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兽用抗IL31抗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9495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12
提供了涉及与犬类IL31和/或猫类IL31结合的长效抗IL31抗体的各种实施方案。此类抗体可用于治疗如犬类、猫类、和马类等伴生动物中IL31诱导的病症的方法中。IL31诱导的病症的方法中。IL31诱导的病症的方法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长效兽用抗IL31抗体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1]本申请要求2020年4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3/014,033和2020年4月2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3/014,549的权益,出于任何目的将它们各自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序列表
[0002]本申请与电子格式的序列表一起提交。序列表以2021年4月21日创建、大小为225Kb的名为2021

04

21_01157

0034

00PCT_ST25.txt的文件提供。将在电子格式的序列表中的信息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分离的长效抗IL31抗体,例如,其与犬类IL31和/或猫类IL31结合;以及所述分离的长效抗IL31抗体的使用方法,例如,治疗例如伴生动物(如犬类、猫类和马类)的IL31诱导的病症或降低细胞的IL31信号传导功能。

技术介绍

[0004]白细胞介素31(IL31)是主要由Th2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并且被认为参与促进皮肤病,如瘙痒和其他形式的过敏性疾病(例如,特应性皮炎)。IL31通过结合其受体和激活下游活性(如JAK1的活化)起作用,并且被认为引起与皮炎和其他障碍相关的许多临床问题。
[0005]伴生动物(如猫、狗和马)患有许多类似于人皮肤病的皮肤病,包括特应性皮炎。然而,所述IL31序列在人、猫、狗与马之间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具有增加的血清半衰期的化合物及方法,所述化合物及方法可特异性地用于结合伴生动物IL31以降低IL31信号传导并治疗IL31诱导的病症,并且可延长给药之间的间隔和/或使得施用的剂量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与犬类IL31结合的长效的分离的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IL31抗体具有增加的血清半衰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IL31抗体包含变体Fc多肽,其中所述抗IL31抗体相对于包含野生型Fc多肽的抗体具有增加的血清半衰期。
[000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与犬类IL31结合的分离的抗体,并且其中所述抗体包含来自伴生动物物种的变体IgG Fc多肽,所述变体IgG Fc多肽能够以相对于所述野生型Fc多肽增加的亲和力与新生儿Fc受体(FcRn)结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结合包含SEQ ID NO:22的氨基酸34

50的表位。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结合包含SEQ ID NO:23的氨基酸序列的表位。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结合包含PSDX1X2KI(SEQ ID NO:45)的氨基酸序列的表位,其中X是任何氨基酸残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X1是疏水性氨基酸。在一些实施方案中,X1选自A、V、I和L。在一些实施方案中,X1选自V和I。在一些实施方案中,X2是亲水性氨基酸。在一些实施方案中,X2选自A、R、K、Q和N。在一些实施方案中,X2选自R和Q。在一些实施方案中,X1是V且X2是R。在一些实施方案中,X1是I并且X2是Q。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
抗体结合包含SEQ ID NO:88的氨基酸序列的表位。
[000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以小于5x10
‑6M、小于1x10
‑6M、小于5x10
‑7M、小于1x10
‑7M、小于5x10
‑8M、小于1x10
‑8M、小于5x10
‑9M、小于1x10
‑9M、小于5x10

10
M、小于1x10

10
M、小于5x10

11
M、小于1x10

11
M、小于5x10

12
M、或小于1x10

12
M的解离常数(Kd)与犬类IL31结合,所述解离常数是通过生物膜层干涉法测量的。
[000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通过STAT

3磷酸化的降低所测量的,所述抗体降低伴生动物物种中的IL31信号传导功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伴生动物物种是犬类(canine)、猫类(feline)或马类(equine)。
[001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通过免疫印迹分析和/或生物膜层干涉法所测定的,所述抗体与猫类IL31或马类IL31结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与单克隆M14抗体竞争结合犬类IL3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与单克隆M14抗体竞争结合猫类IL3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通过免疫印迹分析和/或生物膜层干涉法所测定的,所述抗体不结合人IL31。
[001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是单克隆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是犬源化、猫源化、马源化或嵌合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是嵌合抗体,其包含鼠类可变重链框架区或鼠类可变轻链框架区。
[001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包含重链和轻链,其中:a.所述重链包含CDR

