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重力座椅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43473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23
本申请涉及一种零重力座椅调节机构,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汽车座椅结构单一,调节幅度小,难以抑制地心引力给人带来的不适感,乘坐体验较差的问题。其包括支撑板和座椅本体,所述支撑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水平板和倾斜板,所述水平板表面设置有供座椅本体安装的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座椅本体转动的驱动件;所述座椅本体面向倾斜板的一面连接有调节管,所述调节管内滑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倾斜板面向调节杆的一面开设有供调节杆抵入并滑移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杆内部中空,所述调节杆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调节杆和调节管复位的复位件。本申请具有给乘坐人员提供一种零重力的乘坐体验,保护人体健康并提高乘坐舒适感的效果。舒适感的效果。舒适感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重力座椅调节机构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座椅
,尤其涉及一种零重力座椅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进步,汽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代步工具,这便也带动了汽车配件产业的发展。汽车座椅作为汽车内不可缺少的配件,在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同时,对于汽车座椅的舒适度也有了更加高品质的要求。
[0003]公告号为CN210680483U的专利中设计有一种汽车座椅,包括支架,支架配合连接有座椅塑件,座椅塑件上配合连接有靠背软垫和座椅软垫,乘客在乘坐汽车时,可倚靠在靠背软垫上。
[0004]针对上述相关专利,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汽车座椅大多结构单一,调节幅度较小,难以给乘坐人员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也无法一致地球引力给人乘坐人员来带的不适感,久坐之后,对人体的腰椎也会造成伤害,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汽车座椅的乘坐舒适度,本申请提供一种零重力座椅调节机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零重力座椅调节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零重力座椅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板和座椅本体,所述支撑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水平板和倾斜板,所述水平板表面设置有供座椅本体安装的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座椅本体转动的驱动件;所述座椅本体面向倾斜板的一面连接有调节管,所述调节管内滑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倾斜板面向调节杆的一面开设有供调节杆抵入并滑移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杆内部中空,所述调节杆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调节杆和调节管复位的复位件。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员坐在座椅本体上时,可通过驱动件带动座椅本体进行转动,从而使得乘坐人员的中心集中于臀部,使得身体其他部位不受压力,从而使人体保持失重状态,将身体压力均匀分散,从而有效提高乘坐人员的乘坐舒适感和乘坐体验,且有益于乘坐人员的身体健康;当座椅本体调节完成后,可通过复位件对座椅本体进行复位,从而能够维持座椅本体工作性能的稳定性。
[0008]优选的,所述复位件包括安装板、复位套管、滑动杆、固定杆、复位拉索、复位电机和绕线轮,所述安装板连接于座椅本体面向倾斜板的一面,所述复位套管一端与安装板相连,所述复位套管另一端插设入调节管内部;所述滑动杆滑动连接于复位套管内壁,所述滑动杆背离复位套管的一端与调节杆内壁相连;所述固定杆连接于复位套管插设入调节管的一端端壁,所述滑动杆和固定杆均为中空杆,所述复位拉索包括线缆和连接于线缆两端的端子,所述滑动杆外壁开设有两个供端子卡接的卡接孔,所述卡接孔与滑动杆内壁中空部分相连通;所述复位电机连接于安装板背离复位套管的一面,所述绕线轮套设于复位电机的输出轴外壁,所述安装板沿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供复位拉索穿过的复位孔,所述复位拉
索的线缆依次穿过滑动杆、复位套管、绕线轮、复位孔和固定杆并与相应的端子相连。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件启动时,座椅本体将会发生转动,调节杆将会插设入调节管内,此时复位件的复位电机将会正向转动,从而能够拉动复位拉索,将滑动杆拉动并插设入复位套管内部,由此使得调节杆能够顺利插设入调节管内,也能够使得调节杆插设入调节槽的一端沿调节槽的长度方向滑移,以达到协助座椅本体转动的效果;当座椅本体需要复位时,复位电机则会反向转动,从而通过复位拉索将滑动杆移出复位套管,便能够通过滑动杆带动调节杆脱离调节管,使得调节杆的一端始终抵在调节槽内部,有效提高了本申请的座椅本体在驱动件的调节下的稳定性,降低调节杆从调节槽内脱落的概率,由此提高本申请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0010]优选的,所述复位套管插设入调节管的一端端壁设置有缓冲垫,所述滑动杆一端穿过缓冲垫并插设入复位套管内壁,所述滑动杆背离复位套管的一端端壁设置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与调节杆内壁相连,所述限位片滑动后可与缓冲垫相抵;所述固定杆背离复位套管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用于减小线缆与固定杆内壁之间的磨损。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缓冲垫能够有效改善滑动杆移动过度,导致滑动杆完全插设入复位套管内部无法脱落的问题,同时缓冲垫能够承受限位片的撞击,有效保护复位件结构的安全性;导向轮能够对线缆进行导向,从而使得复位拉索的移动更加平稳,保证了复位件的正常运转,同时减小了复位拉索与固定杆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保护了复位拉索结构的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
