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除霜风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9878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前除霜风管结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安装在车辆前挡玻璃底部的平面上,且安装板底部设有总风道,所述总风道与车辆内部暖气总管连通,所述安装板顶部表面上转动覆盖有引风板,所述安装板的两侧设有带动引风板往复转动的转动机构,通过转动机构与引风板的配合作用,微型电机带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持续啮合转动,两个全叶轮交替与半叶轮挤压接触,半叶轮带动引风板往复式转动,通过副风道和出风口将热风以扫风的形式配合主风口吹送到前挡玻璃上,加快除雾的进程,相对于现有技术,根据不同的使用方式,可以形成不同的除霜效果,更加便捷,且可以更加高效的除霜,减小热量的流失和浪费。减小热量的流失和浪费。减小热量的流失和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除霜风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前除霜风管领域,具体为一种前除霜风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前除霜风管是安装在车辆前挡风玻璃的底边表面上,通过打开开关后将车内的热量通过风管吹送在前挡玻璃上,对前挡玻璃的内表面进行除霜作用,是现有汽车常见的一项基本功能。
[0003]由于前除霜风管为了不阻挡前挡玻璃的视野范围,通常以平面的形式安装在车头处,这就造成了在风管吹送热量到玻璃表面上时,只能从底部吹出,通过热量的传递在慢慢移动至玻璃顶部,此过程中热量会有较多的流失,导致前挡玻璃的除雾时间增加,并给风管出风口的角度受不同前挡玻璃的弧度的影响,所起到的除雾效果也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前除霜风管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新颖,通过定位后的引风板对出风口吹送的热风进行导向,使其更多的接触玻璃表面,减少热量的流失,同时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引风板做往复的转动,以扫风的形式加快热风吹送到玻璃表面上,以达到更好的除雾效果。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前除霜风管结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安装在车辆前挡玻璃底部的平面上,且安装板底部设有总风道,所述总风道与车辆内部暖气总管连通,所述安装板顶部表面上转动覆盖有引风板,所述安装板的两侧设有带动引风板往复转动的转动机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表面上等距开设有多个主风口,且安装板靠近引风板转动连接处的表面上开设有副风口。<br/>[0007]进一步的,所述引风板内部等距开设有贯穿的出风口,且引风板底部通过波纹管与副风口密封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总风道顶部对应主风口的一侧设有主风道,且主风道固定安装在安装板底部与主风口连通,所述总风道顶部对应副风口的一侧设有主风道,且副风道固定安装在安装板底部与副风口连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主风道和副风道内部均通过电磁阀控制开启和关闭。
[0010]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半叶轮,所述安装板对应引风板两端的转动连接处的外壁上转动安装有半叶轮,且半叶轮与安装板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半叶轮两侧对称设有全叶轮,且全叶轮转动安装在安装板外壁上,两个所述全叶轮与半叶轮交替挤压接触。
[0011]进一步的,所述半叶轮一侧全叶轮的外表面上固定有主动齿轮,且半叶轮另一侧全叶轮的外表面上固定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安装板外壁对应主动齿轮的位置固定有微型电机,且微型电机输出端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前除霜风管结构,包括安装板;主风
口;引风板;出风口;转动机构;微型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半叶轮;全叶轮;总风道;主风道;副风道;副风口。
[0013]1.该一种前除霜风管结构通过转动机构与引风板的配合作用,微型电机带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持续啮合转动,两个全叶轮交替与半叶轮挤压接触,半叶轮带动引风板往复式转动,通过副风道和出风口将热风以扫风的形式配合主风口吹送到前挡玻璃上,加快除雾的进程。
[0014]2.该一种前除霜风管结构通过引风板的单独作用下,对主风口吹出的热风进行引风作用,使主风口送出的热风更充分的接触在前挡玻璃上,减少热量的流失。
