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352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05
一种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包含透明基板;多个发光二极管,接合于基板;封装层,形成于基板上以覆盖发光二极管;及反射层,形成于封装层上,以反射发光二极管所发射光线。其中反射层具有非平滑形状或者封装层具有不同折射率。同折射率。同折射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0001]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底部发光型(bottom

emission)发光二极管显示器(LED display),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高发光效能(luminous efficiency)的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技术介绍

[0002]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mLED或μLED)显示面板为平板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的一种,其是由尺寸等级为1~10微米的个别精微(microscopic)发光二极管所组成。相较于传统液晶显示面板,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具有较大对比度及较快反应时间,且消耗较少功率。微发光二极管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虽然同样具有低功耗的特性,但是,微发光二极管因为使用三

五族二极管技术(例如氮化镓),因此相较于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较高的亮度(brightness)、较高的发光效能及较长的寿命。
[0003]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一种,其发光二极管向下发光。在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发光二极管所发射光线首先被反射,接着向下行进,但是可能被发光二极管的接合垫(bonding pad)或基板的相应接触区(例如电极走线)阻挡,因而降低发光效能。此外,反射的光线可能被发光二极管吸收,因而更降低发光效能。
[0004]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颖的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用以克服传统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具有非平滑(non

smooth)反射/封装层或具有不同折射率(refractivity)的封装层,可增进发功效能。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包含透明基板、多个发光二极管、封装层及反射层。发光二极管接合于基板。封装层形成于基板上以覆盖发光二极管。反射层形成于封装层上,以反射发光二极管所发射光线。在一实施例中,反射层具有非平滑形状。在另一实施例中,封装层具有不同折射率。
附图说明
[0007]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剖面图。
[0008]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剖面图。
[0009]图3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剖面图。
[0010]图4显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剖面图。
[0011]图5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剖面图。
[0012]图6显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剖面图。
[0013]图7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剖面图。
[0014]图8显示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的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剖面图。
[001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6]100: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0017]200: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0018]300: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0019]400: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0020]500: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0021]600: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0022]700: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0023]800: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0024]11:基板
[0025]12:发光二极管
[0026]13:接合垫
[0027]14:封装层
[0028]14a~14d:封装次层
[0029]141~143:光线行进方向
[0030]144:粒子
[0031]15:反射层
[0032]151:凹陷
[0033]152:凸块
[0034]153:凹腔
[0035]154:多边表面
[0036]155:纳米粒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底部发光型(bottom

emission)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100的剖面图。
[0038]在本实施例中,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以下简称显示器)100可包含透明基板11,例如玻璃。发光二极管12可借由接合垫(bonding pad)13,例如焊接凸块(solder bump),而(翻转)接合至基板11。本实施例的显示器100可包含封装层(packaging layer)14,形成于基板11上,以覆盖发光二极管12。
[0039]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器100可包含反射层15,形成于封装层14上,以反射发光二极管12所发射光线。根据本实施例的特征之一,反射层15或/且封装层14具有非平滑(外部)形状或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层15具有凹陷151,向发光二极管12弯曲,且对齐于发光二极管12(在本实施例中为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及蓝色发光二极管)。
[0040]相较于传统具有平滑反射层的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根据图1所示显示器100,受反射层15所反射光线具有更多的方向(如箭号所示)。借此,反射光线较可能避开发光二极管12的接合垫13与基板11的相应接触区(未显示)。此外,反射的光线较可能避免被发光二极管12吸收。因此,显示器100的发光效能可大量的增进。
[0041]在本实施例中,封装层14可包含具有高透光度(transmittance)的透明材质,例如光阻、环氧树脂(epoxy resin)、硅基胶(silicon

based glue)、压克力(acrylic)或高分子聚合物(polymer)。反射层15可包含反射材质(例如反射率大于70%),例如金属涂层、反射薄膜或反射胶。
[0042]在一实施例中,显示器100的(封装层14的)非平滑形状可使用半导体制程来形成。例如,可使用具有不同透光度的区域的光罩(例如半色调光罩(half

tone mask)或狭缝光罩(slit mask))以形成特定结构,例如凹陷151。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对某一区域进行多次微影曝光(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以形成特定结构,例如凹陷151。
[0043]在另一实施例中,显示器100的非平滑形状可使用涂布(coating)制程来形成。例如,可使用涂布技术(例如喷墨印刷(inkjet printing)、网版印刷(screen printing)、喷雾(spray)或点胶(dispensing))以形成特定结构(例如凹陷151),可配合模制(molding)。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使用压模技术(compress molding)且调整涂布材质的黏度(viscosity)以形成特定结构,例如凹陷151。
[0044]在又一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含:透明基板;多个发光二极管,接合于该基板;封装层,形成于该基板上以覆盖该发光二极管;及反射层,形成于该封装层上,以反射该发光二极管所发射光线;其中该反射层具有非平滑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基板包含玻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接合垫,借以让该发光二极管接合至该基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封装层包含透明材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层包含具有反射率高于70%的反射材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层具有凹陷,向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及蓝色发光二极管弯曲,且对齐于该红色发光二极管、该绿色发光二极管及该蓝色发光二极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层具有多个凹陷,分别向该多个发光二极管弯曲,且分别对齐于该多个发光二极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层具有多个凸块,背离该发光二极管向外突出。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层具有多个凹腔,面向该发光二极管向内凹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发光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层具有多面体形状,其具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炳昇吴昭文温俊斌赖建霖李杏樱
申请(专利权)人:启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