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运铁素(FERROPORTIN)抑制剂的环烷基嘧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340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47
本文所描述的主题针对式I或I'的运铁素抑制剂化合物及其药用盐、制备所述化合物的方法、包含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施用所述化合物以预防和/或治疗由铁调素缺乏或铁代谢障碍、尤其铁超负荷状态引起的疾病,诸如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疾病及血红素沉着症以及肾损伤的方法。损伤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作为运铁素(FERROPORTIN)抑制剂的环烷基嘧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1]本申请主张2020年4月28日申请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3/016,891号及2020年12月18日申请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3/127,774号的权益及优先权,其每一者的内容在此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


[0002]本文所描述的主题针对运铁素抑制剂化合物、制备所述化合物的方法、其药物组合物以及其在预防和/或治疗由铁调素缺乏或铁代谢障碍、尤其铁超负荷状态引起的疾病,诸如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疾病及血红素沉着症以及肾损伤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3]在几乎所有生物体中,铁为必需微量元素。在人类中,铁为氧运输、氧摄取、诸如粒线体电子传输的细胞功能、认知功能及能量代谢的关键组分。铁以铁蛋白及血铁质形式存在于酶、血红素及肌血球素中。就血红素而言,大约所有铁的一半结合于红血球的血红素中而以血质铁形式存在。人体平均含有约4至5g铁。成年人的铁需求在0.5至1.5毫克/天之间,而婴儿及妊娠期女性每天需要2至5mg铁。
[0004]健康成年人的约1mg的正常每日铁损耗通常经由食物摄取补偿。铁平衡主要通过再循环及自衰老红血球的血红素进行铁回收以及以二价及三价铁离子形式进行膳食铁的十二指肠吸收来调控。
[0005]吸收是视铁需求及铁积存的多少而由生物体调控的。通常,Fe(III)化合物将在足够酸性的pH值下溶解于胃中并因此可用于吸收。铁的吸收在小肠上段通过黏膜细胞进行。三价非血质铁首先在肠细胞膜中例如通过三价铁还原酶(膜结合十二指肠细胞色素b)还原成Fe(II)以供吸收,使得其随后可借助于转运蛋白DMT1(二价金属转运体1)经转运至肠细胞中。相比之下,血质铁经由细胞膜进入肠上皮细胞而不发生任何变化。在肠上皮细胞中,铁作为积存铁储存于铁蛋白中,或通过转运蛋白运铁素而释放至血液中。通过运铁素转运至血液中的二价铁由氧化酶(血浆铜蓝蛋白,亚铁氧化酶(hephaestin))转化成三价铁。三价铁随后通过运铁蛋白(transferrin)转运至其在生物体中的目的地。(“Balancing acts:molecular control of mammalian iron metabolism”,M.W.Hentze,Cell,1:17,2004,285

297)。铁调素在此程序中起到中心作用,因为其为铁吸收的必需调控因子。铁调素

运铁素系统直接调控铁代谢。
[0006]铁吸收及储存通过铁调素调控。铁调素抗微生物肽(HAMP;也称为LEAP

1;还称作铁调素)为25个氨基酸的肽(Krause等人,FEBS Lett.480,147

150,2000)。铁调素具有发夹结构,其含有形成4个二硫桥键的8个半胱氨酸(Jordan等人,J Biol Chem.284,24155

24167,2009)。N端对于铁调控功能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前5个氨基酸的缺失导致生物活性完全丧失(Nemeth等人,Blood,107,328

333,2006)。铁调素产生于肝脏中且充当控制肠道铁吸收的主要铁调控激素,并调控其他器官中的铁储存(Ganz,Hematol.Am.Soc.Hematol.Ed
uc.Program,29

