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学装置、其驱动电路及电子机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3321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数据线驱动电路,排列多个驱动电路(241)而构成。各驱动电路,包含分别含有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的第1端子组(T1)及第2端子组(T2)。第1电流生成部(311),生成与进入第1端子组的输入端子的输入信号对应的基准电流(Iref1)。第2电流生成部(312),生成与进入第2端子组的输入端子的输入信号对应的基准电流(Iref1)。数据信号生成部(35),生成与基准电流(Iref1、2)对应的数据信号。第1输出部(331),从第1端子组的输出端子至少输出与基准电流(Iref2)对应的信号。第2输出部(332),从第2端子组的输出端子至少输出与基准电流(Iref1)对应的信号。从而可抑制各驱动电路中的基准电流的离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以有机发光二极管(以下称作“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为代表的发光元件等各种电光学装置的动作的技术。
技术介绍
排列许多电光学元件的电光学装置,作为各种电子机器的显示装置及曝光装置,在现有技术中已有许多提案问世。各电光学元件的灰度(例如亮度),被按照与该电光学元件对应的数据线供给的数据信号而控制。为了供给与多个数据线对应的数据信号,有的采用利用多个半导体芯片的结构。在各半导体芯片中,将该半导体芯片生成的电流(以下称作“基准电流”)作为基准,生成与灰度数据对应的数据信号。但是,在各半导体芯片中,容易产生起因于制造工艺的特性(例如晶体管的临界值电压)的个体差异。所以,存在着即使各电光学元件被指定为相同的灰度,也由于成为数据信号的基础的基准电流在各半导体芯片中的差异,而使各电光学元件的灰度出现离差(不一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向所有的半导体芯片共同供给利用一个基准电流发生电路生成的基准电流的结构。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将与各半导体芯片的基准电流对应的信号,供给与之相邻的半导体芯片,用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电路,是具有成为与数据信号相应的光学状态的电光学元件的电光学装置中的驱动电路,具备:第1端子组及第2端子组,该第1端子组及第2端子组分别包含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第1电流生成部,该部生成与进入所述第1端子组的输入端子的 输入信号相应的第1基准电流;第2电流生成部,该部生成与进入所述第2端子组的输入端子的输入信号相应的第2基准电流;数据信号生成部,该部生成与所述第1基准电流及所述第2基准电流相应的数据信号;第1输出部,该部至少将与所述 第2基准电流相应的信号向所述第1端子组的输出端子输出;以及第2输出部,该部至少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西利幸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