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成型的乘用汽车前转向节臂及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089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成型的乘用汽车前转向节臂及转向装置,涉及转向节臂技术领域,一种3D打印成型的乘用汽车前转向节臂包括节臂本体,节臂本体内设有空腔,节臂本体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的若干逃逸孔;连接于节臂本体内的蜂窝结构,蜂窝结构和若干逃逸孔均连通;连接于节臂本体一侧的安装部一;连接于节臂本体另一侧的安装部二;连接于节臂本体上的安装部三、安装部四以及安装部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它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能实现轻量化,还便于排出金属粉末,适用于车型研发阶段和个性化开发场景,可大幅节省专用铸造工艺费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成型的乘用汽车前转向节臂及转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转向节臂
,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成型的乘用汽车前转向节臂及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转向节臂又叫梯形臂,是转向传动装置的最后一级传力部件,转向节臂安装在左右转向节上,并通过球销和横拉杆连接。
[0003]为了保证强度,相关转向节臂一般为实心状,且通过锻钢材料锻造而成,或通过铸铝材料铸造而成,来进一步增加相关转向节臂的强度,但是,实心状易导致转向节臂的质量大,同时,若将相关转向节臂通过相关加工工艺做成非实心状,既会导致加工的复杂性增加,又不便于排出相关转向节臂内的金属粉末,从而导致加工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3D打印成型的乘用汽车前转向节臂及转向装置,它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能实现轻量化,逃逸结构还便于排出金属粉末。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3D打印成型的乘用汽车前转向节臂,包括:
[0007]节臂本体,所述节臂本体内设有空腔,所述节臂本体上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若干逃逸孔;
[0008]连接于所述节臂本体内的蜂窝结构,所述蜂窝结构和若干所述逃逸孔均连通;
[0009]连接于所述节臂本体一侧的安装部一;
[0010]连接于所述节臂本体另一侧的安装部二;
[0011]连接于所述节臂本体上的安装部三、安装部四以及安装部五。
[0012]可选的,所述蜂窝结构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蜂窝部,每个所述蜂窝部均与一个以上逃逸孔连通。
[0013]可选的,所述蜂窝部包括:
[0014]若干依次连接的蜂窝体;
[0015]与若干所述蜂窝体均连通的通道,所述通道与一个以上逃逸孔连通。
[0016]可选的,所述逃逸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
[0017]可选的,
[0018]所述安装部一包括:
[0019]设于所述节臂本体一侧的若干安装孔一;
[0020]设于所述节臂本体一侧的开口一;
[0021]所述安装部二包括:
[0022]设于所述节臂本体另一侧的若干安装孔二;
[0023]设于所述节臂本体另一侧的开口二,所述开口二和所述开口一连通。
[0024]可选的,所述安装部三包括:
[0025]设于所述节臂本体上的安装本体;
[0026]设于所述安装本体上的容纳孔;
[0027]设于所述安装本体上的锁紧孔。
[0028]可选的,所述安装部三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本体上的凹槽,所述凹槽和所述容纳孔以及所述锁紧孔均连通。
[0029]可选的,所述节臂本体、蜂窝结构、安装部一、安装部二、安装部三、安装部四以及安装部五的材质均为铝合金。
[0030]一种转向装置,包括一种3D打印成型的乘用汽车前转向节臂,还包括:
[0031]与所述安装部一连接的前制动盘;
[0032]与所述安装部二连接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和所述前制动盘连接;
[0033]与所述安装部三连接的下摆臂;
[0034]与所述安装部四连接的制动钳总成,所述制动钳总成和所述前制动盘配合;
[0035]与所述安装部五连接的转向拉杆。
[0036]可选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节臂本体上的防尘罩,所述防尘罩位于所述前制动盘和所述节臂本体之间。
[0037]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8]1)空腔用于容纳蜂窝结构,且蜂窝结构用于优化该前转向节臂的受力结构,在保证其强度的前提下,使其实现轻量化,蜂窝结构的截面形状优选为六边形;
[0039]2)逃逸孔用于及时排出空腔内的蜂窝结构中的金属粉末,便于增加该前转向节臂的加工性能,其中,逃逸孔的数量不受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逃逸孔的数量越多,金属粉末排出效果越好;
[0040]3)3D打印作为一项先进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在零部件创新设计、一体化制造、异型复杂结构件制造、个性化批量制造方面显现出巨大优势,相比于传统制造方法,3D打印可实现结构设计的定制化,真正的满足不同车型的定制化需求,并且可以创造出传统制造方式无法达到的特殊造型;
[0041]4)在研发试制和小批量生产时,不再需要专用的昂贵的压铸模具和专用的压铸设备,极大地降低了制造成本;
[0042]5)3D打印产品地制造周期压缩到7~10天,比较压铸零件开发周期的3个月周期,大大节约了开发时间。
附图说明
[004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3D打印成型的乘用汽车前转向节臂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4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3D打印成型的乘用汽车前转向节臂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4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蜂窝结构的示意图;
[004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A的局部图;
[004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B的局部图;
[004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中:1、节臂本体;11、空腔;12、逃逸孔;2、蜂窝结构;21、蜂窝部;22、蜂窝体;23、通道;3、安装部一;31、安装孔一;32、开口一;4、安装部二;41、安装孔二;42、开口二;5、安装部三;51、安装本体;52、容纳孔;53、锁紧孔;54、凹槽;6、安装部四;7、安装部五;10、前制动盘;20、传动轴;30、下摆臂;40、制动钳总成;50、防尘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5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本技术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成型的乘用汽车前转向节臂,其特征在于,包括:节臂本体,所述节臂本体内设有空腔,所述节臂本体上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若干逃逸孔;连接于所述节臂本体内的蜂窝结构,所述蜂窝结构和若干所述逃逸孔均连通;连接于所述节臂本体一侧的安装部一;连接于所述节臂本体另一侧的安装部二;连接于所述节臂本体上的安装部三、安装部四以及安装部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成型的乘用汽车前转向节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结构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蜂窝部,每个所述蜂窝部均与一个以上逃逸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3D打印成型的乘用汽车前转向节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部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蜂窝体;与若干所述蜂窝体均连通的通道,所述通道与一个以上逃逸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成型的乘用汽车前转向节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逃逸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成型的乘用汽车前转向节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一包括:设于所述节臂本体一侧的若干安装孔一;设于所述节臂本体一侧的开口一;所述安装部二包括:设于所述节臂本体另一侧的若干安装孔二;设于所述节臂本体另一侧的开口二,所述开口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本鹏张帅兵林颖峰谢洪道
申请(专利权)人:中机博也宁波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