35,507 2006;Hunter等人,J.Biol.Chem.277,37597

37603,2002;Park等人,J.Biol.Chem.276,7806

7810,2001)。铁调素通过结合于铁转运分子运铁素且使其降解来限制铁吸收(Sebastiani等人,Front.Pharmacol.7,160,2016)。
[0007]铁调素形成的调控与生物体的铁含量直接相关,亦即,若生物体经供应有充足铁及氧,则形成较多铁调素;若铁及氧含量低,或在红血球生成增加的情况下,则形成较少铁调素。在小肠黏膜细胞及巨噬细胞中,铁调素与转运蛋白运铁素结合,运铁素常规地将来自细胞内部的以吞噬方式再循环的铁转运至血液中。
[0008]运铁素为在调控体内铁吸收及分布且因此控制血液中的铁含量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的铁转运体。转运蛋白运铁素为由571个氨基酸组成的跨膜蛋白,其形成于肝脏、脾脏、肾脏、心脏、肠道及胎盘中。详言之,运铁素位于肠上皮细胞的基底膜中。因此,以此方式结合的运铁素用以将铁输出至血液中。在此情况下,运铁素最可能转运呈Fe
2+
形式的铁。若铁调素结合于运铁素,则会将运铁素转运至细胞内,在其中进行分解,使得随后几乎完全阻断以吞噬方式再循环的铁自细胞的释放。若运铁素例如由铁调素进行不活化,使得其无法输出储存于黏膜细胞中的铁,则所储存的铁经由粪便随细胞的自然排出而损失。当运铁素例如由铁调素进行不活化或抑制时,肠道中的铁吸收因此降低。
[0009]铁调素降低使得活性运铁素增加,因此允许增强所储存铁的释放及增强例如自食物的铁吸收,导致血清铁含量增加,亦即,铁超负荷。铁超负荷引起许多疾病及非期望医学病况。铁超负荷可通过自体内移除铁来进行治疗。此治疗包括定期排程的静脉切开术(放血)。对于无法忍受常规抽血的患者,存在可供使用的螯合剂。通过螯合疗法治疗铁超负荷的缺点在于在铁超负荷已经发生时自体内移除螯合铁,而不是预防病症发生。
[0010]因此,本领域未有效解决的需求是具有所需功效及治疗潜力的起到运铁素抑制剂作用的化合物。此问题以及其他源于铁不平衡的问题由本文所描述的主题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11]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描述的主题针对一种式I或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0012]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描述的主题针对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含式I或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0013]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描述的主题针对抑制受试者中由运铁素介导的铁转运的方法,其包含向该受试者施用有效量的式I或式I'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包含式I或式I'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0014]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描述的主题针对制备式I或式I'化合物的方法。
[0015]亦描述其他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文描述式I及式I'的运铁素抑制剂化合物、制备所述化合物的方法、包含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其在预防和/或治疗由铁调素缺乏或铁代谢障碍、尤其铁超负荷状态引起的疾病,诸如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疾病及血红素沉着症中的用途。运铁素为负责经由肠道吸收所释放的铁及其至血液循环中的转移的铁转运蛋白,铁最终在血液循环中被递
送至适当组织及器官。运铁素的不活化或抑制减少或防止铁输出,从而减少肠道中的铁吸收且最终减少体内的铁量。这些化合物、组合物及方法可用于预防及治疗与铁含量增加相关的铁代谢障碍的有效疗法。期望提供展现极少副作用、具有极低毒性及良好生物可用性及兼容性的化合物、组合物及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Z为N或CH;环B为其中指示与该分子的其余部分的连接点;R6在各情况下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卤素、羟基、C1‑
C3烷氧基、C1‑
C3烷基、C1‑
C3烷氧基

C1‑
C3烷基、羟基

C1‑
C
10
烷氧基、羟基

C1‑
C
10
烷基、氰基、

NR
G
R
H
、卤代

C1‑
C3烷氧基、

O

(C1‑
C6烷基)

R
bb


O

R
bb


(C1‑
C6烷基)

NR
GI
R
HI


S

C1‑
C3烷基、

S

C1‑
C3烷基

NR
G1
R
H1
、卤代

C1‑
C3烷基、

O

R
cc

O

R
dd
、5元至7元单环杂芳基及C3‑
C6环烷基;其中羟基

C1‑
C
10
烷氧基或

O

(C1‑
C6烷基)

