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开道岔结构、单渡线道岔结构及道岔转辙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9646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开道岔结构,包括固定直梁、与固定直梁相配合且为可旋转设置的活动直梁、固定曲梁和与固定曲梁相配合且为可旋转设置的活动曲梁,固定直梁和固定曲梁为相对设置,活动直梁和活动曲梁为相对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单开道岔结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可以降低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单渡线道岔结构和道岔转辙方法。线道岔结构和道岔转辙方法。线道岔结构和道岔转辙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开道岔结构、单渡线道岔结构及道岔转辙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道岔
,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开道岔结构、单渡线道岔结构及道岔转辙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道路拥挤带来的交通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还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跨座式单轨交通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交通拥挤的问题,更好地适应了现代城市的交通状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轻轨交通为主要形式的跨座式单轨交通已成为城市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0003]渡线,又称作横渡线、过渡线、转辙段,是使行驶于某路线的列车可以换轨至另外一条路线;单渡线是指使行驶于某路线的列车可以换轨至另外一条路线的一条轨道。现有技术中,自动导向系统用内导式道岔采用升降式结构,由驱动装置驱动道岔梁和走轨整体上升或下降实现列车转辙,存在结构复杂、安装精度要求高、运营维护成本高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开道岔结构,目的是降低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单开道岔结构,包括固定直梁、与固定直梁相配合且为可旋转设置的活动直梁、固定曲梁和与固定曲梁相配合且为可旋转设置的活动曲梁,固定直梁和固定曲梁为相对设置,活动直梁和活动曲梁为相对设置。
[0006]所述的单开道岔结构还包括与所述活动直梁和活动曲梁连接且用于控制活动直梁和活动曲梁进行旋转的连杆装置以及与连杆装置连接的驱动及锁定装置。
[0007]所述连杆装置包括与所述活动直梁和活动曲梁连接的联动杆以及与联动杆和所述驱动及锁定装置连接的连接杆。
[0008]本专利技术的单开道岔结构,解决了内导向式自动导向列车由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运行的工程应用问题,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可以降低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单开道岔结构的道岔转辙方法,当列车需要直线位通过时,控制所述活动直梁和所述活动曲梁旋转转辙至活动直梁至直线位对齐并锁定,然后列车在活动曲梁、活动直梁和固定直梁的导引下行进,实现列车直线位通过道岔区;当列车需要曲线位通过时,控制所述活动直梁和所述活动曲梁旋转转辙至活动曲梁至曲线位对齐并锁定,然后列车在活动曲梁、活动直梁和固定曲梁的导引下行进,实现列车曲线位通过道岔区。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单渡线道岔结构,包括第一固定直梁、与第一固定直梁相配合且为可旋转设置的第一活动直梁、第一固定曲梁、与第一固定曲梁相配合且为可旋转设置的第一活动曲梁、第二固定直梁、与第二固定直梁相配合且为可旋转设置的第二活动直梁、第二固定曲梁和与第二固定曲梁相配合且为可旋转设置的第二活动曲梁,第一固定直
梁和第一固定曲梁为相对设置且第一固定直梁和第一固定曲梁设置于第一道岔区,第一活动直梁和第一活动曲梁为相对设置且第一活动直梁和第一活动曲梁设置于第一道岔区,第二固定直梁和第二固定曲梁为相对设置且第二固定直梁和第二固定曲梁设置于第二道岔区,第二活动直梁和第二活动曲梁为相对设置且第二活动直梁和第二活动曲梁设置于第二道岔区。
[0011]所述的单渡线道岔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活动直梁和所述第一活动曲梁连接且用于控制第一活动直梁和第一活动曲梁进行旋转的第一连杆装置以及与第一连杆装置连接的第一驱动及锁定装置。
[0012]所述第一连杆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活动直梁和第一活动曲梁连接的第一联动杆以及与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一驱动及锁定装置连接的第一连接杆。
[0013]所述的单渡线道岔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活动直梁和所述第二活动曲梁连接且用于控制第二活动直梁和第二活动曲梁进行旋转的第二连杆装置以及与第二连杆装置连接的第二驱动及锁定装置。
[0014]所述第二连杆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活动直梁和第二活动曲梁连接的第二联动杆以及与第二联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及锁定装置连接的第二连接杆。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单渡线道岔结构的道岔转辙方法,当列车需要直线位通过第一道岔区时,控制所述第一活动直梁和所述第一活动曲梁旋转转辙至第一活动直梁至直线位对齐并锁定,然后列车在第一活动曲梁、第一活动直梁和第一固定直梁的导引下行进,实现列车直线位通过第一道岔区;
[0016]当列车需要直线位通过第二道岔区时,控制所述第二活动直梁和所述第二活动曲梁旋转转辙至第二活动直梁至直线位对齐并锁定,然后列车在第二活动曲梁、第二活动直梁和第二固定直梁的导引下行进,实现列车直线位通过第二道岔区。
[0017]本专利技术的单渡线道岔结构,解决了内导向式自动导向列车由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运行的工程应用问题,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可以降低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0018]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0019]图1是单开道岔结构示意图(走形面未显示);
[0020]图2是直线位对齐锁定时列车通过示意图(走形面未显示);
[0021]图3是曲线位对齐锁定时列车通过示意图(走形面未显示);
[0022]图4是图2中A

