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盖板系统和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332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风盖板系统和汽车,包括盖板本体、进气格栅、排水漏斗、导风管,盖板本体由后至前依次设置有第一导水槽、前挡水墙、第二导水槽、第三导水槽,第一导水槽和第二导水槽通过前挡水墙分开;盖板本体前侧设置通风沉孔,通风沉孔内设置进气孔和排水孔,通风沉孔和进气孔的翻边形成第二导水槽;在第一导水槽两侧设置排水格栅,排水漏斗安装在排水格栅下方,进气格栅安装在通风沉孔上方,导风管连接进气孔。采用轻量化的汽车通风盖板系统,通风盖板下面取消钣金流水槽,有效减轻了汽车的总重和油耗。设有三道导水槽及导水结构,可以在暴雨或雨天上下坡时,将前挡风玻璃淌下的水及时排出去,避免过量雨水进入导风管,甚至进入空调。入空调。入空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风盖板系统和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通风盖板系统和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驾乘舒适性和汽车的能耗经济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通风盖板做为汽车空调的门户,它不仅给新鲜空气进入空调提供通道,过滤树叶石子等杂物,隔绝机舱废气,还要承担导水或排水功能,防止下雨的时候雨水顺着进气口进入空调。传统燃油车的通风盖板下面均设有流水槽钣金,流水槽钣金与前围钣金形成一个密封的空气室。从通风盖板格栅进入的雨水和空气在这个空气室分离,空气从前围板组件的进气口进入空调,雨水从流水槽钣金上的漏水孔排出车外。流水槽钣金重量大会带来油耗增加,流水槽钣金与通风盖板也容易产生密封不良,带来空调异味。另外,部分新能源车型虽然取消了流水槽钣金,但是无法应对暴雨或大雨天上下坡的工况。暴雨时,雨水沿前挡风玻璃流下,冲击通风盖板产生水花飞溅,少部分水可能会翻过挡水墙进入导风管。另外,汽车在下坡时,由于车身姿态的变化,很容易造成超量的雨水进入前盖,甚至进入空调,造成空调内发霉,或损坏空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上述表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风盖板系统和汽车,以解决传统通风盖板重量大、密封性不良、容易漏水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通风盖板系统,包括盖板本体、进气格栅、排水漏斗、导风管,盖板本体由后至前依次设置有第一导水槽、前挡水墙、第二导水槽、第三导水槽,第一导水槽和第二导水槽通过前挡水墙分开;盖板本体前侧设置大凸台,大凸台上设置通风沉孔,通风沉孔内一侧设置进气孔,进气孔向上设置翻边,通风沉孔内另一侧设置排水孔,通风沉孔和进气孔的翻边形成第三导水槽;在第一导水槽两侧设置排水格栅,排水漏斗安装在排水格栅下方,进气格栅安装在通风沉孔上方,导风管连接进气孔。采用轻量化的汽车通风盖板系统,保证空调的进气性能,并保证任何工况下雨水都不会进入空调。通风盖板下面取消钣金流水槽,有效减轻了汽车的总重和油耗。设计有三道导水槽及导水结构,可以在暴雨或上下坡时,将前挡风玻璃淌下的水及时排出去,避免过量雨水进入导风管,甚至进入空调。
[0006]优选的,所述的盖板本体上位于大凸台前侧设置卡条,卡条上安装密封条。避免汽车前部的废气通过大凸台内的进气孔进入空调内。
[0007]优选的,所述的导风管与进气孔连接位置设置密封泡棉。可避免汽车前部的废气通过导风管与进气孔连接位置进入空调。
[0008]优选的,所述的导风管底部设置排水管。
[0009]优选的,所述的前挡水墙从中间到两边高度逐渐降低。
[0010]优选的,所述的前挡水墙上设置软胶条,以确保满足行人保护要求,减小头部碰撞
伤害。
[0011]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导水槽高度从中间到两边逐渐降低。
[0012]优选的,所述的通风沉孔周围设置小沉台,小沉台上设置圆孔,进气格栅上对应设置圆形密封卡扣。
[0013]优选的,所述的进气格栅位于进气孔侧设置为盲孔,另一侧设置为通孔。以便防止雨水落入导风管内,其余部位格栅孔为通孔,以保证空调进气。
[0014]一种汽车,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通风盖板系统。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申请涉及一种通风盖板系统及其汽车,采用轻量化的汽车通风盖板系统,保证空调的进气性能,并保证任何工况下雨水都不会进入空调。通风盖板下面取消了钣金流水槽,有效减轻了汽车的总重和油耗。设计有三道导水槽及导水结构,可以在暴雨或上下坡时,将前挡风玻璃淌下的水及时排出去,避免过量雨水进入导风管甚至进入空调。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通风盖板系统的结构斜视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通风盖板系统的结构分解图;
