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用组合物和使用该组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7466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用组合物,其含有具有苝环的化合物(A)以及具有二酮基吡咯并吡咯骨架的化合物(B),以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包含一对由阳极和阴极组成的电极、在电极间形成的含有发光层的一层或一层以上的有机层,并且有机层中的至少一层是由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用组合物形成。另外,还公开了有机EL器件用组合物,含有化合物(C),其固态膜的荧光光谱的波峰波长为550nm或更长;以及化合物(D),在相对于上述化合物(C)含有5重量%的该化合物(D)的固态膜的500~800nm的荧光光谱区域中,在600nm或更短波长部分所占的面积为整体面积的20%或更低。并且,有机EL器件包括由该组合物形成的发光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用组合物(用于有机EL器件的材料)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有机EL器件,该组合物和器件被用于平面光源、显示器等。
技术介绍
使用有机材料作为廉价的固态发光源的EL器件在大面积全色彩显示装置中的应用是很有前景的,并且对其的开发也正在积极地进行。通常,EL器件是由发光层和一对将其夹在中间的相反电极组成。当在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场时,电子从阴极端注入,空穴从阳极端注入。当电子与空穴在发光层重新结合时,它们的能级从导电带返回到价电带,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这种现象称之为发光(luminescence)。与无机EL器件相比,普通的有机EL器件需要较高的激发电压,它们的亮度和发光效率低,并且它们的性能容易下降,因此没有被投入到实际应用中。然而,最近报道了一种形成了膜的有机EL器件,其中含有高荧光量子效率的有机化合物,使得例如在10V或更低的电压下就可发射光,并且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参考Appl.Phys.Leftt.,Vol.51,p.913,1987)。根据该方法,通过在发光层使用金属螯合物并且在空穴注入(holeinjection)层使用胺化合物可以得到高强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具有苝环的化合物(A)以及具有二酮基吡咯并吡咯骨架的化合物(B)。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鬼久保俊一尾立嘉岳天野真臣真木伸一郎矢内宏幸八木弹生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油墨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