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辊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稳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545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辊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稳流器,包括设置在过渡包内底面一端的稳流器本体,所述稳流器本体上部设置连接浇注孔的稳流腔,所述稳流器本体侧壁设置连通所述稳流腔的导流孔,所述稳流器本体一侧顶部设置防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辊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稳流器,能够稳定熔池液位、减少钢液喷溅、避免过渡包水口堵塞及提高铸带质量。避免过渡包水口堵塞及提高铸带质量。避免过渡包水口堵塞及提高铸带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辊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稳流器


[0001]本技术涉及炼钢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双辊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稳流器。

技术介绍

[0002]双辊薄带连铸技术是新型的带钢生产技术,代表了当今社会热轧生产线的最高水平。钢液由钢包经中间包、过渡包进入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内部水冷铸辊和侧封板组成的结晶器凝固形成1~5mm薄带材,通过摆动导板,夹送辊将铸带输送至辊道,再经轧机轧制,喷淋冷却,飞剪剪切后进行卷取。相对于传统带钢生产工艺流程,利用该技术生产带钢可以省去连铸机、加热炉、粗轧机组以及精轧机组等设备,与传统生产线相比缩短83%,节约生产成本,能有效地减少废气排放,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符合当下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趋势。
[0003]双辊薄带连铸中过渡包相当于一个微小型中间包,连接中间包与熔池,对稳定熔池液位进而稳定拉速至关重要。为了保证开浇后铸机能够快速进入稳定状态,同时也为了保证稳定后熔池液位、拉速等参数的波动量在工艺允许范围内,不仅需要精确控制从过渡包流至铸辊熔池内的钢液流量而且需保证过渡包内钢液流场的稳定以及避免或阻挡开浇阶段钢液喷溅至过渡包水口导致水口堵塞,使过渡包下流不均匀进而影响熔池液位稳定,导致拉速波动较大,影响铸带质量,严重时造成断带。
[0004]常规过渡包稳流器的作用是钢水进入中间包后再次反弹时使钢水更分散以减少对周围覆盖剂的冲击,使浇注冲击区钢水裸露面积尽量减少,提高中间包的冶金效果。由于双辊薄带连铸过渡包内钢水液位较低且没有任何覆盖剂,因此,双辊薄带连铸过渡包稳流器作用主要是防止钢水喷溅、减少二次氧化以及避免过渡包水口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稳定熔池液位、减少钢液喷溅、避免过渡包水口堵塞及提高铸带质量的双辊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稳流器。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辊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稳流器,包括设置在过渡包内底面一端的稳流器本体,所述稳流器本体上部设置连接浇注孔的稳流腔,所述稳流器本体侧壁设置连通所述稳流腔的导流孔,所述稳流器本体一侧顶部设置防溅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孔设置在所述过渡包的水口的同侧,所述导流孔位置高度低于所述过渡包内的液位高度。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孔的开孔方向为水平方向、或向上倾斜方向、或向下倾斜方向,所述导流孔的尺寸从内向外逐渐变大而呈扇形向外扩张。
[0009]进一步地,所述防溅部设置在所述过渡包的水口的同侧。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防溅部宽度为所述稳流器本体周围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防溅部
的高度为所述稳流器本体高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0011]进一步地,所述稳流器本体底部通过底座固定在所述过渡包内底面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面积大于所述稳流器本体底面的面积。
[0013]进一步地,所述稳流器本体底面为圆形或方形,所述底座为与所述稳流器本体底面匹配的圆形或方形。
[00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辊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稳流器,在过渡包内底面一端设置稳流器,在稳流器本体侧壁设置连通稳流器本体稳流腔的导流孔,在稳流器本体一侧顶部设置防溅部,能减缓过渡包内钢液流速,减缓冲击力,改善过渡包内钢液流场、稳定熔池液位、减少钢液喷溅,避免过渡包水口堵塞,并能稳定双辊薄带连铸拉速,提高开浇成功率,提高连浇炉数,改善铸带质量。
