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吲哚-2-酮类化合物及其作为杀菌剂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053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杀菌剂领域,涉及一种吲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吲哚
‑2‑
酮类化合物及其作为杀菌剂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杀菌剂领域,涉及一种吲哚
‑2‑
酮类化合物及其作为杀菌剂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杀菌剂被人们广泛用于农业和林业。氟唑菌酰胺是由BASF公司开发的新的活性成分(有效成分),用来防治广谱真菌病害。氟唑菌酰胺属于羧酰胺类化学品,其作用方式是对线粒体呼吸链的复合物II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起抑制作用,从而抑制靶标真菌的种孢子萌发,芽管和菌丝体生长。四氟醚唑属于第二代三唑类杀菌剂,分子结构中含氟,杀菌活性比是第一代的2

3倍,杀菌谱广、高效、持效期长达4

6周,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能。
[0003]但是由于杀菌剂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病菌会对其产生抗性,因此需要不断专利技术新型的具杀菌活性的化合物。同时化学农药长期单独使用,容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量加大、防效降低、持效期缩短的问题,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不同农药品种的混配是防治农业抗性病害的常见方法,通过农药筛选出的合理配方,可以提高防效减少用量,特别复配增效作用较明显的配方,可以明显提高防效,大大降低农药的用药量,还可扩大杀菌谱,提高杀菌效率。在现有技术中,本专利技术所示的吲哚
‑2‑
酮类化合物的制备及其杀菌活性未见公开。
[0004]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吲哚
‑2‑
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此类化合物具有均有优异的杀菌活性,可以作为杀菌剂用于农业病害的防治。同时本专利技术所得化合物可与氟唑菌酰胺和四氟醚唑复配,可拓宽使用期限、扩大杀菌谱、增强药效、降低用药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吲哚
‑2‑
酮类化合物,其结构式I如下:。
[0007]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吲哚
‑2‑
酮类化合物式I的合成路线为:

[0008]进一步地,上述合成路线中各步骤的合成方法如下:1)将3

甲氧基苯胺和Boc酸酐溶于叔丁醇,体系加热后保温反应2小时左右,直到不再有气体冒出,体系降温至室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余物用正己烷重结晶,得到类白色固体(3

甲氧基苯基)氨基甲酸叔丁酯;2)将(3

甲氧基苯基)氨基甲酸叔丁酯溶于干燥的四氢呋喃,体系下降温至

78℃,保持温度,向其中缓慢滴加正丁基锂溶液,滴加完毕后,升温至

50℃左右,保持温度搅拌2小时,然后体系重新降温至

78℃,将草酸二乙酯滴加入体系,保持温度,继续搅拌1小时左右,TLC检测反应完成,向体系中加入3%盐酸水溶液,逐渐升温至室温,向其中加入乙醚萃取,分液,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洗涤一遍,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干溶剂,快速柱色谱分离,得到淡黄色油2

(2

叔丁氧羰基氨基
‑4‑
甲氧基苯基)
‑2‑
氧代乙酸乙酯;3)将2

(2

叔丁氧羰基氨基
‑4‑
甲氧基苯基)
‑2‑
氧代乙酸乙酯溶于四氢呋喃,向其中加入3%盐酸水溶液,将体系加热至回流,回流反应,TLC监控反应完成后,降温至室温,35℃真空浓缩除去有机溶剂,水相中会析出固体,室温搅拌养晶,过滤,室温干燥,得到淡黄色固体6

甲氧基二氢吲哚

2,3

二酮;4)将6

甲氧基二氢吲哚

2,3

二酮溶于四氢呋喃中,将体系降温至

20℃,向其中缓慢滴加喹啉
‑6‑
溴化镁的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完毕后,升温至室温,体系中加入乙醚,用盐酸淬灭反应后,体系用0.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洗涤,再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真空浓缩除去溶剂,用二氯甲烷打浆,得到类白色固体3

羟基
‑6‑
甲氧基
‑3‑
(喹啉
‑6‑
基)吲哚
‑2‑
酮);5)将3

羟基
‑6‑
甲氧基
‑3‑
(喹啉
‑6‑
基)吲哚
‑2‑
酮溶于四氢呋喃中,将体系降温至

78℃,将二乙胺基三氟化硫缓慢滴加至上述体系中,滴加完毕后,缓慢升温至0℃,继续反应2小时左右,TLC检测反应完成后,在0℃下用水淬灭反应,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将有机溶剂真空浓缩至干,加入异丙醇重结晶,得到类白色固体3

氟代
‑6‑
甲氧基
‑3‑
(喹啉
‑6‑
基)吲哚
‑2‑
酮。
[000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反应温度为80℃。
[001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的反应气氛为氮气。
[00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的反应气氛为氮气。
[0012]部分化合物的1H

NMR (400 MHz)和
13
C

NMR (125 MHz)如下:化合物2:1H

NMR (400 MHz, CDCl3) δ: 1.50(s, 9H), 3.76(s, 3H), 6.61(s, 1H), 7.09(m, 1H), 7.26(m, 1H), 7.36(m, 1H), 7.57(m, 1H).
13
C

NMR (125 MHz, CDCl3) δ: 28.19, 55.61,79.59, 107.20, 111.81, 115.32, 129.05, 138.77, 153.80, 159.29.化合物3:1H

NMR (400 MHz, CDCl3) δ: 1.59(t, 3H), 1.50(s, 9H), 3.76(s, 3H), 4.37(m, 2H), 6.82(s, 1H), 7.42(m, 1H), 7.86(m, 1H), 8.60(m, 1H).
13
C

NMR (125 MHz, CDCl3) δ:14.46 , 28.19 , 55.50 , 61.99 , 79.85 , 100.20 , 110.92 , 118.84 , 129.55 , 142.10 , 153.30 , 160.76 , 165.06 , 191.40.化合物4:1H

NMR (400 MHz, CDCl3) δ: 3.76(s, 3H), 7.43(m, 1H), 8.21(m, 1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吲哚
‑2‑
酮类化合物及其作为杀菌剂的应用,其化学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吲哚
‑2‑
酮类化合物式(I)的合成路线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吲哚
‑2‑
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杀菌剂中的用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吲哚
‑2‑
酮类化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防治农作物上病害和或促进作物健康或生长发育的药物或用于保护工业材料不受病菌侵害的领域的药物中的应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吲哚
‑2‑
酮类化合物的用途,还包括含有 氟唑菌酰胺和四氟醚唑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学成分包括A组分、B组分和C组分,所述A组分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吲哚
‑2‑
酮类化合物,B组分为氟唑菌酰胺 ,C组分为四氟醚唑,A组分、B组分和C组分的重量比例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辉徐道雨卢希海庞巧莲
申请(专利权)人:中新科农山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