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1875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包含一第一电极、一第一原色发光图案层设置于该第一电极的表面、一第二原色发光图案层设置于该第一电极的表面、一第三原色发光及电子传输层设置于该第一电极的表面、该第一原色发光图案层的表面,以及该第二原色发光图案层的表面,以及一第二电极,设置于该第三原色发光层及电子传输层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指涉及一种具有同时具备有机发光与电子传输双重作用的发光及电子传输层的有机电致发光结构,以及一种可减少用于定义有机发光层的屏蔽使用数目的有机电致发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平面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具有传统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器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省电、无辐射与轻薄短小等,因此平面显示器渐渐取代了阴极射线管显示器。随着平面显示技术的提升,平面显示器的产品价格不断降低,使得平面显示器更普及并朝向大显示尺寸发展,而在现今各种平面显示器之中,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由于具有高对比与自发光等优势,更是目前市场上最受期待的产品。请参考图1。图1为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一像素区的公知有机电致发光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公知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包含有一阳极10、一空穴注入层12设置于阳极10的表面、一空穴传输层14设置于空穴注入层12的表面、一有机发光矩阵16设置于空穴传输层14的表面、一电子传输层18设置于有机发光矩阵16的表面,以及一阴极20设置于电子传输层18之上。为了显示全彩的画面,在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任一像素区的有机电致发光结构中均包含有一蓝色次像素、一绿色次像素与一红色次像素,而有机发光矩阵16包含有一蓝色有机发光图案16B、一绿色有机发光图案16G与一红色有机发光图案16R,其中蓝色有机发光图案16B负责提供蓝色次像素的发光、绿色有机发光图案16G负责提供绿色次像素的发光,而红色有机发光图案16R则负责红色次像素的发光,从而组合出亮丽的全彩画面。有机发光矩阵16利用蒸发工艺配合使用屏蔽(shadow mask)加以制作,而就公知有机电致发光结构的有机发光矩阵16而言,蓝色有机发光图案16B、绿色有机发光图案16G与红色有机发光图案16R必须分别利用三道屏蔽进行蒸发。首先在工艺上,由于使用屏蔽时无可避免的会产生对位误差,而公知制作有机电致发光结构的有机发光矩阵16必须使用三道屏蔽,因而增加了对位不佳的风险,而有机发光矩阵16的对位不佳会产生如阴影效应(shadow effect)等问题而导致显示质量不佳。另外,当所欲制作的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尺寸较大时,必须使用大型屏蔽,而大型屏蔽容易产生变曲形变效应(bending effect),也会使有机发光矩阵16的图形转移产生偏差。因此,如何减少屏蔽的使用数目,以避免因对位不佳对有机电致发光结构造成的负面影响,实为现今有机电致发光结构研发上的一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的一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结构与其制作方法,以提升组件稳定性并简化工艺。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结构。上述有机电致发光结构至少包含有一第一电极、一第一原色发光图案层设置于该第一电极的表面用以产生第一原色光、一第二原色发光图案层设置于该第一电极的表面用以产生第二原色光、一第三原色发光及电子传输层设置于该第一电极的表面、该第一原色发光图案层的表面,以及该第二原色发光图案层的表面,用以产生第三原色光并一并发挥电子传输的作用,以及一第二电极,设置于该第三原色发光层及电子传输层上。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作有机电致发光结构的方法。上述方法至少包含有提供一基板,该基板上包含有一第一电极,以及一空穴注入结构;在该空穴注入结构的表面形成一第一原色发光图案层;在该空穴注入结构的表面形成一第二原色发光图案层;全面性地于该空穴注入结构的表面、该第一原色发光图案层的表面与该第二原色发光图案层的表面形成一第三原色发光及电子传输层;以及在该第三原色发光及电子传输层上形成一第二电极。以下为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供参考与辅助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者。附图说明图1为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一像素区的公知有机电致发光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制作有机电致发光结构的方法流程图;图3至图7为本专利技术制作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一像素区的有机电致发光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方法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为有机电致发光结构的跨压与电流密度的关系图;图10为有机电致发光结构的跨压与亮度的关系图;图11为有机电致发光结构的亮度与发光效率的关系图;图12为有机电致发光结构的亮度与CIE-y色度坐标的关系图。其中,附图标记10阳极 12空穴注入层14空穴传输层 16有机发光矩阵16B蓝色有机发光图案16G绿色有机发光图案16R红色有机发光图案18电子传输层20阴极 50基板52第一电极 54空穴注入结构56空穴注入层 58空穴传输层59图案化屏蔽 60第一原色发光图案层61图案化屏蔽 62第二原色发光图案层64第三原色发光及电子传输层66电子注入层68第二电极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制作有机电致发光结构的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制作有机电致发光结构的主要流程步骤包含有步骤30提供一基板,且该基板上包含有一第一电极,以及一空穴注入结构; 步骤32在该空穴注入结构的表面形成一第一原色发光图案层;步骤34在该空穴注入结构的表面形成一第二原色发光图案层;步骤36全面性地在该空穴注入结构的表面、该第一原色发光图案层的表面与该第二原色发光图案层的表面形成一第三原色发光及电子传输层;以及步骤38在该第三原色发光及电子传输层上形成一第二电极。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制作有机电致发光结构的方法的详细步骤,请继续参考图3至图7。图3至图7为本专利技术制作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一像素区的有机电致发光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方法示意图,其中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图3至图7以剖面示意。如图3所示,提供一基板50,基板50上包含有一第一电极52以及一空穴注入结构54。基板50可为一透明基板,例如玻璃基板、石英基板或塑料基板等。第一电极52为阳极,而视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为底发光型(bottom emission)或顶发光型(top emission)的不同,第一电极52可为透明电极,例如ITO电极,或不透明电极,例如金属电极。空穴注入结构54则包含有一空穴注入层56与一空穴传输层58。如图4所示,利用一图案化屏蔽59,例如一屏蔽,进行一蒸发工艺,在空穴注入结构54的表面形成一第一原色发光图案层60,用以发出第一原色光,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原色包括蓝色,而第一原色光为蓝光。如图5所示,接着再利用另一图案化屏蔽61,例如一屏蔽,进行另一蒸发工艺,在空穴注入结构54的表面形成一第二原色发光图案层62,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原色包括绿色,而第二原色光为绿光。如图6所示,接着不使用任何图案化屏蔽,进行一蒸发工艺,直接全面性地在空穴注入结构54的表面、第一原色发光图案层60的表面与第二原色发光图案层62的表面形成一第三原色发光及电子传输层64,用以发出第三原色光并一并发挥电子传输的作用,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原色为红色,而第三原色光为红光。第三原色发光及电子传输层64的材质则包含有一可发挥电子传输作用的电子传输主体材料,例如TR-E314,以及一可产生红光的发光掺杂材料,例如RD07。最后如图7所示,在第三原色发光及电子传输层64上依序形成一电子注入层66与一第二电极(阴极)68,即制作出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结构,至少包含有:    一第一电极;    一第一原色发光图案层,设置于该第一电极的表面,用以产生第一原色光;    一第二原色发光图案层,设置于该第一电极的表面,用以产生第二原色光;    一第三原色发光及电子传输层,设置于该第一电极的表面、该第一原色发光图案层的表面,以及该第二原色发光图案层的表面,用以产生第三原色光并一并发挥电子传输的作用;以及    一第二电极,设置于该第三原色发光层及电子传输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盈如游振萍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