R
bb
中的该烷基部分任选经氰基、羟基、羟基

C1‑
C3烷基、卤素或C1‑
C3烷氧基取代;R
bb
为4元至7元单环或桥联杂环基、C3‑
C7环烷基、5元或6元单环杂芳基、

SO2‑
C1‑
C3烷基、

S

C1‑
C3烷基、

C(O)NR
G1
R
H1


NR
G
R
H
;R
cc
为C1‑
C3烷基;且R
dd
为C1‑
C3烷基或6元杂芳基;其中R6、R
bb
或R
dd
的该环烷基、杂环基或杂芳基任选经一个或两个各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羟基、卤素、卤代

C1‑
C3烷基、氧代、C1‑
C3烷氧基及C1‑
C3烷基;R
G1
及R
H1
各独立地为氢或C1‑
C3烷基;且R
G
及R
H
各独立地为氢、

C(O)R
Ga
或任选氘代的C1‑
C3烷基;其中R
Ga
为C1‑
C3烷基或氢;或两个R6基团与其各自所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与环B稠合的5元或6元单环杂环基、与环B稠合的C4‑
C7环烷基、与环B稠合的苯基或与环B稠合的5元至6元单环杂芳基;其中与环B稠合的该杂环基、苯基、环烷基或杂芳基任选经一个或两个各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C1‑
C3烷氧基、羟基、羟基

C1‑
C3烷基、C1‑
C3烷基、C3‑
C7环烷基及5元或6元单环杂环基;n为0、1、2或3;Y1、Y2、Y3及Y4各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CH、N、NH、O、S、SH、S

R6、N

R6及C

R6,条件是
Y1、Y2、Y3及Y4中的1或2者可为N、N

R6、NH、O、SH或S

R6;f为0或1;p为1或2;R
x
在各情况下为卤素、C1‑
C6烷基、C1‑
C3烷氧基、羟基、氧代或氰基;m为0、1或2;R3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氢、任选氘代的C1‑
C3烷基、羟基

C1‑
C3烷基、卤代

C1‑
C3烷基、环丙基及苯基;R4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i.(5元至10元单环或稠合双环杂芳基)

C1‑
C3烷基或(6元或7元单环杂环基)

C1‑
C3烷基;其中该杂芳基或杂环基任选经一个或两个各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C6‑
C
10
单环或稠合双环芳基、C3‑
C7环烷基、5元或6元杂芳基、

(C1‑
C3烷基)

T及5元至7元单环杂环基;T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C6‑
C
10
单环或稠合双环芳基、C3‑
C7环烷基、5元或6元杂芳基及5元至7元单环杂环基;且其中R4的T或该芳基、环烷基、杂芳基或杂环基取代基任选经一个或两个各自个别地选自由C1‑
C3烷基、卤素及羟基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且当p为1时,该(5元至10元单环或稠合双环杂芳基)

C1‑
C3烷基中的C1‑
C3烷基为直链的;及ii.其中R
4a
及R
4g
各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氢;C1‑
C
10
烷基;羟基

C1‑
C6烷基;卤代

C1‑
C3烷基;C1‑
C3烷氧基

C1‑
C6烷基;

C1‑
C6烷基

NR
J1
R
J2
;C3‑
C7环烷基;4元至10元单环、稠合双环、桥联双环或螺杂环基;C6‑
C
10
单环或稠合双环芳基;5元至10元单环或稠合双环杂芳基;(C6‑
C
10
单环或稠合双环芳基)

C1‑
C3烷基;及(5元至10元单环或稠合双环杂芳基)

C1‑
C3烷基;R
J1
及R
J2
独立地为氢或C1‑
C3烷基;其中R
4a
或R
4g
的该环烷基、杂环基、芳基、杂芳基、芳基

烷基或杂芳基

烷基任选经一个、两个或三个各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卤素;C1‑
C6烷基;卤代

C1‑
C3烷基;羟基;C1‑
C3烷氧基;卤代

C1‑
C3烷氧基;氧代;C3‑
C7环烷基;及5元至10元单环、稠合双环或螺杂环基;R
4b
为氢或C1‑
C6烷基;或R
4a
及R
4b
与其各自所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任选经一个或两个各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的5元至10元单环、稠合双环或桥联双环杂环基:卤素、C1‑
C6烷基、卤代

