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济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靶向c-Src激酶SH3结构域的化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375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式(I)所示的含有嘧啶结构的脲类化合物以及其作为新型的靶向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靶向c

Src激酶SH3结构域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涉及一种靶向c

Src蛋白SH3结构域的化合物及其应用。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具有式(Ⅰ)所示结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所述化合物作为靶向c

Src蛋白用于预防和/或治疗急性淋巴瘤和白血病等恶性肿瘤疾病方面的用途。本专利技术化合物是通过靶向SH3结构域调控c

Src激酶活性的作用机制来发挥抗肿瘤活性的,故能够克服目前临床上通过靶向c

Src激酶催化结构域发挥抗肿瘤活性的药物的易引起肿瘤细胞耐药的缺陷。

技术介绍

[0002]Src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包括Src、Lyn、Fyn、Yes、Lck、Blk和Hck,其中c

Src是影响细胞增殖、分化、运动和存活等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的中枢。Src的功能调控是通过在两个位点的酪氨酸磷酸化进行的,但具有相反作用。其中,Tyr416位点的磷酸化会上调Src的催化活性,而在羧基末端尾区,在Tyr527位点的磷酸化会降低Src的催化活性。激活后的c

Src参与到正常生理和癌症发生过程包括增殖、分化、生存率和血管生成等。
[0003]SRC作为一个经典的原癌基因,编码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c

Src蛋白。已经有多篇研究报道,c

Src在多种人类肿瘤中处于高表达状态或具有高激酶活性,并参与到癌症发生发展的多个过程中,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血管生成和预后生存率等,在来自结肠、肝脏、肺、乳腺和胰腺的肿瘤中,有超过50%的c

Src激活已被证实,此外,c

Src还能促进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大量研究证实蛋白酪氨酸激酶是治疗肿瘤的重要靶点。
[0004]目前,靶向Src蛋白催化结构域的ATP竞争性抑制剂已在临床上用于肿瘤治疗。但是肿瘤细胞极易对该类药物产生耐药性,这也是目前靶向c

Src蛋白催化结构域的抗肿瘤药物面临的主要问题。c

Src蛋白由四个Src同源结构域(SH4、SH3、SH2、SH1)组成。SH4结构域定位于N末端,包含锚定上膜的豆蔻酰化序列,因此靶向Src家族激酶到质膜上。SH3结构域结合富含脯氨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籍此对c

Src活性、细胞内定位和招募c

Src底物起到重要作用。SH2结构域结合包含磷酸化酪氨酸的短模体(motif)。SH2和SH3结构域共同协作调节Src家族激酶的催化活性。SH1(催化结构域)具有激酶活性在失活的构象中,人源c

Src 527位酪氨酸被磷酸化,和它自身的SH2结构域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使得SH3结构域和富含脯氨酸的linker结构域相互作用,使c

Src维持在一个紧密结合的失活状态。一旦酪氨酸527发生去磷酸化,分子内的相互作用使c

Src处于不稳定状态导致酪氨酸416的自身磷酸化。一系列的事件使得分子打开并且释放出SH2和SH3结构域,进而和其它受体酪氨酸激酶、G蛋白偶联受体和局部黏附激酶(FAK)等发生相互作用。该蛋白在SH3结构域和多聚脯氨酸

II(PPII)螺旋之间以及SH2结构域和C端磷酸化尾巴(CTPT)之间分别含有两个自结合肽(SBP)位点,这两个位点是抗癌药物调节激酶活性的潜在靶点。
[0005]传统非受体酪氨酸激酶药物多作用于激酶催化结构域如舒尼替尼、达沙替尼、尼洛替尼、伯舒替尼、凡德他尼等,易产生耐药性,而SH3结构域作为调节Src家族激酶的催化活性的重要部分,目前尚无相关靶向该位点的抗肿瘤药物上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通过蛋白热迁移实验进行高通量筛选,发现了一种新型靶向Src蛋白SH3结构域的Src激酶小分子抑制剂;并测定了其对人前体白血病B细胞RCH

ACV和Z138人套细胞淋巴瘤细胞的抗细胞增殖活性。由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靶向c

Src蛋白SH3结构域的Src激酶小分子抑制剂,式(Ⅰ)所示:(Ⅰ)。
[0007]式(Ⅰ)所示化合物为靶向c

Src蛋白SH3结构域的抗肿瘤小分子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了新的骨架,为设计新型靶向Src蛋白抗肿瘤药物提供了化学结构上的启示。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式(Ⅰ)所示的化合物作为靶向Src蛋白在抗肿瘤中的用途。
[0009]。
[0010]式(Ⅰ)所示的化合物能够靶向c

Src蛋白SH3结构域并能有效抑制c

Src发生活化,从而抑制Src蛋白对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促进活性。进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与急性淋巴B细胞淋巴瘤相关的恶性淋巴瘤疾病。
附图说明
[0011]图1.化合物N

(6


‑4‑
嘧啶基)

N'

[2

(三氟甲基)

1,3

苯并二氧杂醇
‑2‑
基]脲的结构式。
[0012]图2.化合物与SH3结构域蛋白热迁移实验曲线。
[0013]图3.化合物抑制人前体白血病B细胞和Z138细胞活性的IC50测定曲线。
[0014]图4.化合物的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蛋白热迁移法对候选化合物进行高通量筛选,蛋白热迁移实验是确定小分子化合物与目标蛋白是否结合的方便可靠的实验方法,广泛应用于蛋白质与小分子结合的高通量筛选中。蛋白热迁移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在目标蛋白的缓冲液中加入荧光染料,使用PCR仪器将体系的温度从25℃逐步提升到80℃,在升温过程中,目标蛋白的疏水基团会从内部暴露到表面,荧光染料与暴露的疏水基团结合的程度会变高,荧光信号会增加,达到最大值后荧光会逐渐淬灭信号会下降。通过玻尔兹曼方程拟合信号曲线可求出Tm(熔解温度)值,对应为蛋白半数解链时的温度。在体系中加入小分子后,如果小分子与蛋白
结合,会使蛋白的稳定性增加,即对应Tm值升高,因此,加药组与对照组相比,熔解曲线会向右迁移。
[0016]本专利技术中,我们通过蛋白热迁移实验发现化合物N

(6


‑4‑
嘧啶基)

N'

[2

(三氟甲基)

1,3

苯并二氧杂醇
‑2‑
基]脲与c

Src蛋白SH3结构域有结合。细胞水平的增殖抑制实验显示化合物81(52)对急性淋巴细胞B细胞白血病细胞细胞系的RCH

ACV的抗细胞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

Src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结构式如图1所示。2.包含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急性淋巴瘤和白血病等恶性肿瘤相关的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预防和/或治疗急性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相关的疾病的药物为c

Src蛋白SH3结构域的Src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的药物。4.包含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Src蛋白激酶相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孔凯杨娜张华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