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内外环境与车窗天窗自适应控制系统、方法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4757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内外环境与车窗天窗自适应控制系统、方法及车辆,涉及汽车控制领域,车内活体检测模块、雨量传感器、阳光传感器、空调、天窗动作执行机构以及车外温度传感器分别与BCM控制器通信连接;BCM控制器通过雨量传感器、阳光传感器以及车外温度传感器获取车外的雨量信息、温度信息以及光照度信息,并根据获取的信息分别控制空调、天窗动作执行机构以及车窗运行;BCM控制器通过车内活体检测模块获取车内人员在位信息,并分别控制空调、天窗动作执行机构以及车窗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省去驾驶员驾驶过程中对车窗、天窗的手动操作,为驾驶员和乘客带来更好的驾乘体验。乘客带来更好的驾乘体验。乘客带来更好的驾乘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内外环境与车窗天窗自适应控制系统、方法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控制领域,尤其一种车内外环境与车窗天窗自适应控制系统、方法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购买更智能的汽车,尤其是年轻群体对车内智能化功能的配备也更加重视,汽车智能化功能的创新与研发,也成为整车厂重点投入方向。买到更安全、更多功能、更节能的汽车逐渐成为当代消费者的追求目标。
[0003]目前市场上的整车车窗控制功能,局限于锁车场景下的车窗自动关闭功能,检测场景过于单一,关联的整车智能化功能较少,用户体验感不佳。在很多场景下如果车窗或天窗处于开启状态,都可能影响车内人员驾乘体验,一般都需要车内人员操作关闭车窗或天窗,而驾驶中操作各种开关的行为,都可能会影响驾驶安全,特别是在行车过程中降雨,或者遇到大型车辆时,需要关闭车窗及天窗,驾驶过程中不便于对开关进行控制与操作,如果安装的是触摸式天窗开关,由于缺少回弹反馈,更加难以判断是否操作成功,一般还需要驾驶员看到控制按键之后再操作关闭天窗和车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内外环境与车窗天窗自适应控制系统,系统具有自动控制车窗天窗开关的优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为对开关操控的频率,提高驾驶安全性。
[0005]系统包括:车窗和天窗;系统还包括:BCM控制器、车内活体检测模块、雨量传感器、阳光传感器、空调、天窗动作执行机构、车外温度传感器;
[0006]车内活体检测模块、雨量传感器、阳光传感器、空调、天窗动作执行机构以及车外温度传感器分别与BCM控制器通信连接;
[0007]BCM控制器通过雨量传感器、阳光传感器以及车外温度传感器获取车外的雨量信息、温度信息以及光照度信息,并根据获取的信息分别控制空调、天窗动作执行机构以及车窗运行;
[0008]BCM控制器通过车内活体检测模块获取车内人员在位信息,并分别控制空调、天窗动作执行机构以及车窗运行。
[0009]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还包括:中控屏、雷达和摄像头;
[0010]中控屏上设置有车窗控制联动模式控制按键、天窗开关控制按键、降雨联动控制开关、大型车辆联动控制按键、空调功能联动控制按键、儿童遗忘联动控制按键。
[0011]雷达和摄像头分别用于检测车辆前方的大型车辆信息,并将检测的信息发送给BCM控制器;
[0012]BCM控制器根据车辆前方的大型车辆信息,分别控制天窗动作执行机构以及车窗运行。
[0013]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车内活体检测模块、雨量传感器、阳光传感器、空调、天窗动作执行机构以及车外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CAN总线与BCM控制器相连。
[0014]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还包括:空调面板;
[0015]空调面板控制空调开关以及获取空调控制指令控制控制运行。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内外环境与车窗天窗自适应控制方法,方法包括:降雨联动控制模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7]开启降雨联动模式,开启车窗控制联动模式;
[0018]当前雨量等级≥设定值,以及某车窗为打开状态时,BCM控制器控制车窗关闭;
[0019]当前雨量等级<设定值,车窗为全部关闭状态时,BCM控制器控制车窗开启;
[0020]当前雨量等级<设定值,天窗为打开状态时,BCM控制器控制天窗关闭;
[0021]当前雨量等级<设定值,天窗为关闭状态时,BCM控制器控制天窗开启。
[0022]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方法还包括:大型车辆联动模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3]开启大型车辆联动模式,开启车窗控制联动模式;
[0024]当前检测到有大型车辆驶来,某车窗为开启状态时,BCM控制器控制车窗关闭;
[0025]当前检测大型车辆驶离后,车窗为全部关闭状态时,BCM控制器控制车窗开启;
[0026]当前检测到有大型车辆驶来,天窗为开启状态时,BCM控制器控制天窗关闭;
[0027]当前检测大型车辆驶离后,车窗为全部关闭状态时,BCM控制器控制车窗开启。
[0028]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方法还包括:空调功能联动模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9]开启空调功能联动模式,开启车窗控制联动模式;
