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电负载的减负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9014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电负载的减负装置及车辆,涉及功率控制领域,设置有控制器和两个开关,控制器分别与辅助逆变器中的两个供电模块连接,控制器早检测到某个供电模块故障时生成对应的故障信号,第一开关与第一空压机串联,第二开关与第二空压机串联,这两个开关在接收到对应的故障信号断开;两个供电模块提供的供电量相同,任一供电模块的供电量均不小于包括两个空压机在内的车辆上所有低压负载装置需要的总电能的一半且均小于总电能。通过检测两个供电模块是否故障,并在其中一个故障时关断其中一个空压机,能够显著地减少低压负载装置需求的总电能,而且采用的两个供电模块的供电量均较小,能够降低成本,减少电能浪费。减少电能浪费。减少电能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电负载的减负装置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功率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供电负载的减负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轨道车辆的辅助逆变器是一种给车辆中的低压负载装置供电的器件,这些低压负载装置的功率较小,辅助逆变器只需要设置一个低成本低功率的供电模块即可满足全部装置的供电需求,但为了保证这些低压负载装置的正常工作,辅助逆变器通常设置了两个供电模块作为冗余设计。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轨道车辆,除了常规的低压负载装置外,还设置了两个大功率的空压机,由于这两个空压机也需要辅助逆变器提供供电,现有技术为了保证供电的冗余设计,选用了两个大功率供电模块,该供电模块单独即可满足包括两个空压机在内的所有低压负载装置的供电需求,可见,其会导致经济成本增加,还增大了电能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电负载的减负装置及车辆,能够显著地减少低压负载装置需求的总电能,还能够降低成本,减少电能浪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供电负载的减负装置,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还包括辅助逆变器、第一空压机和第二空压机,所述供电负载的减负装置包括:
[0005]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辅助逆变器中的第一供电模块和第二供电模块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一供电模块故障时生成第一故障信号,检测到所述第二供电模块故障时生成第二故障信号;
[0006]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空压机串联,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故障信号时断开;
[0007]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空压机串联,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控制端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故障信号时断开;
[0008]其中,所述第一供电模块和所述第二供电模块提供的供电量相同,任一所述供电模块的供电量均不小于包括两个所述空压机在内的所述车辆上所有低压负载装置需要的总电能的一半,且均小于所述总电能。
[0009]优选的,还包括选择模块;
[0010]所述选择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选择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选择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选择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故障信号时连通自身的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故障信号时连通自身的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端。
[0011]优选的,还包括第一继电器;
[0012]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分别所述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的一端与所述选择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常开触点的
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的一端与所述选择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常开触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0013]优选的,还包括:
[0014]第二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
[0015]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连接;
[0016]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连接。
[0017]优选的,还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0018]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空压机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0019]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空压机连接。
[0020]优选的,还包括提示模块;
[0021]所述提示模块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提示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提示信号时发出提示;
[0022]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供电模块或所述第二供电模块中的任一个故障时生成所述提示信号。
[0023]优选的,所述车辆还包括空调,所述供电负载的减负装置还包括空调控制模块;
[0024]所述空调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空调连接,所述空调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开关或所述第二开关中断开时降低所述空调的工作功率。
[0025]优选的,所述空调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开关或所述第二开关中断开时控制所述空调进入通风模式。
[0026]优选的,所述空调控制模块包括:
[0027]信号生成器和开关模块;
[0028]所述开关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开关或所述第二开关中断开时闭合;
[0029]所述信号生成器用于生成减负信号,以便所述空调在接收到所述减负信号时降低工作功率。
[0030]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还包括如上述的供电负载的减负装置;
[0031]所述车辆本体与所述供电负载的减负装置连接。
[003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供电负载的减负装置及车辆,涉及功率控制领域,设置有控制器和两个开关,控制器分别与辅助逆变器中的两个供电模块连接,控制器早检测到某个供电模块故障时生成对应的故障信号,第一开关与第一空压机串联,第二开关与第二空压机串联,这两个开关在接收到对应的故障信号断开;两个供电模块提供的供电量相同,任一供电模块的供电量均不小于包括两个空压机在内的车辆上所有低压负载装置需要的总电能的一半且均小于总电能。通过检测两个供电模块是否故障,并在其中一个故障时关断其中
一个空压机,在保证供电模块故障后车辆功能还能大致正常实现的前提下,能够显著地减少低压负载装置需求的总电能,而且采用的两个供电模块的供电量均较小,能够降低成本,减少电能浪费。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供电负载的减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供电负载的减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带有继电器的供电负载的减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第一继电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供电负载的减负装置及车辆,能够显著地减少低压负载装置需求的总电能,还能够降低成本,减少电能浪费。
[0040]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电负载的减负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还包括辅助逆变器、第一空压机和第二空压机,所述供电负载的减负装置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辅助逆变器中的第一供电模块和第二供电模块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一供电模块故障时生成第一故障信号,检测到所述第二供电模块故障时生成第二故障信号;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空压机串联,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故障信号时断开;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空压机串联,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控制端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故障信号时断开;其中,所述第一供电模块和所述第二供电模块提供的供电量相同,任一所述供电模块的供电量均不小于包括两个所述空压机在内的所述车辆上所有低压负载装置需要的总电能的一半,且均小于所述总电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负载的减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选择模块;所述选择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选择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选择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选择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故障信号时连通自身的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故障信号时连通自身的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负载的减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分别所述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的一端与所述选择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常开触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的一端与所述选择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常开触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负载的减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荣罗显光颜罡皮凯俊艾皖东孙俊勇陈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