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0787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包括:高分子基板、多个增光结构、抗水氧层、第一电极、有机发光层、第二电极以及保护层。高分子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增光结构设置于第一表面上。抗水氧层设置于第二表面上。第一电极设置于抗水氧层上。有机发光层设置于第一电极上。第二电极设置于有机发光层上。保护层设置于第二电极上。此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增光结构,所以能增加出光效率并能降低界面反射。此外,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也被提出,进而能大量制造并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发光元件及其制作方法,且特别有关于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0EU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自发光、广视角、高响应速度、低驱动电压、全色彩 等特点,目前已可实用化进而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中。 一般而言,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阳极、阴 极,及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当电流通过阳极与阴极间,使电子和空穴在 有机官发光层内结合而产生激子(exciton)时,便可以使有机发光层依照其材料 的特性,而产生不同颜色的放光机制。一般而言,为了提升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光线利用效率,通常会再设置另一 层增光层(light enhanced layer)。图1为现有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示意 图。请参照图1,此有机电致发光元件IOO包括玻璃基板110、阳极120、有机发 光层130、阴极140、盖板150以及增光层160。特别是,从有机发光层130出射 的光线132可透过增光层160进行增光,进而提升光线利用效率。然而,在如图1所示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100的制造过程中,由于是将增光 层160黏合于盖板150上,以致在盖板150与增光层160之间常会造成空气间隙 170。因此,部分光线132会因为空气间隙170的影响而产生不必要的散射,所以, 会降低增光层160的增光效果。为解决此问题,现有技术中大多是利用折射率匹配 胶(refraction index matching glue)(未绘示)填补空气间隙170,或者是以 设置微透镜阵列(raicrolens array)的方式以提升光线利用效率。图2为现有的另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示意图。请参照图2,此有机电致发 光元件200包括玻璃基板210、阳极220、有机发光层230、阴极240以及盖板250。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00的制作方法中,首先利用反应性离子蚀刻法(Reactive Ion Etching, RIE)在玻璃基板210上制作出微透镜阵列212。 接着,继续在玻璃基板210上制作阳极220、有机发光层230、阴极240以及盖板 250等构件。承上述,由于在出光路径上设置有微透镜阵列212,所以可提升此有机电致发 光元件200的光线利用效率。但是,上述利用反应性离子蚀刻法在玻璃基板210 上制作微透镜阵列212的制程复杂,因此,其不利于大量生产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200,也不利于降低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除增加出光效率外 且可解决光线散射的问题,并能降低制作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制作方法,以解决在膜层 间产生空气间隙的问题,且能降低制作成本。为达上述或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包括高分子 基板、多个增光结构、抗水氧层、第一电极、有机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高分子基 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增光结构设置于第一表面上。抗水氧层设置于第二表面上。第一电极设置于抗水氧层上。有机发光层设置于第一电极上。第二电极设置于有机发光层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增光结构与高分子基板为一体成型。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抗水氧层的材质是选自于光阻材料、环氧树脂、氧化硅、氮化硅、聚对二甲苯(parylene)及其组合其中之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高分子基板的材质是可模塑成型的高分子材料。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高分子基板的材质是选自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醯亚胺(polyimide)、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及其组合其中之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还包括一保护层,设置于第二电极上,而保护层的材质例如是选自于玻璃、金属、高分子聚合物及其组合其中之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还包括一封胶,包覆有机发光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极的材质包括透明导电材质,而透明导 电材质例如是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或奈米等级厚度的薄金属。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电极的材质包括金属。为达上述或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再提出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包括基板、 第一电极、有机发光层、第二电极、高分子基板、多个增光结构以及抗水氧层。第 一电极设置于基板上。有机发光层设置于第一电极上。第二电极设置于有机发光层 上。高分子基板设置于第二电极的上方,此高分子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 面,而第一表面对向于第二电极。增光结构设置于第二表面上。抗水氧层设置于第 一表面侧或第二表面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增光结构与高分子基板为一体成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抗水氧层设置于第一表面侧时,有机电致发 光元件还包括一缓冲层,设置于抗水氧层与第二电极之间。并且,缓冲层的材质例 如是选自于光阻材料、环氧树脂、氧化硅、氮化硅、聚对二甲苯及其组合其中之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抗水氧层设置于第二表面侧且覆盖增光结构 时,上述高分子基板位于第二电极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抗水氧层设置于第二表面侧且覆盖增光结构 时,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还包括一缓冲层,设置于高分子基板与第二电极之间。并且, 缓冲层的材质例如是选自于光阻材料、环氧树脂、氧化硅、氮化硅、聚对二甲苯及 其组合其中之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抗水氧层的材质是选自于光阻材料、环氧树脂、氧化硅、氮化硅、聚对二甲苯及其组合其中之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高分子基板的材质是可模塑成型的高分子材料。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高分子基板的材质是选自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二甲基硅氧垸、聚醯亚胺、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及其组合其中之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还包括一封胶,包覆该有 机发光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极的材质包括金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电极的材质包括透明导电材质。并且,透 明导电材质包括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或奈米等级厚度的薄金属。为达上述或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又提出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制作方法,包 括下列步骤。首先,提供一高分子基板,其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其中, 第一表面侧形成有多个增光结构。接着,于第二表面侧形成一抗水氧层。再来,于 抗水氧层上形成一第一电极。继之,于第一电极上形成一有机发光层。之后,于有 机发光层上形成一第二电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或射出成型法。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或蒸镀法。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 电极上形成一保护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 封胶以包覆有机发光层。为达上述或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再提出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制作方法,包 括下列步骤。首先,提供一基板。接着,于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再来,于第一电 极上形成有机发光层。接着,于有机发光层上形成第二电极。继之,提供一高分子 基板,使高分子基板设置于第二电极的上方,其中,高分子基板具有第一表面与第 二表面,第一表面对向于第二电极,且第二表面侧形成有多个增光结构。之后,于 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一高分子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多个增光结构,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一抗水氧层,设置于该第二表面;一第一电极,设置于该抗水氧层上;一有机发光层,设置于该第一电极上;以及一第二电极,设置于该有机发光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安琪杨柏儒谢汉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