[0012]优选的,所述转动支架包括横板和连接于横板两端的竖板,所述座椅本体设置于两侧竖板之间;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两块转动板和若干限位轮,所述转动板与竖板两者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横板表面开设有供驱动电机安装的驱动腔,所述主动齿轮与驱动电机输出轴相连,所述从动齿轮与座椅本体底壁相连,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并能够带带动座椅本体转动,所述转动板连接于座椅本体侧壁,所述转动板面向相应的竖板的一面开设有弧状的驱动槽,所述驱动槽的长度方向与座椅本体的转动方向一致,所述限位轮一端与竖板内壁相连,所述限位轮另一端插设入驱动槽并与驱动槽内壁相抵。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座椅本体需要进行转动调节时,仅需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将会带动主动齿轮进行转动,从而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啮合关系,带动座椅本体发生转动,由此使得本申请的座椅本体能够转化为零重力模式;在座椅本体转动的过程中,转动板将会跟随座椅本体发生转动,从而使得驱动槽发生转动,由于限位轮一端抵入了驱动槽内,便能够有效降低座椅本体从转动支架上直接脱落的概率,安全性能较高;本申请的驱动件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较高,能够带动座椅本体进行快速的调节,并模拟出零重力状态,具有较高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0014]优选的,所述驱动件还包括连接杆和套设于连接杆两端外壁的转动轴承,所述主动齿轮套设于连接杆外壁,所述连接杆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连接杆另一端插设入驱动腔内壁,其中一个所述转动轴承嵌设入驱动腔内壁并通过外圈与驱动腔内壁固定连接,另一所述转动轴承设置于驱动电机和主动齿轮之间。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连接杆能够提高主动齿轮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连接杆通过转动轴承与横板之间形成转动连接,能够更好地承受座椅本体及乘坐人员的重
量,有效保护了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结构完全,同时转动轴承也能够有效降低驱动件运转时与转动支架之间的磨损,从而能够使得驱动件能够正常运转,由此提高了本申请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延长了本申请的零重力座椅的使用寿命。
[0016]优选的,所述倾斜板沿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若干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可用于流通汽车内部的空调风,若干所述通气孔位于调节槽长度方向的两侧。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通气孔并与汽车内部的空调连通,从而在座椅本体调节至零重力状态后,能够使得座椅本体具备通风的功能,能够进一步提高本申请的乘坐舒适感,提高了乘客的乘坐体验。
[0018]优选的,所述倾斜板背离座椅本体的一面设置有若干从动板,若干所述从动板均与倾斜板外壁相抵;相邻所述从动板之间设置有连动杆,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重力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和座椅本体(2),所述支撑板(1)包括相互连接的水平板(11)和倾斜板(12),所述水平板(11)表面设置有供座椅本体(2)安装的转动支架(3),所述转动支架(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座椅本体(2)转动的驱动件(4);所述座椅本体(2)面向倾斜板(12)的一面连接有调节管(21),所述调节管(21)内滑动连接有调节杆(22),所述倾斜板(12)面向调节杆(22)的一面开设有供调节杆(22)抵入并滑移的调节槽(121),所述调节杆(22)内部中空,所述调节杆(22)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调节杆(22)和调节管(21)复位的复位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重力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5)包括安装板(51)、复位套管(52)、滑动杆(53)、固定杆(54)、复位拉索(55)、复位电机(56)和绕线轮(57),所述安装板(51)连接于座椅本体(2)面向倾斜板(12)的一面,所述复位套管(52)一端与安装板(51)相连,所述复位套管(52)另一端插设入调节管(21)内部;所述滑动杆(53)滑动连接于复位套管(52)内壁,所述滑动杆(53)背离复位套管(52)的一端与调节杆(22)内壁相连;所述固定杆(54)连接于复位套管(52)插设入调节管(21)的一端端壁,所述滑动杆(53)和固定杆(54)均为中空杆,所述复位拉索(55)包括线缆(551)和连接于线缆(551)两端的端子(552),所述滑动杆(53)外壁开设有两个供端子(552)卡接的卡接孔(531),所述卡接孔(531)与滑动杆(53)内壁中空部分相连通;所述复位电机(56)连接于安装板(51)背离复位套管(52)的一面,所述绕线轮(57)套设于复位电机(56)的输出轴外壁,所述安装板(51)沿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供复位拉索(55)穿过的复位孔(511),所述复位拉索(55)的线缆(551)依次穿过滑动杆(53)、复位套管(52)、绕线轮(57)、复位孔(511)和固定杆(54)并与相应的端子(552)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零重力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套管(52)插设入调节管(21)的一端端壁设置有缓冲垫(521),所述滑动杆(53)一端穿过缓冲垫(521)并插设入复位套管(52)内壁,所述滑动杆(53)背离复位套管(52)的一端端壁设置有限位片(532),所述限位片(532)与调节杆(22)内壁相连,所述限位片(532)滑动后可与缓冲垫(521)相抵;所述固定杆(54)背离复位套管(5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导向轮(541),所述导向轮(541)用于减小线缆(551)与固定杆(54)内壁之间的磨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重力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架(3)包括横板(31)和连接于横板(31)两端的竖板(32),所述座椅本体(2)设置于两侧竖板(32)之间;所述驱动件(4)包括驱动电机(41)、主动齿轮(42)、从动齿轮(43)、两块转动板(44)和若干限位轮(45),所述转动板(44)与竖板(32)两者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横板(31)表面开设有供驱动电机(41)安装的驱动腔(311),所述主动齿轮(42)与驱动电机(41)输出轴相连,所述从动齿轮(43)与座椅本体(2)底壁相连,所述从动齿轮(43)与主动齿轮(42)相啮合并能够带带动座椅本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师倪喃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颢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