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枝状发红光的铱配合物及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140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树枝状发红光的铱配合物及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化合物由铱配合物核、咔唑单元构成的树枝和表面基团三部分构成,其结构式如图,其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三氟甲基、甲基、叔丁基、噻吩基或苯基;R↓[3]为表面基团,独立地选自C1-C30的烷基或其取代基、C2-C20的链烯基或其取代基、C1-C20的烷氧基或该烷氧基取代基;m和n为树枝的代数,独立地选自0、1、2和3,但两者不能同时为零。该树枝状铱配合物以具有空穴传输能力的咔唑单元为树枝,具有很好的载流子传输能力,可以用其制成高效的掺杂和非掺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效果达到了蒸镀器件的指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电致发光
,涉及树枝状发红光的铱配合物及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自从1987年C.W.Tang等人首次报导了八羟基喹啉铝(Alq3)的电致发光现象以来,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兴趣。目前,其开发的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数码照相机、手机、mp3等电子产品显示器。 根据发光原理的不同,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可以分为荧光材料和磷光材料两大类。对于磷光材料,由于可以充分利用包括单线态和三线态在内的所有能量形式,大幅度提高器件的效率,理论上可以使器件的内量子效率达到100%。因此,利用过渡金属配合物作为发光材料成为提高器件效率的一种很好的手段。 然而,对于这类磷光类材料,器件一般采用将其掺杂在主体材料中,用真空共蒸镀的方法制备。这就导致了器件的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从而限制了其在大面积平板显示上的应用。为此,开发出高效的、可溶液加工的全色显示磷光材料显得尤为迫切。目前,实现溶液加工的途径有共混、高分子化和树枝状结构三条途径。其中,树枝状分子由于其特有的优势,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树枝状分子具有以下的特点结构规整,组成精确;有隔离效应,可以避免磷光材料的自身淬灭;容易引入功能基团,将主体和客体融为一体,实现非掺杂器件。同时,树枝的引入,可以不改变中间核的电子和发光性能。目前,P.L.Burn领导的研究小组报导了基于亚苯基树枝的发红光的铱配合物。其代表性的文献是(用于发光器件的可溶液加工的红光树枝状磷光配合物,T.D.Anthopoulos等,先进材料,2004年,第十六卷,第六期,第5 57页)(Solution-processable red phosphorescent dendrimers for light emittingdevice applications)(T.D.Anthopoulos等,Advanced Materials Vol 16,No 6,p557(2004))。然而,这类基于亚苯基构建的树枝单元,不利于载流子的传输,同时,器件的电致发光效率低,远远达不到蒸镀器件的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以具有空穴传输能力的咔唑单元为树枝,开发出树枝状发红光的铱配合物,作为高效的、可溶液加工的掺杂的和非掺杂的磷光材料并用于构造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效率达到了蒸镀器件的指标。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树枝状发红光的铱配合物,作为高效的、可溶液加工的掺杂的和非掺杂的磷光材料;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该树枝状发红光的铱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为了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提供一种具有化学式(1)的树枝状发红光的铱配合物,该化合物由铱配合物核、咔唑单元构成的树枝和表面基团三部分构成,其结构式如下 其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三氟甲基、甲基、叔丁基、噻吩基或苯基;R3为表面基团,独立地选自C1-C30的烷基、取代的C1-C30的烷基、C2-C20的链烯基、取代的C2-C20的链烯基、C1-C20的烷氧基或取代的C1-C20的烷氧基;m和n为树枝的代数,独立地选自0、1、2和3,但两者不能同时为零。 上述化学式(1)的树枝状发红光的铱配合物的优选实例包括具有以下化学式(2)至(10)的化合物。 