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类芴的寡聚物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512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电致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类芴的寡聚物材料及其合成方法。以芴或蒽作为主要构筑单元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共轭长度的共轭片段,并用各种具有线形或支化结构的基团封端后,就得到该类电致发光材料。该类材料可用于制备性能优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也可用于其它诸如光伏电池、信息存储器、薄膜晶体管等有机光电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信息功能材料
,具体涉及。背景内容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器件是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前沿之一,以它制成的显示器具有高画质,屏幕大小可随意调整,能耗低,质轻而薄,采用柔性高分子基底可折叠,加工成本低等优点,从而代表了未来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中,要实现大面积全彩色显示,必须有稳定的红、绿和蓝三基色。但是目前只有红色和绿色才具有商业开发所必需的发光效率和寿命,实现材料蓝光发射的高稳定、高效率目前还是一个难题。常见的用于制备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材料有苯、芴、咔唑、对苯乙炔撑、噻吩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等。聚芴是一种具有刚性平面联苯单元结构的化合物,可以通过环上有限的几个反应点,特别是9号位上的碳,得到一系列衍生物。聚芴最早是由Fukuda等人用三氯化铁氧化偶联芴得到,得到的聚合物由于分子量低、支化比较严重,并且由于残留的铁离子强烈吸收激子,最终导致聚合物材料无法发光而没有实用价值。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在芴的聚合物制备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最具开拓性的工作是Suzuki等人完成的。他们通过Suzuki反应得到的聚芴分子量高,支化度小,且分子量分布比较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类芴的寡聚物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以芴或蒽作为主要构筑单元的具有不同长度共轭单元的共轭片段,用具有线形或支化结构的基团封端得到,其一般结构式表示如下:***其中,共轭片段以及封端基团S均由一些共轭芳香环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维姜鸿基冯嘉春韦玮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