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成型防撞梁吸能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0782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成型防撞梁吸能机构,包括吸能盒本体,所述吸能盒本体包括外围部,所述外围部内侧设置有蜂窝结构部,所述蜂窝结构部与外围部由3D打印一体成型,所述外围部设置有溃缩褶皱区,所述外围部还设置有安装部。通过吸能盒本体、外围部、蜂窝结构部、溃缩褶皱区以及安装部之间的配合,蜂窝结构部与外围部由3D打印一体成型,蜂窝结构部虽然微观结构厚度较小,屈服强度很小,但多层复合结构可满足整体屈服强度要求,在低速碰撞时,前端结构顺序溃缩,即线性吸能,且溃缩加速度、溃缩应力变化持续稳定,不会出现突变情况,吸能性能稳定持续,大大优于传统结构,同时通过设置安装部便于该吸能盒的安装。过设置安装部便于该吸能盒的安装。过设置安装部便于该吸能盒的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成型防撞梁吸能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为一种3D打印成型防撞梁吸能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前防撞梁是用来减轻车辆前端受到低速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一种装置,由主梁、吸能盒,连接汽车的安装板组成,主梁、吸能盒都可以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通过这样就发挥了它对车辆的保护作用,传统汽车的前防撞梁吸能盒普遍采用钣金冲压板材焊接成型,中间采用吸能褶皱结构,达到吸能功能。铝合金轻量化材料得到应用以后,也有采用铝合金型材结构的吸能盒。吸能盒通过螺栓的形式连接在车体纵梁上。低速吸能盒可以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这样可以降低维修成本,而螺栓连接的方式可以更方便的对防撞梁进行更换。
[0003]如申请号:201621359558.X名称为《一种吸能防撞梁》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吸能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吸能装置以及驱动装置,防撞梁本体通过吸能装置与车体框架相连,驱动装置安装在车体框架中部,防撞梁本体由前板、后板以及两块U形侧板拼接围成;吸能装置第一螺纹吸能装置和第二螺纹吸能装置;第一螺纹吸能装置和第二螺纹吸能装置均包括螺纹外套管、螺纹内套管、冲击螺杆和传动螺母;两者的内套管、冲击螺杆和传动螺母的螺纹旋向相反;螺纹外套管内一端为内螺纹段,另一端为通孔段;传动螺母一端采用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通孔段内,另一端伸出螺纹外套管。
[0004]上述专利中,通过防撞梁本体、缓冲器以及驱动装置等之间的配合,缓冲器能够根据车速的高低对吸能能力进行调节,能够保证碰撞方式在不同速度时,都具有良好的吸能能力。公知的,包括上述专利在内,传统的钣金焊接结构吸能盒和铝合金型材结构吸能盒,如果采用板材过薄,则会出现吸能效果差,溃缩稳定性差的问题,板材过厚或褶皱区设置不合理则会出现自身强度过高,难以屈服,吸能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成型防撞梁吸能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成型防撞梁吸能机构,包括吸能盒本体,所述吸能盒本体包括外围部,所述外围部内侧设置有蜂窝结构部,所述蜂窝结构部与外围部由3D打印一体成型,所述外围部设置有溃缩褶皱区,所述外围部还设置有安装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蜂窝结构部壁厚为0.5厘米。
[000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多组安装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上还设置有加强筋条。
[0010]进一步地,所述蜂窝结构部由铁材质一体成型。
[0011]进一步地,所述蜂窝结构部前后贯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为光孔。
[0013]进一步地,所述溃缩褶皱区有一个,所述溃缩褶皱区分布在外围部的一侧上。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3D打印成型防撞梁吸能机构,通过吸能盒本体、外围部、蜂窝结构部、溃缩褶皱区以及安装部之间的配合,蜂窝结构部与外围部由3D打印一体成型,蜂窝结构部虽然微观结构厚度较小,屈服强度很小,但多层复合结构可满足整体屈服强度要求,在碰撞时,前端结构顺序溃缩,即线性吸能,且溃缩加速度、溃缩应力变化持续稳定,不会出现突变情况,吸能性能稳定持续,大大优于传统结构,同时蜂窝结构设计只能采用3D打印技术实现,大大优化了受力的结构,同时通过设置安装部便于该吸能盒的安装,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1、外围部;2、蜂窝结构部;3、安装部;4、溃缩褶皱区;5、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成型防撞梁吸能机构,包括吸能盒本体,吸能盒本体包括外围部1,外围部1内侧设置有蜂窝结构部2,蜂窝结构部2与外围部1由3D打印一体成型,外围部1设置有溃缩褶皱区4,外围部1还设置有安装部3。
[0022]具体的,该3D打印成型防撞梁吸能机构,包括吸能盒本体,吸能盒本体包括外围部1,外围部1内侧设置有蜂窝结构部2,其中蜂窝结构部2具体为蜂窝溃缩结构,蜂窝结构部2与外围部1由3D打印一体成型,蜂窝结构部2虽然微观结构厚度较小,屈服强度很小,但多层复合结构可满足整体屈服强度要求,在低速碰撞时,前端结构顺序溃缩,即线性吸能,具有更好的吸能效果,且溃缩加速度、溃缩应力变化持续稳定,不会出现突变情况,吸能性能稳定持续,大大优于传统结构;具体的蜂窝结构部2与外围部1采用3D打印成型,其中3D打印作为一项先进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在零部件创新设计、一体化制造、异型复杂结构件制造、个性化批量制造方面显现出巨大优势,相比于传统制造方法,3D打印可实现结构设计的定制化,真正的满足不同车型的定制化需求,并且可以创造出传统制造方式无法达到的特殊造型;根据申请人了解,复杂的镂空,蜂窝结构设计只能采用3D打印技术实现,大大优化了受力的结构;同时无需专用的铸造模具以及铸造设备,节约成本;外围部1设置有溃缩褶皱区
4,起到吸能效果,具有一定吸能效果,加上独特的蜂窝结构部2,吸能效果更佳;其中外围部1还设置有安装部3,通过设置安装部3,便于将该吸能盒本体安装在既定的位置上。
[0023]本实施例中,蜂窝结构部2壁厚为0.5厘米。
[0024]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安装部3上开设有多组安装孔5。
[0025]优选的,安装部3上开设有多组安装孔5,便于该吸能机构的安装以及拆卸,使用效果好。
[0026]本技术又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安装部3上还设置有加强筋条。
[0027]优选的,安装部3上还设置有加强筋条,通过设置加强筋条,能够进一步提高该吸能机构安装位置的强度,使用效果好。
[0028]本技术又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吸能盒本体由3D打印一体成型,具体为铁质金属粉末。
[0029]本技术又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中,蜂窝结构部2前后贯通,具有更好的吸能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成型防撞梁吸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吸能盒本体,所述吸能盒本体包括外围部(1),所述外围部(1)内侧设置有蜂窝结构部(2);所述蜂窝结构部(2)与外围部(1)由3D打印一体成型;所述外围部(1)设置有溃缩褶皱区(4),所述外围部(1)还设置有安装部(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成型防撞梁吸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结构部(2)壁厚为0.5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成型防撞梁吸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3)上开设有多组安装孔(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颖峰史本鹏张帅兵谢洪道
申请(专利权)人:中机博也宁波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