[0015]3.该一种前除霜风管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根据不同的使用方式,可以形成不同的除霜效果,更加便捷,且可以更加高效的除霜,减小热量的流失和浪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前除霜风管结构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前除霜风管结构的安装板与风道连接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前除霜风管结构的安装板顶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一种前除霜风管结构的转动机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0]图5为本技术一种前除霜风管结构的转动机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1]图中:1、安装板;2、主风口;3、引风板;31、出风口;4、转动机构;41、微型电机;42、主动齿轮;43、从动齿轮;44、半叶轮;45、全叶轮;5、总风道;51、主风道;52、副风道;6、副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3]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前除霜风管结构,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安装在车辆前挡玻璃底部的平面上,且安装板1底部设有总风道5,所述总风道5与车辆内部暖气总管连通,所述安装板1顶部表面上转动覆盖有引风板3,所述安装板1的两侧设有带动引风板3往复转动的转动机构4,安装板1的安装位置与现有车辆的除霜风口的安装位置和方式相同,通过总风道5将车辆产生的热气从安装板1上的风口送出,通过定位后的引风板3对出风口31吹送的热风进行导向,使其更多的接触玻璃表面,减少热量的流失,同时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引风板3做往复的转动,以扫风的形式加快热风吹送到玻璃表面上,以达到更好的除雾效果。
[0024]本实施例,所述安装板1表面上等距开设有多个主风口2,且安装板1靠近引风板3转动连接处的表面上开设有副风口6,所述引风板3内部等距开设有贯穿的出风口31,且引风板3底部通过波纹管与副风口6密封连接,所述总风道5顶部对应主风口2的一侧设有主风道51,且主风道51固定安装在安装板1底部与主风口2连通,所述总风道5顶部对应副风口6的一侧设有主风道51,且副风道52固定安装在安装板1底部与副风口6连通,所述主风道51和副风道52内部均通过电磁阀控制开启和关闭,主风道51与车辆的安装与现有的除霜风管连接方向相同,通过车辆产生的热量输送至主风道51内部,根据需要开启主风道51和副风
道52内部的电磁阀,将热风由主风口2或者副风口6送出,副风口6通过波纹管与引风板3的出风口31连接和密封。
[0025]本实施例,所述转动机构4包括半叶轮44,所述安装板1对应引风板3两端的转动连接处的外壁上转动安装有半叶轮44,且半叶轮44与安装板1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半叶轮44两侧对称设有全叶轮45,且全叶轮45转动安装在安装板1外壁上,两个所述全叶轮45与半叶轮44交替挤压接触,所述半叶轮44一侧全叶轮45的外表面上固定有主动齿轮42,且半叶轮44另一侧全叶轮45的外表面上固定有从动齿轮43,所述主动齿轮42与从动齿轮43啮合连接,所述安装板1外壁对应主动齿轮42的位置固定有微型电机41,且微型电机41输出端与主动齿轮42固定连接,在需要引风到导风作用时,根据前挡玻璃的弧度,开启微型电机41,通过主动齿轮42与从动齿轮43的啮合,将动能传递给两个全叶轮45,两个全叶轮45与半叶轮44通过叶片挤压转动,带动引风板3转动打开,调节引风板3的角度,从而更好的对主风口2吹出的热风进行引风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除霜风管结构,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安装在车辆前挡玻璃底部的平面上,且安装板(1)底部设有总风道(5),所述总风道(5)与车辆内部暖气总管连通,所述安装板(1)顶部表面上转动覆盖有引风板(3),所述安装板(1)的两侧设有带动引风板(3)往复转动的转动机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除霜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表面上等距开设有多个主风口(2),且安装板(1)靠近引风板(3)转动连接处的表面上开设有副风口(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除霜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板(3)内部等距开设有贯穿的出风口(31),且引风板(3)底部通过波纹管与副风口(6)密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除霜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总风道(5)顶部对应主风口(2)的一侧设有主风道(51),且主风道(51)固定安装在安装板(1)底部与主风口(2)连通,所述总风道(5)顶部对应副风口(6)的一侧设有主风道(51),且副风道(52)固定安装在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浩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翔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