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装置及道岔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9220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装置及道岔,属于空轨运输技术领域。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两个立柱,设于道岔上;两个支撑座,分别可滑动式地设于两个所述立柱上,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杠杆座,设于所述道岔上,所述杠杆座设于两个所述支撑座之间;杠杆,中部可转动式地设于所述杠杆座上,所述杠杆的中部的两侧分别可滑动式地与两个所述支撑座连接,以将所述杠杆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支撑座的直线运动,其中,在两个所述支撑座中一个支撑座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两个所述支撑座中另一个支撑座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升降装置及道岔可以保证曲线道岔梁和直线道岔梁动作的同步性,便于操作。操作。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装置及道岔


[0001]本技术涉及空轨运输
,特别涉及一种升降装置及道岔。

技术介绍

[0002]道岔是一种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也是轨道的薄弱环节之一,通常在车站、编组站大量铺设。有了道岔,可以充分发挥线路的通过能力。即使是单线铁路,铺设道岔,修筑一段大于列车长度的叉线,就可以对开列车。道岔在铁路线路上起到重要作用。
[0003]但是,在现有技术中,道岔的主线和支线是分隔开的,形成空档,当车辆在主线和支线进行切换时,需要在空挡处将曲线道岔体与直线道岔体之间进行更换,但是,更换时间长,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升降装置及道岔,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辆在主线和直线进行切换时,更换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两个立柱,设于道岔上;两个支撑座,分别可滑动式地设于两个所述立柱上,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杠杆座,设于所述道岔上,所述杠杆座设于两个所述支撑座之间;杠杆,中部可转动式地设于所述杠杆座上,所述杠杆的中部的两侧分别可滑动式地与两个所述支撑座连接,以将所述杠杆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支撑座的直线运动,其中,在两个所述支撑座中一个支撑座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两个所述支撑座中另一个支撑座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杠杆中部两侧沿所述杠杆的长度方向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支撑座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上可转动式地设有旋滑轮,所述滑块设于所述旋滑轮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固定端与所述道岔铰接,所述驱动组件的动作端与所述杠杆铰接,并设于所述杠杆座和两个所述支撑座中一个支撑座之间。
[000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座,固定设于所述道岔上;驱动器,与所述安装座铰接,所述驱动器的动作端与所述杠杆铰接,并设于所述杠杆座和两个所述支撑座中一个支撑座之间。
[0010]进一步地,所述立柱背离所述道岔的端部设有定滑轮;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两个所述支撑座中一个支撑座连接,另一端绕设于两个所述定滑轮与两个所述支撑座中另一个支撑座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立柱上设有滑轨,所述滑轨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001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上设有缓冲座。
[0013]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升降组件间隔设置。
[0014]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道岔,包括所述的升降装置。
[0015]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6]在现有技术中,当车辆由支线驶入主线或由主线驶入支线时,需要将直线道岔体平移出空档,再将曲线道岔体平移入空档,当车辆在主线行驶时,需要将曲线道岔体平移出空档,再将直线道岔体平移入空档,导致直线道岔体和曲线道岔体之间更换时间长,工作效率低。
[0017]由于两个立柱设于道岔上,两个支撑座分别可滑动式地设于两个立柱上,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杠杆座设于道岔上,杠杆座设于两个支撑座之间,杠杆中部可转动式地设于杠杆座上,杠杆的中部的两侧分别可滑动式地与两个支撑座连接,以将杠杆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支撑座的直线运动,在两个支撑座中一个支撑座位于第一位置时,两个支撑座中另一个支撑座位于第二位置,所以,将直线道岔梁和曲线道岔梁分别安装在两个支撑座上,当要对直线道岔梁和曲线道岔梁进行更换时,在杠杆座上旋转杠杆,将杠杆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支撑座的直线运动,使两个支撑座分别在相对应的立柱上滑动,两个支撑座中一个支撑座上升,另一个支撑座下降,即两个支撑座的上升和下降是同时进行,保证直线道岔梁和曲线道岔梁动作的同步性,也就是说,在直线道岔梁和曲线道岔梁其中一个下降至工作位时,另一个就上升至存放位,便于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更换时间。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升降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中升降装置的侧视图;
[0021]图4为图1中升降装置的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见图1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升降组件2。
[0023]升降组件2包括:杠杆座2

1、杠杆2

2、两个立柱2

3和两个支撑座2

4。
[0024]两个立柱2

3设于道岔1上。
[0025]两个支撑座2

4分别可滑动式地设于两个立柱2

3上。
[0026]杠杆座2

1设于道岔1上,杠杆座2

1设于两个支撑座2

4之间。
[0027]杠杆2

2中部可转动式地设于杠杆座2

1上,杠杆2

2的中部的两侧分别可滑动式地与两个支撑座2

4连接,以将杠杆2

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支撑座2

4的直线运动。
[0028]其中,在两个支撑座2

4中一个支撑座位于第一位置时,两个支撑座2

4中另一个支撑座位于第二位置。
[0029]两个立柱2

3相对设置。
[0030]两个支撑座2

4相对设置,并设于两个立柱2

3之间。
[0031]在现有技术中,当车辆由支线驶入主线或由主线驶入支线时,需要将直线道岔体平移出空档,再将曲线道岔体平移入空档,当车辆在主线行驶时,需要将曲线道岔体平移出空档,再将直线道岔体平移入空档,导致直线道岔体和曲线道岔体之间更换时间长,工作效
旋转。但是,相比于电机,电动缸的精度高,使用寿命长,速度快,维护成本低,因此,优选地,第一驱动组件6的第一驱动器6

2采用电动缸。
[0044]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曲线道岔体和直线道岔体的质量大,就需要两组电机分别驱动曲线道岔体和直线道岔体动作,而每组电机均由多个电机组成,造成成本高。而本申请仅需一个驱动器就可以带动杠杆2

2转动,节约成本。
[004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安全,立柱2

3背离道岔的端部设有定滑轮7。升降装置还包括连接绳8,连接绳8的一端与两个支撑座2

4中一个支撑座连接,另一端绕设于两个定滑轮7与两个支撑座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两个立柱,设于道岔上;两个支撑座,分别可滑动式地设于两个所述立柱上,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杠杆座,设于所述道岔上,所述杠杆座设于两个所述支撑座之间;杠杆,中部可转动式地设于所述杠杆座上,所述杠杆的中部的两侧分别可滑动式地与两个所述支撑座连接,以将所述杠杆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支撑座的直线运动;其中,在两个所述支撑座中一个支撑座位于第一位置时,两个所述支撑座中另一个支撑座位于第二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中部两侧沿所述杠杆的长度方向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支撑座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上可转动式地设有旋滑轮,所述滑块设于所述旋滑轮上。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固定端与所述道岔铰接,所述驱动组件的动作端与所述杠杆铰接,并设于所述杠杆座和两个所述支撑座中一个支撑座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学斌张书林黄誉发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