下面描述具有化学式(1)的树枝状发红光的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和条件如下 (1)、具有化学式(11)的配体LGm,n和IrCl3·3H2O反应形成氯桥的前体所述的具有化学式(11)的配体LGm,n与配合物IrCl3·3H2O的摩尔比为2~5,优选2~2.5,反应温度为100℃~140℃,反应时间为24~144小时;反应溶剂使用乙二醇独乙醚和水的混合溶剂,两者的体积比为3∶1;为了改善体系的溶解性,可以加入10~100%的四氢呋喃。 (2)、由以上步骤(1)得到的氯桥前体与具有化学式(12)的配体反应得到化学式(1)的树枝状发红光的铱配合物具有化学式(12)的配体与氯桥前体的摩尔比为2~10,优选3~6;催化剂使用碱性化合物,如KOH、NaOH、K2CO3、Na2CO3、Cs2CO3或CF3SO3Ag,优选Na2CO3;反应温度为80℃~140℃,反应时间为24~72小时;反应溶剂使用醇类衍生物,优选乙二醇独乙醚或乙二醇独甲醚;为了改善体系的溶解性,可以加入10~100%的氯仿。 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化学式(1)的树枝状发红光的铱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如图1所示,所述的化学式(1)的树枝状发红光的铱配合物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的与衬底101连接的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8之间具有一层或多层有机层,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有一层有机层为发射层104;发射层104含有上述化学式(1)的树枝状发红光的铱配合物或其与基质材料; 所述的基质材料为化学式(13)至化学式(19)的任意一种化合物 一种由所述的化学式(1)的树枝状发红光的铱配合物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衬底101连接的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8之间具有多层有机层为空穴注入层103,发射层104,空穴阻挡层105,电子传输层106,电子注入层107,它们依次连接,所述的衬底102与空穴注入层103连接,电子注入层107与第二电极108连接; 所述的衬底101是玻璃衬底或透明的、柔性的塑料;第一电极102为易于空穴注入的导电金属或导电的金属氧化物的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镍(Ni)、铂(Pt)或金(Au);空穴注入层的材料为水溶性的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或聚苯乙烯磺酸盐;发射层104含有上述化学式(1)的树枝状发红光的铱配合物或其与基质材料,所述的基质材料为化学式(13)至化学式(19)的任意一种化合物 HBL105的材料为菲啰啉衍生物,其优选为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啰啉(BCP)-三唑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或铝络合物;ETL106的适合材料为噁唑、噁二唑、异噁唑、三唑、噻二唑、咪唑或铝络合物;EIL107的材料为LiF、NaCl、NaOH、CsF、Cs2CO3或Ca(acac)3;第二电极108的材料为低功函金属Ca、Ba、Al、Mg或Ag。 下面,将详细描述使用化学式(1)的树枝状发红光的铱配合物的有机EL器件的制造方法。 参考附图1,首先在衬底101的表面形成图形的第一电极102。一般用作衬底的材料是透明、易于处理和防水以及表面均匀的玻璃衬底或透明的、柔性的塑料衬底。衬底101优选具有0.3~0.7mm的厚度。 第一电极102由易于空穴注入的导电金属或导电的金属氧化物构成。适合用于第一电极102的材料为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镍(Ni)、铂(Pt)或金(Au)。 清洗第一电极102的衬底101,使用有机溶剂,如异丙醇、丙酮等。清洗后,对衬底101进行紫外线/臭氧处理。 接着,在衬底101的第一电极102上选择性的形成空穴注入层(HIL)103。HIL 103可以减小第一电极102和发射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树枝状发红光的铱配合物,该化合物由铱配合物核、咔唑单元构成的树枝和表面基团三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1)如下:***(1)其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三氟甲基、甲基、叔丁基、噻吩基或苯基;R↓[3]为表面基团,独立地选自C1-C30的烷基、取代的C1-C30的烷基、C2-C20的链烯基、取代的C2-C20的链烯基、C1-C20的烷氧基或取代的C1-C20的烷氧基;m和n为树枝的代数,独立地选自0、1、2和3,但两者不能同时为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祥丁军桥程延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