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童车折叠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8261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童车折叠机构,包括底座管、前窗管、旋转肩、折叠管、折叠板组件及扣合组件,前窗管与底座管转动连接,旋转肩与前窗管铰接,折叠管与底座管通过折叠板组件铰接,折叠管与底座管连接,折叠板组件与旋转肩连接,扣合组件连接在折叠管上,扣合组件用于与旋转肩配合以锁定底座管与前窗管间的展开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底座管与前窗管间的拉开及合拢,旋转肩的翻转,扣合组件与扣合连接件间的相对运动,可方便快速地完成童车折叠、展开状态的转换。态的转换。态的转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童车折叠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童车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童车折叠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童车款式多样,结构各有特色,价格也存在差异。现有童车多具有折叠功能,但由于结构的不同,各款童车的折叠操作方法也不尽相同。有些童车的构型便于进行折叠,有些构型由于更偏重于其它性能,导致不易实现折叠。公开号为CN205034157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童车折叠机构,该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上可以实现单手收车功能,大大简化了使用,实用性强,适于推广。但应用该技术的童车上大尺寸构件较少,实现折叠相对容易,而对于具有较多大尺寸构件,偏重承载力的童车而言,该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现有的童车折叠机构多适用于大尺寸构件较少的童车,对于具有较多大尺寸构件,偏重承载力的童车则不适用,为克服这一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童车折叠机构,使具有较多大尺寸构件,偏重承载力的童车也可以方便地进行折叠。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童车折叠机构,包括底座管、前窗管、旋转肩、折叠管、折叠板组件及扣合组件,前窗管与底座管转动连接,旋转肩与前窗管铰接,折叠管与底座管通过折叠板组件铰接,折叠管与底座管连接,折叠板组件与旋转肩连接,扣合组件连接在折叠管上,扣合组件用于与旋转肩配合以锁定底座管与前窗管间的展开状态。本专利技术所适用的童车为采用了底座管、前窗管等大尺寸构件,底座管为主承重件,具有较大承重力。此类童车与普通轻载童车构型不同,若采用现有童车折叠机构不易实现折叠。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如需展开童车,将前窗管相对底座管转动,二者充分分离,然后折叠板组件、旋转肩也进行相应姿态调整以适应底座管、前窗管间距的改变,最后通过扣合组件锁定底座管与前窗管的相对位置,使得底座管、前窗管、旋转肩构成一稳定的框架结构,从而确保童车正常使用;如需将童车收起,先解除扣合组件与旋转肩间的配合,再将折叠板组件、旋转肩进行翻转、折叠等调整,解除对底座管、前窗管的运动阻碍,使得底座管、前窗管之间获得足够运动自由度,最后将底座管、前窗管反向转动以收拢,完成童车的主体折叠,大大减小童车的空间占用,方便携带或收纳。
[0005]作为优选,扣合组件包括滑套和弹性扣片,滑套滑动套接在折叠管上,弹性扣片铰接于滑套外侧,旋转肩上设有可与弹性扣片配合的扣合连接件。滑套可携弹性扣片在折叠管上滑动,靠近或离开旋转肩,童车展开时,弹性扣片随滑套靠近旋转肩,与扣合连接件配合,使折叠管与旋转肩连接,进而使得底座管、前窗管、旋转肩组成的框架成形;童车折叠时,弹性扣片与扣合连接件脱扣并随滑套离开旋转肩,恢复旋转肩的运动自由度。
[0006]作为优选,弹性扣片的端部呈钩状,且端部外缘设有导向斜面,旋转肩所述扣合连接件为锁销,锁销位于转肩与前窗管的铰接部旁。弹性扣片与扣合连接件配合时,只需使扣
合组件与扣合连接件相互靠近,扣合组件撞击到导向斜面时产生的侧向分力可相对于弹性扣片的铰接点形成转动力矩,从而驱使弹性扣片翻转,让出扣合连接件前进通道,便于扣合连接件深入弹性扣片的钩状口内;待扣合连接件越过弹性扣片的钩状结构最高点时,扣合连接件与弹性扣片的钩状结构脱离接触,扣合连接件与弹性扣片间的排斥力消失,此时弹性扣片又弹性复位,扣合连接件整体落入弹性扣片的钩状口内,钩状口可阻止扣合连接件退出,从而实现折叠管与旋转肩之间,乃至底座管与前窗管之间的锁定。因此这样的结构设置方便弹性扣片与扣合连接件快速完成配合。
[0007]作为优选,折叠板组件包括折叠板A、折叠板B和折叠板C,折叠板A一端与折叠管固定,另一端与底座管铰接,折叠板B一端与折叠板A铰接,折叠板B另一端与折叠板C的一端铰接,折叠板C的另一端固定在旋转肩上。折叠板组件中的折叠板A、折叠板B和折叠板C构成三连杆机构,相互间可构成较多的位置关系组合,可产生较多调节自由度,利于方便地实现本童车折叠机构折叠及展开状态的切换。
[0008]作为优选,前窗管呈U形,旋转肩对称设于前窗管两端,旋转肩之间连有横档。旋转肩对称设置,利于本童车折叠机构的力学结构平衡,通过横档连接,可在本童车折叠机构进行折叠及展开状态切换时提高旋转肩的运动同步性。
[0009]作为优选,折叠管上连接有U形的后推把,后推把两端插接在折叠管内。在童车处于展开状态下,U形的后推把是底座管的延伸,可提供更多施力作用点,更便于童车的推行。
[0010]作为优选,折叠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弹性销插孔,后推把两端设有可与弹性销插孔插接配合的弹性销。本技术方案使得后推把可在折叠管内进行伸缩调节,通过弹性销与不同弹性销插孔的配合,可获得不同的后推把伸出长度,更好地适应不同身材、体力的用户,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0011]作为优选,底座管前端设有管座,管座固定在底座管上,前窗管转动连接在管座上。通过管座可方便地实现底座管与前窗管的铰接。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折叠、展开的转换操作方便。本专利技术通过底座管与前窗管间的拉开及合拢,旋转肩的翻转,扣合组件与扣合连接件间的相对运动,可方便快速地完成童车折叠、展开状态的转换。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由展开转向折叠时的作用力方向示意图;图4为为本专利技术在折叠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由折叠转向展开时的作用力方向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锁定展开状态时的作用力示意图。
[0014]图中,1