C1‑
C3烷基、羟基及C1‑
C3烷氧基;或R
4b
及R
4c
与其各自所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任选经一个、两个或三个各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的5元至7元单环杂环基:羟基、卤素及C1‑
C3烷基;或
R
4c
及R
4d
各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氢、C1‑
C3烷氧基、羟基、C1‑
C3烷基

硫基

C1‑
C3烷基、羟基

C1‑
C6烷基、C1‑
C6烷氧基

C1‑
C3烷基、C3‑
C7环烷基及C1‑
C3烷基;或R
4c
及R
4d
与其各自所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C3‑
C7环烷基;或当p为1时,R3及R4与其各自所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可形成:i.含有一个或两个杂原子的7元稠合双环杂环基、7元桥联双环杂环基或7元单环杂环基;其中当该7元单环杂环基含有一个杂原子时,该杂环基任选经一个、两个或三个各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氧代、卤素、羟基、C1‑
C3烷氧基、氰基及C1‑
C3烷基;且当该7元单环杂环基含有两个杂原子时,所述杂原子各独立地为N或O,且该杂环基任选经一个、两个或三个各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C1‑
C3烷基、氰基、氧代、卤素、卤代

C1‑
C3烷基及C6‑
C
10
单环或稠合双环芳基;且其中该芳基任选经一个或两个各自个别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C1‑
C3烷氧基、羟基、卤素及C1‑
C3烷基;ii.含有一个杂原子的4元或6元单环杂环基;其中该4元单环杂环基任选经一个或两个各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卤素、C1‑
C3烷氧基、氧代及

(CH2)
s
C(=O)NR
k
R
l
;其中s为0、1、2或3;R
k
为氢或C1‑
C3烷基;且R
l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氢、羟基、C1‑
C3烷基、C3‑
C7环烷基及C6‑
C
10
单环或稠合双环芳基;其中该6元单环杂环基任选经一个或两个各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C1‑
C3烷氧基、氧代、卤素、氰基及

NR
q
R
w
;其中R
q
为氢或C1‑
C3烷基;且R
w
为C6‑
C
10
单环或稠合双环芳基或C3‑
C7环烷基,其中该芳基或环烷基任选经一个或两个各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卤素、C1‑
C3烷基、羟基及C1‑
C3烷氧基;或iii.8元、9元、10元或11元稠合双环杂环基,或12元双环桥联及稠合杂环基,其中该8元、9元或11元杂环基含有一个杂原子且该10元或12元杂环基含有一个或两个杂原子;且其中该10元、11元或12元杂环基任选经一个、两个或三个各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卤素、C1‑
C3烷基、C1‑
C3烷氧基及羟基;或当p为2时,R3及R4与其各自所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可形成:i.含有一个杂原子的6元单环杂环基,其任选经一个或两个各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卤素、羟基

(C1‑
C6烷基)、羟基、氧代及C1‑
C3烷氧基;或ii.含有一个或两个杂原子的4元或7元单环杂环基,或含有一个、两个或三个杂原子的7元、8元、9元、10元或11元桥联双环、稠合双环或螺杂环基,其任选经一个或两个各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卤素、氧代、氰基、C1‑
C3烷基、羟基、

NR
G
R
H


(CH2)
s
C(=O)NR
k
R
l

条件是当该式(I)结构为时,*为且**为或*为且**为且其中该式(I)化合物不为:N

((1,4

二氧杂环己
‑2‑
基)甲基)
‑2‑
(吡啶
‑2‑
基)

6,7

二氢

5H

环戊并[d]嘧啶
‑4‑
胺;4

(哌啶
‑1‑
基)
‑2‑
(吡啶
‑2‑
基)

5,6,7,8

四氢喹唑啉;4

(氮杂环庚
‑1‑
基)
‑2‑
(6

丙基吡啶
‑2‑
基)

5,6,7,8

四氢喹唑啉;1

丙基
‑4‑
(2

(吡啶
‑2‑
基)

6,7

二氢

5H

环戊并[d]嘧啶
‑4‑
基)

1,4

二氮杂环庚
‑2‑
酮;或2

(2

(吡啶
‑2‑
基)

6,7

二氢

5H

环戊并[d]嘧啶
‑4‑
基)

1,2

氧氮杂环庚烷;或其盐。2.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p为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Z为N。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Y1、Y2、Y3及Y4各为CH或C