[0030]当前空调功能开启,且车窗为开启状态时,BCM控制器控制车窗关闭;
[0031]当前空调功能开启,且天窗为开启状态时,BCM控制器控制天窗关闭。
[0032]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方法还包括:儿童遗忘联动模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33]开启儿童遗忘联动模式,开启车窗控制联动模式;
[0034]检测到车内有生命迹象存在超过设定时间,且车窗和天窗均为关闭状态时,通过车外温度传感器获取车外温度处于对人体较为温和范围内,BCM控制器控制车窗开启,且车窗开启至1/10行程的动作。
[003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用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车内外环境与车窗天窗自适应控制系统。
[0036]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37]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系统可以随着车内外环境和应用场景,自动开关车窗和天窗的座舱控制系统,此控制系统在传统自动车窗的基础上,与车内外场景相关联,具有自动控制车窗天窗开关的优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为对开关操控的频率,提高驾驶安全性。
[0038]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实现检测到车内有生命迹象,如果儿童被锁到车内,可以自动控制开窗。还由于如果车窗全开,存在儿童可能会自己爬出车外导致受伤或被陌生人带走的风险,此处只让车窗执行将后排远离儿童侧车窗开启至1/10行程的动作,既能够防止车内持续高温缺氧的密闭环境导致儿童窒息,又能保护儿童暂时安全,防止儿童过冷或过热。
附图说明
[00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
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0]图1为车内外环境与车窗天窗自适应控制系统示意图;
[0041]图2为车内外环境与车窗天窗自适应控制系统实施例示意图;
[0042]图3为车内外环境与车窗天窗自适应控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如图1和2为车内外环境与车窗天窗自适应控制系统所提供的图示,图1和2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模块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模块数目及功能,其实际实施时各模块的功能、数量及作用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模块的功能和用途也可能更为复杂。
[0044]车内外环境与车窗天窗自适应控制系统通过建立车内外环境自适应控制模型,利用传感器监控、数据传输等技术,实现车辆各个数据的实时交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内外环境与车窗天窗自适应控制系统,包括:车窗和天窗;其特征在于,系统还包括:BCM控制器、车内活体检测模块、雨量传感器、阳光传感器、空调、天窗动作执行机构、车外温度传感器;车内活体检测模块、雨量传感器、阳光传感器、空调、天窗动作执行机构以及车外温度传感器分别与BCM控制器通信连接;BCM控制器通过雨量传感器、阳光传感器以及车外温度传感器获取车外的雨量信息、温度信息以及光照度信息,并根据获取的信息分别控制空调、天窗动作执行机构以及车窗运行;BCM控制器通过车内活体检测模块获取车内人员在位信息,并分别控制空调、天窗动作执行机构以及车窗运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外环境与车窗天窗自适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控屏;中控屏上设置有车窗控制联动模式控制按键、天窗开关控制按键、降雨联动控制开关、大型车辆联动控制按键、空调功能联动控制按键、儿童遗忘联动控制按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外环境与车窗天窗自适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雷达和摄像头;雷达和摄像头分别用于检测车辆前方的大型车辆信息,并将检测的信息发送给BCM控制器;BCM控制器根据车辆前方的大型车辆信息,分别控制天窗动作执行机构以及车窗运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外环境与车窗天窗自适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车内活体检测模块、雨量传感器、阳光传感器、空调、天窗动作执行机构以及车外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CAN总线与BCM控制器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外环境与车窗天窗自适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调面板;空调面板控制空调开关以及获取空调控制指令控制控制运行。6.一种车内外环境与车窗天窗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车内外环境与车窗天窗自适应控制系统;方法包括:降雨联动控制模式,具体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昊孙雪凤欧明武姚翠平刘振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