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大型异型构件的编织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5705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大型异型构件的编织制作方法,涉及复合材料成型技术领域。相较于传统工艺中只能制造出外观形状规则的编织件来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作工艺方法可以制造出外观形状异型结构形态的编织件,使得三维编织的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大型异型构件不易直接上机编织的问题,并有效解决了大型异型构件在编织过程中的产品表面纹路难以保持整体整齐统一的问题吗,生产的产品更加美观;同时在成型过程中不是通过粘接的手段而是通过整体发泡一次性成型的方式,使得最终的成品结构更加稳定。成品结构更加稳定。成品结构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大型异型构件的编织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成型
,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大型异型构件的编织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是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一种,与层合复合材料相比,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最大优点在于通过增加厚度方向上的纤维束或纱线,使得该方向的承载能力等性能得到了明显的增强,提升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由于增强纤维在三维空间多向分布,阻止或减缓了冲击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层间裂纹的扩展,使得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间性能大大提升。因此,三维编织复合材料较普通层合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冲击损伤容限和断裂韧性。三维编织技术可按实际需要设计纤维数量,整体织造复杂形状的零部件和一次完成组合件,减少二次加工量,如圆形、方形、锥形,及各种形状的渐变及转换的编织,因而经济性好、成本低、制造周期短。此外,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可适用于各种复杂几何形状的织造,稳定性和整体性高,可设计性强,可通过改变编织方式、编织角、纱线密度等参数满足某些特定的工程需求。虽然三维编织适用范围很广泛,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一些不规则的结构外形尤其是扁形,一侧的厚度比另一侧的厚度相差很大,或者中间与两边的厚度相差很大,整体面又具有一定的弧度,此类形状的产品,如果设计加工不合理,会给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针对此类异型构件进行三维编织的设计与加工很关键,设计加工合理可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大型异型构件的编织制作方法,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大型异型构件的编织制作方法,包括:
[0005]初始编织步骤:将制成构件的原材料在初始芯模中进行初步编织,编织形成形状规则的圆形结构的初始形态预制品;
[0006]定型步骤:将初始形态预制品套入到定型芯模中进行结构定型,将初始形态预制品定型形成结构稳定的扁形结构的定型编织件;
[0007]注胶步骤:将定型完成的定型编织件从定型芯模中取出,并将定型编织件铺贴于外模中,并进行注胶成型得到制件;
[0008]发泡成型步骤:将内衬连接件设置在制件的内腔中,将加热完成的发泡材料导入到制件的内腔中进行发泡成型,最终形成成品。
[0009]可选的,初始编织步骤中初始芯模的环向周长的尺寸相较于基准芯模的环向周长的尺寸进行等比例放大,放大的比例范围为1.02~1.05。
[0010]可选的,在将初始形态预制品套入到定型芯模的过程中,对初始形态预制品的表
面形成的纹路进行调整,调整初始形态预制品的表面纹路方向,将初始形态预制品上不平整的表面纹路调整整齐。
[0011]可选的,对初始形态预制品的表面纹路调整完成之后,用定型剂对初始形态预制品的表面纹路进行定型操作,将初始形态预制品的表面纹路方向进行固定。
[0012]可选的,初始形态预制品的表面纹路调整完成并固定之后,对初始形态预制品上伸出多余的编织体结构剪除。
[0013]可选的,在注胶步骤过程中采用真空工艺进行注胶:对外模喷涂胶衣并平放在真空管中,采用真空袋对其进行封装处理,连接真空泵进行保压处理并检查气密性,最后导入并渗透树脂完成注胶处理。
[0014]可选的,将内衬连接件放置在制件的内腔的过程中,对内衬连接件的位置进行调整,以制件的内腔的贯穿方向为第一调整方向,以制件的水平方向为第二调整方向,以制件的竖直方向为第三调整方向,第一调整方向、第二调整方向和第三调整方向两两相互垂直,内衬连接件放置在制件的内腔后,将内衬连接件沿着第一调整方向、第二调整方向和第三调整方向进行位置调整,调整内衬连接件的主体设置在制件的内腔中,内衬连接件的两端连接部位分别从制件内腔的两端开口中伸出。
[0015]可选的,发泡成型步骤中将发泡材料与制件整体一起放入到大型烤炉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发泡材料的发泡温度。
[0016]可选的,发泡原料包括异氰酸酯和组合聚醚,将异氰酸酯和组合聚醚按比例混合形成发泡原料,异氰酸酯和组合聚醚的混合比例范围为1:1~1:2。
[0017]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于大型异型构件的编织制作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大型异型构件的编织制作方法,应用于复合材料成型
中。相较于传统工艺中只能制造出外观形状规则的编织件来说,本专利技术的制作工艺方法可以制造出外观形状异型结构形态的编织件,使得三维编织的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同时,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大型异型构件不易直接上机编织的问题,并有效解决了大型异型构件在编织过程中的产品表面纹路难以保持整体整齐统一的问题吗,生产的产品更加美观;同时在成型过程中不是通过粘接的手段而是通过整体发泡一次性成型的方式,使得最终的成品结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19]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于大型异型构件的编织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1]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
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2]以下各个实施例仅是为了举例说明。各个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组合,其不仅仅限于以下单个实施例展现的内容。
[0023]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大型异型构件的编织制作方法,包括:
[0024]初始编织步骤:将制成构件的原材料在初始芯模中进行初步编织,编织形成形状规则的圆形结构的初始形态预制品;
[0025]定型步骤:将初始形态预制品套入到定型芯模中进行结构定型,将初始形态预制品定型形成结构稳定的扁形结构的定型编织件;
[0026]注胶步骤:将定型完成的定型编织件从定型芯模中取出,并将定型编织件铺贴于外模中,并进行注胶成型得到制件;
[0027]发泡成型步骤:将内衬连接件设置在制件的内腔中,将加热完成的发泡材料导入到制件的内腔中进行发泡成型,最终形成成品。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大型异型构件的编织制作方法,应用于复合材料成型
中。相较于传统工艺中只能制造出外观形状规则的编织件来说,本专利技术的制作工艺方法可以制造出外观形状异型结构形态的编织件,使得三维编织的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同时,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大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大型异型构件的编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初始编织步骤:将制成构件的原材料在初始芯模中进行初步编织,编织形成形状规则的圆形结构的初始形态预制品;定型步骤:将初始形态预制品套入到定型芯模中进行结构定型,将初始形态预制品定型形成结构稳定的扁形结构的定型编织件;注胶步骤:将定型完成的定型编织件从定型芯模中取出,并将定型编织件铺贴于外模中,并进行注胶成型得到制件;发泡成型步骤:将内衬连接件设置在制件的内腔中,将加热完成的发泡材料导入到制件的内腔中进行发泡成型,最终形成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型异型构件的编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初始编织步骤中初始芯模的环向周长的尺寸相较于基准芯模的环向周长的尺寸进行等比例放大,放大的比例范围为1.02~1.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型异型构件的编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初始形态预制品套入到定型芯模的过程中,对初始形态预制品的表面形成的纹路进行调整,调整初始形态预制品的表面纹路方向,将初始形态预制品上不平整的表面纹路调整整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型异型构件的编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初始形态预制品的表面纹路调整完成之后,用定型剂对初始形态预制品的表面纹路进行定型操作,将初始形态预制品的表面纹路方向进行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型异型构件的编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初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娟靳贵涛李光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高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