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内板、车门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1272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44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车门内板,以及具有该车门内板的车门总成和车辆;本申请提供的车门内板具有一个位于上方的车窗部和一个位于下方的主体部,主体部具有一个主杆连接部和一个副杆连接部;当车门内板安装于车辆,从车辆的内部观察,主杆连接部和副杆连接部的分布位置如下:主杆连接部的中心位于主体部的水平中线的上方,副杆连接部的中心位于水平中线的下方;主杆连接部和副杆连接的中心均位于主体部的竖直中线的右方;并且,主杆连接部的中心到竖直中线的距离大于副杆连接部的中心到竖直中线的距离;本申请提供的车门内板能够解决旋摆式车门中,车门内板如何连接主、副两个连杆的技术问题。副两个连杆的技术问题。副两个连杆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内板、车门总成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车门内板,以及具有该车门内板的车门总成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门一般由内板、外板和众多附件组成。其中,内板和外板一般是钣金件,它们构成车门的主体骨架。附件包括车窗玻璃、玻璃升降器、内饰板和扬声器,等等。四门轿车通常配备旋转式车门。即,车门的一边铰接于车身钣金;开门时,安装车门把手的一边,绕上述铰接边转动。旋转式车门打开时,会占用较大的横向(即,车体宽度方向)空间。这至少会导致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在狭小的停车空间中,车门无法完全开启,导致驾乘人员上下车困难。二是车辆旁边的行人,可能会撞上突然开启的车门,酿成“开门杀”事故。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旋摆式车门,该车门通过连杆与车身连接,并能够利用连杆向车身外侧摆动,实现车门的打开。其开门效果类似于滑动门(即,车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滑动),不会占用太大的横向空间。
[0003]旋摆式车门可以通过主、副两个连杆与车身连接。无论主连杆还是副连杆,它们的车门端连接对象均为车门内板。如何实现与两个连杆的连接,是设计车门内板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在考虑这一问题时,首先要关注的是两个连杆与车门内板的连接位置;该连接位置必须保证连接稳定可靠、开门间隙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门内板,以及具有该车门内板的车门总成和车辆,以解决旋摆式车门中,车门内板如何连接主、副两个连杆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的车门内板具有一个位于上方的车窗部和一个位于下方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一个主杆连接部和一个副杆连接部;当所述车门内板安装于车辆,从所述车辆的内部观察,以所述主体部的水平中线和竖直中线为分界线,所述主杆连接部和所述副杆连接部的分布位置如下:
[0006]所述主杆连接部具有一个第一中心,所述第一中心位于所述水平中线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竖直中线的右方;所述副杆连接部具有一个第二中心,所述第二中心位于所述水平中线的下方,且位于所述竖直中线的右方;所述第一中心与所述竖直中线之间具有一个第一水平距离,所述第二中心与所述竖直中线之间具有一个第二水平距离;所述第二水平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水平距离。
[0007]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杆连接部具有至少一个平板形的第一连接部和一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基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车门的内部凹陷。
[0008]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重合或平行,所述凹陷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
[0009]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杆连接部还具有两个沉台部,两个所述沉台部
和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构成一个围绕所述凹陷部的矩形结构。
[0010]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每个所述沉台部均具有一个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加强筋和至少一条加强肋。
[0011]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一连接螺母。
[0012]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陷部的底面开设有一个孔。
[0013]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副杆连接部具有一个平板形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具有至少两个固定的第二连接螺母。
[0014]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门总成,具有上述的车门内板,并且当所述车门总成组装于车辆后,所述车门内板的主杆连接部的中心,位于所述车门总成的质心的上方。
[0015]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上述的车门总成。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申请提供的车门内板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给出了主、副连杆与车门内板的连接位置;即主连杆连接于主杆连接部,副杆连接部连接于副杆;从而初步解决了旋摆式车门中,车门内板如何连接主、副两个连杆的技术问题。主杆连接部的第一中心位于主体部的水平中线的上方,这使得主连杆可以为车门提供稳定的支撑;副杆连接部的第二中心位于水平中线的下方,且其与竖直中线的第二水平距离大于第一中心与竖直中线的第一水平距离;这有利于副连杆配合主连杆,为车门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开门轨迹主要由主连杆控制。主杆连接部的第一中心位于竖直中线的右方(即车辆前方),这保证主连杆具有一定长度,从而保证一个足够大的、合理的开门间隙。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的车门内板安装于车辆,从车辆内部观察该车门内板的主视图;
[0020]图2为图1中主体部的放大图;
[0021]图3为图2中主杆连接部的放大图;
[0022]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的车门内板的主杆连接部通过支架与主连杆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3所示的主杆连接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的是主杆连接部朝向车辆内部的一面;
[0024]图6为图3所示的主杆连接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的是主杆连接部朝向车辆外部的一面;
[0025]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内板的副杆连接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的是副杆连接部朝向车辆外部的一面。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0、车窗部;200、主体部;300、主杆连接部;400、副杆连接部;600、主连杆;700、支架;501、过孔一;502、过孔二;503、扬声器安装孔;310、第一安装部;320、凹陷部;330、沉台部;340、加强筋;350、加强肋;351、外圈加强肋;352、内圈加强肋;360、第一连接螺母;370、通孔;321、孔;322、斜坡部;410、第二连接部;420、第二连接螺母;710、转动连接部;720、固定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方式一
[0030]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车门内板具有一个位于上方的车窗部100和一个位于下方的主体部200。主体部200具有一个主杆连接部300和一个副杆连接部400。当所述车门内板安装于车辆,从所述车辆的内部观察,以主体部200的水平中线L1和竖直中线L2为分界线,主杆连接部300和副杆连接部400的分布位置如下:
[0031]主杆连接部300具有一个第一中心P1,第一中心P1位于水平中线L1的上方,且位于竖直中线L2的右方;副杆连接部400具有一个第二中心P2,第二中心P2位于水平中线L1的下方,且位于竖直中线L2的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门内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位于上方的车窗部(100)和一个位于下方的主体部(200),所述主体部(200)具有一个主杆连接部(300)和一个副杆连接部(400);当所述车门内板安装于车辆,从所述车辆的内部观察,以所述主体部(200)的水平中线和竖直中线为分界线,所述主杆连接部(300)和所述副杆连接部(400)的分布位置如下:所述主杆连接部(300)具有一个第一中心,所述第一中心位于所述水平中线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竖直中线的右方;所述副杆连接部(400)具有一个第二中心,所述第二中心位于所述水平中线的下方,且位于所述竖直中线的右方;所述第一中心与所述竖直中线之间具有一个第一水平距离,所述第二中心与所述竖直中线之间具有一个第二水平距离;所述第二水平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水平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连接部(300)具有至少一个平板形的第一连接部(310)和一个凹陷部(320),所述凹陷部(320)基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0),朝向车门的内部凹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310)重合或平行,所述凹陷部(3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李硕赵晨辉恽卓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