[0018]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E视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通风盖板系统的结构主视图;
[0020]图5为图4的A

A视图;
[0021]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F视图;
[00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3]1a、第一导水槽;2a、第二导水槽;3a、第三导水槽;1、盖板本体;2、进气格栅;3、排水漏斗;4、卡条;5、导风管;6、密封泡棉;11、玻璃框架;12、前挡水墙;13、侧挡板;14、排水格栅;21、第二侧挡板;22、排水沟;31、大凸台;32、通风沉孔;33、进气孔;34、排水孔;35、小沉台;51、排水管;12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5]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通风盖板系统,包括盖板本体1、进气格栅2、排水漏斗3、导风管5,盖板本体1由后至前依次设置有第一导水槽1a、前挡水墙12、第二导水槽2a、第三导水槽3a,第一导水槽1a和第二导水槽2a通过前挡水墙12分开;盖板本体1前侧设置大凸台31,大凸台31上设置通风沉孔32,通风沉孔32内靠一侧设置进气孔33,进气孔33向上设置翻边,通风沉孔32内另一侧设置排水孔34,通风沉孔32和进气孔33的翻边形成第三导水槽3a;在第一导水槽1a两侧设置排水格栅14,排水漏斗3安装在排水格栅14下方,进气格栅2安装在通风沉孔32上方,导风管5连接进气孔33。盖板本体1采用双色注塑工艺制作,在安装在车上后,盖板本体1的上方被车前盖完全覆盖。以汽车头尾方向为前后方向,车头为前,盖板本体1后侧设置玻璃框架11,玻璃框架11用于安装挡风玻璃的,玻璃
框架11和前挡水墙12之间区域形成第一导水槽1a。在第一导水槽1a两侧设置侧挡板13前挡水墙12两侧设置凹槽121。
[0026]下雨时,雨水顺着车的挡风玻璃和玻璃框架11汇聚到第一导水槽1a内。第一导水槽1a的中间位置高,两侧位置低,雨水通过第一导水槽1a两侧的排水格栅14流出,然后通过排水格栅14两侧的排水漏斗3排出。对于大雨天,当雨水从前挡风玻璃流淌下来时,雨水冲击第一导水槽1a前侧的前挡水墙12,形成水花和水浪,部分水花会翻过前挡水墙12进入盖板本体1前端,然后流入到第二导水槽2a,因此通过第二导水槽2a可很好的将翻过前挡水墙12的雨水排出。当下坡行使时,第一导水槽1a内的积水难以完全通过两侧的排水格栅14排出,部分积水会翻过前挡水墙12,进入第二导水槽2a或溅入第三导水槽3a。对于前挡水墙12的高度按需要设置,前挡水墙12和引擎盖板之间的间隙是空调的进气通道,因此前挡水墙12不能过高,避免影响进气量;但前挡水墙12也不能过低,避免位置过低,水容易翻过前挡水墙12,同时树叶等杂质也容易堵塞空调进气孔。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盖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本体(1)、进气格栅(2)、排水漏斗(3)、导风管(5),盖板本体(1)由后至前依次设置有第一导水槽(1a)、前挡水墙(12)、第二导水槽(2a)、第三导水槽(3a),第一导水槽(1a)和第二导水槽(2a)通过前挡水墙(12)分开;盖板本体(1)前侧设置大凸台(31),大凸台(31)上设置通风沉孔(32),通风沉孔(32)一侧设置进气孔(33),进气孔(33)向上设置翻边,通风沉孔(32)内另一侧设置排水孔(34),通风沉孔(32)和进气孔(33)的翻边形成第三导水槽(3a);在第一导水槽(1a)两侧设置排水格栅(14),排水漏斗(3)安装在排水格栅(14)下方,进气格栅(2)安装在通风沉孔(32)上方,导风管(5)连接进气孔(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盖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本体(1)上位于大凸台(31)前侧设置卡条(4),卡条(4)上安装密封条。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通风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云峰魏勇贠涛
申请(专利权)人: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