底座管,101

管座,2

前窗管,3

旋转肩,301

锁销,302

横档,4

折叠管,401

弹性销插孔,5

折叠板组件,501

折叠板A,502

折叠板B,503

折叠板C,504

枢轴A,505

枢轴B,6

扣合组件,601

滑套,602

弹性扣片,603

扣片腔,604

解锁销,605

导向斜面,7

后推把,701

弹性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童车折叠机构,包括底座管1、前窗管2、一对旋转肩3、一对折叠管4、一对折叠板组件5及一对扣合组件6。底座管1前端设有管座101,管座101固定在底座管1上,前窗管2通过前窗管转轴转动连接在管座101上,使得前窗管2与底座管1转动连接,并可做一定角度的旋转。底座管1、前窗管2均呈U形。旋转肩3对称设于前窗管2两端,旋转肩3之间连有横档302。折叠管4对称设于底座管1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童车折叠机构,其特征是包括底座管(1)、前窗管(2)、旋转肩(3)、折叠管(4)、折叠板组件(5)及扣合组件(6),前窗管(2)与底座管(1)转动连接,旋转肩(3)与前窗管(2)铰接,折叠管(4)与底座管(1)通过折叠板组件(5)铰接,折叠管(4)与底座管(1)连接,折叠板组件(5)与旋转肩(3)连接,扣合组件(6)连接在折叠管(4)上,扣合组件(6)用于与旋转肩配合以锁定底座管(1)与前窗管(2)间的展开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折叠机构,其特征是扣合组件(6)包括滑套(601)和弹性扣片(602),滑套(601)滑动套接在折叠管(4)上,弹性扣片(602)铰接于滑套(601)外侧,旋转肩(3)上设有可与弹性扣片(602)配合的扣合连接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折叠机构,其特征是弹性扣片(602)的端部呈钩状,且端部外缘设有导向斜面(605),所述扣合连接件为锁销(301),锁销(301)位于转肩(3)与前窗管(2)的铰接部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折叠机构,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正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天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