[0015]并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辊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稳流器,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高效,制作成本较低,能够增加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辊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稳流器所在的过渡包侧视图及防溅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辊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稳流器所在的过渡包主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辊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稳流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见图1、图2和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辊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稳流器,包括设置在过渡包4内部底面一端的稳流器本体1,其中,稳流器本体1上部设置稳流腔12,稳流器本体1通过稳流腔12连接浇注孔2,从浇注孔2可向稳流器本体1的稳流腔12内通入钢液。
[0020]其中,稳流器本体1的侧壁设置连通稳流腔12的导流孔14,并且,在稳流器本体1的一侧顶部设置防溅部13。开浇后,钢液从浇注孔2流到稳流器本体1的稳流腔12内,钢液从导流孔14流出,可降低钢液流速,并且,设置在稳流器本体1顶部的防溅部13也可减缓进入稳流腔12内的钢液从稳流器本体1顶部流出。
[002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导流孔14设置在过渡包4的水口3的同侧,并且,导流孔14在稳流器本体1上的位置低于过渡包4内的钢液液位高度h。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导流孔14的开孔方向为水平方向、或向上倾斜方向、或向下倾斜方向。并且,导流孔14的尺寸从内向外逐渐变大而呈扇形向外扩张。这样钢液从导流孔14流出后,能够覆盖整个水口3的区域,使钢液的流场更均匀。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防溅部13也设置在过渡包4的水口3的同侧。
[0024]并且,防溅部13的宽度为稳流器本体1周围长度的二分之一,防溅部13的高度为稳流器本体1高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其中,稳流器本体1与水口3之间的距离为L,过渡包4内的挡墙5与稳流器本体1之间的距离为0.7L,则设置防溅部13后,钢液的最大溅射区域为
0.65L。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稳流器本体1底部通过底座11固定在过渡包4内部底面上。
[0026]并且,底座11的面积大于所述稳流器本体1底面的面积。
[0027]其中,稳流器本体1底面为圆形或方形,底座11为与稳流器本体1底面匹配的圆形或方形。
[002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稳流器本体1底面为圆形,整个稳流器本体1为下底面大而上表面稍小的圆台形状。在稳流器本体1上设置圆柱形的稳流腔12。
[002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辊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稳流器,通过在稳流器本体1设置防溅部13和导流孔14,可以减小钢液流速,从而减缓钢液的冲击力,改善过渡包内钢液流场、稳定熔池液位、减少钢液喷溅,避免过渡包水口堵塞,并能稳定双辊薄带连铸拉速,提高开浇成功率,提高连浇炉数,改善铸带质量。
[0030]下面通过实例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辊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稳流器做具体说明。其中,本实例中的稳流器本体1和其底座11均为圆形。
[0031]底座11的直径位为400mm,高度为30mm,稳流器本体1底部直径为360mm,稳流器本体1上部开口的直径为340mm、高度为240mm,即,稳流器本体1上部的稳流腔12的直径为340mm、高度为240mm。其中,导流孔14的高度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辊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稳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过渡包(4)内底面一端的稳流器本体(1),所述稳流器本体(1)上部设置连接浇注孔(2)的稳流腔(12),所述稳流器本体(1)侧壁设置连通所述稳流腔(12)的导流孔(14),所述稳流器本体(1)一侧顶部设置防溅部(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辊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稳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14)设置在所述过渡包(4)的水口(3)的同侧,所述导流孔(14)位置高度低于所述过渡包(4)内的液位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辊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稳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14)的开孔方向为水平方向、或向上倾斜方向、或向下倾斜方向,所述导流孔(14)的尺寸从内向外逐渐变大而呈扇形向外扩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辊薄带连铸用过渡包稳流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国曾岳飞谢力刘鑫磊李占君陈晓东郭士萌白俊波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敬业高品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