A剖视图;
[0023]图5是图3中B

B剖视图;
[0024]图6是单渡线道岔结构示意图(走形面未显示);
[0025]图7是直线位对齐锁定时列车通过示意图(走形面未显示);
[0026]图8是曲线位对齐锁定时列车通过示意图(走形面未显示);
[0027]图9是图7中A

A剖视图;
[0028]图10是图8中B

B剖视图;
[0029]图中标记为:
[0030]1、枢轴组件;2、固定直梁;21、走行板;22、直梁;3、固定曲梁;31、走行板;32、曲梁;
4、活动直梁;5、活动曲梁;6、滚轮及预埋底板组件;61、滚轮组件;62、底板;7、连杆装置;8、驱动及锁定装置;9、道岔控制柜;
[0031]1‑
1、第一枢轴组件;1

2、第一固定直梁;1

21、第一走行板;1

22、第一直梁;1

3、第一固定曲梁;1

31、第一走行板;1

32、第一曲梁;1

4、第一活动直梁;1

5、第一活动曲梁;1

6、第一滚轮及预埋底板组件;1

61、第一滚轮组件;1

62、第一底板;1

7、第一连杆装置;1

8、第一驱动及锁定装置;1

9、第一道岔控制柜;
[0032]2‑
1、第二枢轴组件;2

2、第二固定直梁;2

21、第二走行板;2

22、第二直梁;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单开道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直梁(2)、与固定直梁(2)相配合且为可旋转设置的活动直梁(4)、固定曲梁(3)和与固定曲梁(3)相配合且为可旋转设置的活动曲梁(5),固定直梁(2)和固定曲梁(3)为相对设置,活动直梁(4)和活动曲梁(5)为相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开道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活动直梁(4)和活动曲梁(5)连接且用于控制活动直梁(4)和活动曲梁(5)进行旋转的连杆装置(7)以及与连杆装置(7)连接的驱动及锁定装置(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开道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装置(7)包括与所述活动直梁(4)和活动曲梁(5)连接的联动杆以及与联动杆和所述驱动及锁定装置(8)连接的连接杆。4.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单开道岔结构的道岔转辙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列车需要直线位通过时,控制所述活动直梁(4)和所述活动曲梁(5)旋转转辙至活动直梁(4)至直线位对齐并锁定,然后列车在活动曲梁(5)、活动直梁(4)和固定直梁(2)的导引下行进,实现列车直线位通过道岔区;当列车需要曲线位通过时,控制所述活动直梁(4)和所述活动曲梁(5)旋转转辙至活动曲梁(5)至曲线位对齐并锁定,然后列车在活动曲梁(5)、活动直梁(4)和固定曲梁(3)的导引下行进,实现列车曲线位通过道岔区。5.单渡线道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直梁(1

2)、与第一固定直梁(1

2)相配合且为可旋转设置的第一活动直梁(1

4)、第一固定曲梁(1

3)、与第一固定曲梁(1

3)相配合且为可旋转设置的第一活动曲梁(1

5)、第二固定直梁(2

2)、与第二固定直梁(2

2)相配合且为可旋转设置的第二活动直梁(2

4)、第二固定曲梁(2

3)和与第二固定曲梁(2

3)相配合且为可旋转设置的第二活动曲梁(2

5),第一固定直梁(1

2)和第一固定曲梁(1

3)为相对设置且第一固定直梁(1

2)和第一固定曲梁(1

3)设置于第一道岔区,第一活动直梁(1

4)和第一活动曲梁(1

5)为相对设置且第一活动直梁(1

4)和第一活动曲梁(1

5)设置于第一道岔区,第二固定直梁(2

2)和第二固定曲梁(2

3)为相对设置且第二固定直梁(2

2)和第二固定曲梁(2

3)设置于第二道岔区,第二活动直梁(2

4)和第二活动曲梁(2

5)为相对设置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锦堂王良良陈源朱守东杨锐石诚诚许东航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浦镇阿尔斯通运输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