R6。5.根据权利要求4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Y1为CH,Y2为C

R6,Y3为CH,且Y4为CH。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Y3为N且Y1、Y2及Y4各为CH或C

R6。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Y2为N且Y1、Y3、Y4各为CH或C

R6。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Y1为N且Y2、Y3及Y4各为CH或C

R6。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6在各情况下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卤素、羟基、C1‑
C3烷氧基、C1‑
C3烷基、C1‑
C3烷氧基

C1‑
C3烷基、羟基

C1‑
C
10
烷氧基、羟基

C1‑
C
10
烷基、

O

(C1‑
C6烷基)

R
bb
、卤代

C1‑
C3烷氧基、

O

R
cc

O

R
dd
、卤代

C1‑
C3烷基、

(C1‑
C6烷基)

NR
GI
R
HI


S

CH3、

S(CH2)2N(CH3)2及

NR
G
R
H
;其中R
bb


NR
G
R
H


C(O)N(CH3)2、

S(O)2CH3或

SCH3;R
G
及R
H
各独立地为氢、任选氘代的C1‑
C3烷基或

C(O)R
Ga
;其中R
Ga
为C1‑
C3烷基;R
GI
及R
HI
各独立地为氢或C1‑
C3烷基;R
cc
及R
dd
各独立地为C1‑
C3烷基;且其中羟基

C1‑
C
10
烷氧基中的该烷基部分任选经羟基、卤素或C1‑
C3烷氧基取代。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6在各情况下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甲氧基、乙氧基、甲基、氟、氯、乙基、

N(CH3)2、羟基、

OCH2CH2OH、

CH2OH、

CH2OCH3、

OCH2CH2NH2、

OCH2CH2N(CH3)2、

OCH2C(CH3)2OH、

OCH2CF3、

OCHF2、

OCF3、

OCH2CH2OCH3、

OCH2CH2F、

OC(CH3)2CH2OH、

OCH2CH(CH3)OH、

OCH2CH2NHC(O)CH3、

OC(CH3)2CH2N(CH3)2、

OCH(CH3)CH2OH、

OCH2CH(CH(CH3)2)OH、

OCH2CH(CH2CH3)OH、

OCH2C(CH2CH3)2OH、

OCH2CH2N(CH2CH3)2、

OCH(CH3)CH2N(CH3)2、

OCH2C(O)N(CH3)2、

OCH2C(CH3)2N(CH3)2、

OCH2CH(CH2OH)OH、

OCH2CH2NH(CH3)、

OCH2CH(CF3)OH、

OCH2C(CH3)(CH2CH3)OH、

OCH2CH(CH2OCH3)OH、

OCH2CH(CH2F)OH、

(CH2)3N(CH3)2、

(CH2)3N(CH3)H、

O(CH2)2S(O)2CH3、

O(CH2)2SCH3、

(CH2)2C(CH3)2OH、

OCH2CH2N(CD3)2及

CH2CH2OH。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6在各情况下为甲氧基、

OCH2CH2N(CH3)2、

OCH2CH2OH或

OCH2C(CH3)2OH。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6在各情况下为

OCH2CH2N(CH3)2或

OCH2C(CH3)2OH。13.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6在各情况下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

O

(C1‑
C6烷基)

R
bb


O

R
bb


O

R
cc

O

R
dd
、5元至7元单环杂芳基及C3‑
C6环烷基;其中R
cc
为C1‑
C3烷基且R
dd
为6元杂芳基;R
bb
为4元至7元单环或桥联杂环基、5元或6元单环杂芳基或C3‑
C7环烷基;且其中R6、R
bb
或R
dd
的该环烷基、杂芳基或杂环基任选经一个或两个各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羟基、卤素、C1‑
C3烷氧基、氧代、卤代

C1‑
C3烷基及C1‑
C3烷基。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6在各情况下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环丙基、

O

R
bb


O

(CH2)

R
bb


O

(CH2)2‑
R
bb


O

(CH2)2‑
O

哒嗪基及任选存在的经C1‑
C3烷基取代的咪唑基;其中R
bb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四氢呋喃基、四氢吡喃醇、氧杂环丁烷基、二氧杂环戊烷基、氮杂环丁烷基、吗啉基、哌嗪基、2

