有地下排水管、设备用水管、环保用水管以及回流管,该回流管连接于该第一供水管。

5、本技术的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第一连接管包括用于将絮凝池的水排入该净水池内的直流段、用于将管内的水回流至絮凝池的回流段、以及连接于该直流段与该回流段之间的第一电磁阀,位于该絮凝池一侧的该直流段上设有该第二监测组件。

6、本技术的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污水池内固定有第一反应槽,该进水管的管口和该絮凝药水管的管口对应于该第一反应槽的前端,反应后的水从该第一反应槽的后端注入污水池中。

7、本技术的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絮凝池的底部设有多根斜管,多根斜管沿该絮凝池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

8、本技术的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污水池的宽度大于该絮凝池的宽度,且该污水池延伸出该絮凝池的一侧形成延伸段,该延伸段的顶部盖设有盖板。

9、本技术的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污水池中设有污水池浊度计。

10、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用如上所述的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结构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污水通过进水管注入污水池中,同时第一监测组件监控流过该进水管的污水的流量和水质,并得到第一流量数据和第一水质数据;

12、控制器采集该第一流量数据和该第一水质数据,并根据第一流量数据和该第一水质数据计算所需的絮凝药水总量,根据絮凝药水的总量计算第一动力件运行的第一总时间,再控制该第一动力件打开,使絮凝药水注入至该污水池内与污水产生反应;

13、当该污水池的污水上升到絮凝池内,直至污水水面超过第一连接管时,经过絮凝后的上部污水从该第一连接管注入至净水池,同时第二监测组件监控流过该第一连接管的污水流量和水质,并得到第二流量数据和第二水质数据;

14、该控制器采集该第二流量数据和该第二水质数据,并根据第二流量数据和该第二水质数据计算所需的净水药水总量,根据净水药水的总量计算第二动力件运行的第二总时间,再控制该第二动力件打开,使净水药水注入至该净水池内与污水产生反应;

15、当该第一动力件的运行时间达到第一总时间时,则通过该控制器控制该第一动力件进行关闭;

16、当该第二动力件的运行时间达到第二总时间时,则通过该控制器控制该第二动力件进行关闭。

17、本技术的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方法进一步改进在于,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结构还包括絮凝调配池,该絮凝调配池连通有第一供药管和第一供水管,该絮凝药水管连通于该污水池和该絮凝调配池,该第一动力件固定于该絮凝调配池内;

18、在控制该第一动力件打开,使絮凝药水注入至该污水池内前,通过第一供药管向该絮凝调配池内注入絮凝药剂,通过第一供水管向该絮凝调配池内注入清水,使该清水与该絮凝药剂混合形成该絮凝药水;

19、在控制该第一动力件打开,使絮凝药水注入至该污水池内时,通过该第一动力件将该絮凝药水从该絮凝调配池送入该污水池。

20、本技术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了技术通过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对污水的流量和水质进行测量后,由控制器控制絮凝药水和净水药水的添加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设备无法根据污水中污染物的杂质浓度不同而进行药剂量调整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可根据污水的成分不同,对各药剂的投放量进行调整;通过物联网的方式,对用水设施的需求进行监测,并按照设备的需求对其供水;可以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当出现问题时可立即发出警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絮凝调配池,所述絮凝调配池连通有第一供药管和第一供水管,所述絮凝药水管连通于所述污水池和所述絮凝调配池,所述第一动力件固定于所述絮凝调配池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储存净化后水的储水池,所述储水池与所述净水池之间连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储水池连接有地下排水管、设备用水管、环保用水管以及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连接于所述第一供水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用于将絮凝池的水排入所述净水池内的直流段、用于将管内的水回流至絮凝池的回流段、以及连接于所述直流段与所述回流段之间的第一电磁阀,位于所述絮凝池一侧的所述直流段上设有所述第二监测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池内固定有第一反应槽,所述进水管的管口和所述絮凝药水管的管口对应于所述第一反应槽的前端,反应后的水从所述第一反应槽的后端注入污水池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的底部设有多根斜管,多根斜管沿所述絮凝池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池的宽度大于所述絮凝池的宽度,且所述污水池延伸出所述絮凝池的一侧形成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顶部盖设有盖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池中设有污水池浊度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絮凝调配池,所述絮凝调配池连通有第一供药管和第一供水管,所述絮凝药水管连通于所述污水池和所述絮凝调配池,所述第一动力件固定于所述絮凝调配池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储存净化后水的储水池,所述储水池与所述净水池之间连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储水池连接有地下排水管、设备用水管、环保用水管以及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连接于所述第一供水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现场智能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用于将絮凝池的水排入所述净水池内的直流段、用于将管内的水回流至絮凝池的回流段、以及连接于所述直流段与所述回流段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栋郭清涛钟毅张治鼎苟东阳杰王向奎赵光军敬竣凯王亦嘉付智多李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