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5986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4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所述道岔包括至少一个单体道岔,所述单体道岔包括:固定梁,所述固定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活动梁,所述活动梁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之间以限定出两个可切换的行车通道,所述活动梁的顶面构造为供轨道车辆的走行轮行走的第一走行面;所述活动梁包括:转动梁和移动梁,所述转动梁的一端上设置有转动中心,所述转动梁可绕所述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移动梁与所述转动梁的另一端相连且沿预设路径移动;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活动梁相连以驱动所述活动梁相对所述固定梁移动。根据本申请的道岔该道岔体积小,重量轻。重量轻。重量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
,尤其是涉及一种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的道岔,在两个固定梁之间设置活动梁,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梁在两个固定梁之间移动,以切换不同的行车通道。由于活动梁是一个整体,活动梁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移动不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道岔,该道岔体积小,重量轻。
[0004]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道岔的轨道交通系统。
[000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道岔,包括至少一个单体道岔,所述单体道岔包括:固定梁,所述固定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活动梁,所述活动梁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之间以限定出两个可切换的行车通道,所述活动梁的顶面构造为供轨道车辆的走行轮行走的第一走行面;所述活动梁包括:转动梁和移动梁,所述转动梁的一端上设置有转动中心,所述转动梁可绕所述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移动梁与所述转动梁的另一端相连且可沿预设路径移动;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活动梁相连以驱动所述活动梁相对所述固定梁移动。
[000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道岔,通过将活动梁构造为可转动的转动梁和与转动梁枢转相连的移动梁,从而使得活动梁在不同位置时可以改变形态,只需要改变转动梁和移动梁的位置即可实现不同行车通道的切换,与现有技术的整体式活动梁的道岔相比,本申请的转动梁和移动梁的宽度较小,道岔体积小、重量轻,而且运动灵活。r/>[0007]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08]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09]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道岔的示意图;
[0010]图2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道岔的示意图;
[0011]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道岔的侧视图;
[0012]图4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道岔的侧视图;
[0013]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0014]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的另一个方向的示
意图;
[0015]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移动组件的示意图;
[0016]图8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道岔的侧视图;
[0017]图9是图8圈示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8]图10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0019]图11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道岔的立体图;
[0020]图12是根据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的道岔的示意图;
[0021]图13是根据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的道岔的爆炸图;
[0022]图1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锁定装置的示意图;
[0023]图1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锁定装置的剖视图;
[0024]图16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道岔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配合的示意图;
[0025]图17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单开道岔的俯视图(第一行车通道导通);
[0026]图18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单开道岔的俯视图(第二行车通道导通);
[0027]图1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对开道岔的俯视图(第一行车通道导通);
[0028]图2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对开道岔的俯视图(第二行车通道导通);
[0029]图2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渡线道岔的示意图(第一行车通道导通);
[0030]图22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渡线道岔的示意图(第二行车通道导通);
[0031]图23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渡线道岔的示意图(第一行车通道导通);
[0032]图24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渡线道岔的示意图(第二行车通道导通);
[0033]图2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车辆与道岔配合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
[0035]第一边梁111,第二边梁112,第二走行面106,第一限位梁113a,第二限位梁113b,第三走行面107,
[0036]转动梁121,第一搭接部121a,转动中心101,移动梁122,第二搭接部122a,第一走行面105,
[0037]第一导向轨131,第二导向轨132,
[0038]第一顶板131a,第一底板131b,第一连接板131c,凸台131d,第一斜面102,第二斜面103,容纳槽104,
[0039]第一滑动件141,第三滑动件142,
[0040]第一滚动轮架151,第一滚动轮152,第一止抵轮153,第二止抵轮154,
[0041]第二滚动轮架161,第二滚动轮162,第三滚动轮163,
[0042]第三滚动轮架171,第四滚动轮172,安装板173,
[0043]驱动电机181,驱动齿轮182,驱动齿条183,
[0044]直线驱动单元191,推杆192,
[0045]锁定座193,锁头194,锁定槽108,锁定缸195,锁定缸支架196,锁头座197,第一耐磨板198a,第二耐磨板198b;
[0046]轨道车辆200,转向架230,走行轮210,导向轮220。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48]下面,参考图1

图25,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道岔。
[004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道岔,包括至少一个单体道岔,也就是说,道岔可以包括一个单体道岔或者多个单体道岔。其中,当道岔由多个单体道岔组成时,组成一个道岔的多个单体道岔的结构相同。
[0050]具体而言,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道岔可以用于轨道交通系统,从而设置有该道岔的轨道交通系统,可以具有与道岔相同的优势。
[0051]下面,参考图1

图20,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道岔。
[005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单体道岔包括固定梁、活动梁和驱动装置,固定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活动梁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之间以限定出两个可切换的行车通道,活动梁的顶面构造为供轨道车辆的走行轮行走的第一走行面。如图17

18所示,第一边梁111为直线轨且沿直线延伸,第二边梁112为弧形轨且沿弧线延伸,第二边梁112与第一边梁111之间的距离可以在轨道车辆的行进方向上逐渐增大;如图19...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单体道岔,所述单体道岔包括:固定梁,所述固定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活动梁,所述活动梁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之间以限定出两个可切换的行车通道,所述活动梁的顶面构造为供轨道车辆的走行轮行走的第一走行面;所述活动梁包括:转动梁和移动梁,所述转动梁的一端上设置有转动中心,所述转动梁可绕所述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移动梁与所述转动梁的另一端相连且可沿预设路径移动;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活动梁相连以驱动所述活动梁相对所述固定梁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向轨,所述第一导向轨构造为直线导向轨,所述第一导向轨设置在所述移动梁的下方,且所述移动梁在所述第一导向轨上沿所述预设路径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分别与所述驱动件和所述活动梁相连以适于将所述驱动件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活动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构造为驱动电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彼此啮合的驱动齿轮和驱动齿条;其中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活动梁相连,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所述驱动齿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轨且沿所述第一导向轨的长度方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轨的横截面构造为“工”字形且包括:第二顶板、第二底板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二底板相连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顶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之间限定出容纳槽,所述驱动齿条和所述驱动齿轮均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构造为直线驱动单元,所述传动组件构造为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单元相连,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和所述活动梁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轨与所述移动梁之间,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贤唐景华肖晓斌张娜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