氧杂
‑5‑
氮双环[2.2.1]庚烷、咪唑基、四唑基、哒嗪基、哌啶基、硫吗啉基及吡咯烷基,其各任选经羟基、氧代、氟、

CF3、

CH2CF3、

CH2CHF2、

CH2CH2F、甲氧基、乙基或甲基取代。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6在各情况下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
及其中指示与环B的连接点。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6为17.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两个R6基团与其各自所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与环B稠合的5元或6元单环杂环基、与环B稠合的C4‑
C7环烷基、与环B稠合的苯基或与环B稠合的5元或6元单环杂芳基,其各任选经一个或两个各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C1‑
C3烷氧基、羟基、羟基

C1‑
C3‑
烷基、C1‑
C3烷基、C3‑
C7环烷基及5元或6元单环杂环基。18.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两个R6基团与其各自所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与环B稠合的吡唑基、二氧杂环己烷基、吡啶基、嘧啶基、噻唑基、呋喃基、二氧杂环戊烷基或苯基环,其中该环任选经一个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羟基、甲氧基、四氢吡喃基、

CH2OH及甲基。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两个R6基团与其各自所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环:与环B稠合的
及其中该对表示该环与环B的连接。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两个R6基团与其各自所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环:与环B稠合的及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f为1。2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f为0,且环B为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环B为其中n为0或1;且Y2及Y3各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CH、N、NH、NR6、S、O及CR6,条件是Y2及Y3中仅一者可为N、NH、NR6、S或O。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环B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组:及25.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中任一项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6在各情况下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C1‑
C3烷基及羟基

C1‑
C3烷基。26.根据权利要求25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6在各情况下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甲基、乙基、正丙基、

CH2CH2OH及

CH2CH2CH2OH。27.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n为1。28.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n为0。29.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n为2。30.根据权利要求29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一个R6选自由甲基及甲氧基组成的组,且另一R6选自由甲基、甲氧基、卤素及

OCH2CH2OH组成的组。31.根据权利要求1至30中任一项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3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氢、甲基、

CD3、乙基、苯基、

CH2CF3及

CH2CH2OH。32.根据权利要求31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3为甲基。33.根据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项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4为(5元至10元单环或稠合双环杂芳基)

甲基,其中该杂芳基任选经一个或两个各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苯基、C3‑
C7环烷基、

(C1‑
C3烷基)

苯基及5元至7元单环杂环基,且其中单独的或

(C1‑
C3烷基)

苯基中的该苯基、环烷基或杂环基任选经一个或两个各自个别地选自由C1‑
C3烷基、卤素及羟基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34.根据权利要求33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4为(6元杂芳基)

甲基,其中该6元杂芳基中在连接点的邻位的环原子中的至少一者为氮。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4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吡啶基

甲基、嘧啶基

甲基、苯并噁唑

甲基、噁唑基

甲基及三唑基

甲基,其各任选经苯基或苯甲基取代,且其中该苯基任选经一个选自由氟、甲基及氯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36.根据权利要求35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4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
及37.根据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项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4为38.根据权利要求37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
4c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氢、甲基、异丙基、

CH2OH、

CH2OC(CH3)3及

CH2CH2SCH3;且R
4d
选自由氢及甲基组成的组;或R
4c
及R
4d
与其各自所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环丙基环。39.根据权利要求38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
4c
及R
4d
各为氢。40.根据权利要求37至39中任一项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
4b
为氢。41.根据权利要求37至40中任一项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
4a
为C1‑
C6烷基。42.根据权利要求41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
4a
为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或3

甲基戊
‑3‑
基。43.根据权利要求42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
4a
为叔丁基或异丙基。44.根据权利要求37至40中任一项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
4a
为任选经一个或两个各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的苯基:卤素、C1‑
C6烷基、卤代

C1‑
C3烷基、羟基、C1‑
C3烷氧基、C3‑
C7环烷基及5元至10元单环或稠合双环杂环基。45.根据权利要求44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
4a
为任选经一个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的苯基:氟、氯、甲基及甲氧基。46.根据权利要求45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Q
申请(专利权)人:全球血液疗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