H1序列,所述CDR

H1序列与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的序列同一性、至少90%的序列同一性、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或至少98%的序列同一性;CDR

H2序列,所述CDR

H2序列与SEQ ID NO:2、62、89或87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的序列同一性、至少90%的序列同一性、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或至少98%的序列同一性;和CDR

H3序列,所述CDR

H3序列与SEQ ID NO:3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的序列同一性、至少90%的序列同一性、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或至少98%的序列同一性,并且b.所述轻链包含CDR

L1序列,所述CDR

L1序列与SEQ ID NO:8或SEQ ID NO:63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的序列同一性、至少90%的序列同一性、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或至少98%的序列同一性;CDR

L2序列,所述CDR

L2序列与SEQ ID N0:9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的序列同一性、至少90%的序列同一性、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或至少98%的序列同一性;和CDR

L3序列,所述CDR

L3序列与SEQ ID NO:10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的序列同一性、至少90%的序列同一性、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或至少98%的序列同一性。
[001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包含重链,所述重链包含(a)包含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的CDR

H1,(b)包含SEQ ID NO:2或89的氨基酸序列的CDR

H2,和(c)包含SEQ ID NO:3的氨基酸序列的CDR

H3。
[0014]在一些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与犬类IL31结合的分离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与包含SEQ ID NO:23的氨基酸序列的表位结合,并且其中所述抗体包含来自伴生动物物种的变体IgG Fc多肽,所述变体IgG Fc多肽能够如在低pH下以相对于野生型Fc多肽增加的亲和力与新生儿Fc受体(FcRn)结合。2.一种与犬类IL31结合的分离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与包含PSDX1X2KI(SEQ ID NO:45)的氨基酸序列的表位结合,其中X是任何氨基酸残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的抗体,其中X1是疏水性氨基酸,或X1选自A、V、I和L,或X1选自V和I;且X2是亲水性氨基酸,或X2选自A、R、K、Q和N,或X2选自R和Q。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的抗体,其中X1是V且X2是R,或X1是I且X2是Q。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结合包含SEQ ID NO:88的氨基酸序列的表位。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以小于5x10
‑6M、小于1x10
‑6M、小于5x10
‑7M、小于1x10
‑7M、小于5x10
‑8M、小于1x10
‑8M、小于5x10
‑9M、小于1x10
‑9M、小于5x10

10
M、小于1x10

10
M、小于5x10

11
M、小于1x10

11
M、小于5x10

12
M、或小于1x10

12
M的解离常数(Kd)与犬类IL31结合,所述解离常数是通过生物膜层干涉法测量的。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如通过STAT

3磷酸化的降低所测量的,所述抗体降低伴生动物物种中的IL31信号传导功能。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伴生动物物种是犬类、猫类或马类。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如通过免疫印迹分析和/或生物膜层干涉法所测定的,所述抗体与猫类IL31或马类IL31结合。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与单克隆M14抗体竞争结合犬类IL31。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与单克隆M14抗体竞争结合猫类IL31。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如通过免疫印迹分析和/或生物膜层干涉法所测定的,所述抗体不与人IL31结合。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是单克隆抗体。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是犬源化、猫源化、马源化或嵌合抗体。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是包含鼠类可变重链框架区或鼠类可变轻链框架区的嵌合抗体。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包含重链和轻链,其中:a)所述重链包含CDR

H1序列,所述CDR

H1序列与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至少90%、至少95%或至少98%的序列同一性;CDR

H2序列,所述CDR

H2序列与SEQ ID NO:2、62、89或87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至少90%、至少95%或至少98%的序列同一性;和CDR

H3序列,所述CDR

H3序列与SEQ ID NO:3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至少90%、至少95%或至少98%的序列同一性,并且b)所述轻链包含CDR

L1序列,所述CDR

L1序列与SEQ ID NO:8或SEQ ID NO:63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至少90%、至少95%或至少98%的序列同一性;CDR

L2序列,所述CDR

L2序列与SEQ ID NO:9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至少90%、至少95%或至少98%的
序列同一性;和CDR

L3序列,所述CDR

L3序列与SEQ ID NO:10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至少90%、至少95%或至少98%的序列同一性。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a)重链,所述重链包含(i)包含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的CDR

H1;(ii)包含SEQ ID NO:2或SEQ ID NO:89的氨基酸序列的CDR

H2;和(iii)包含SEQ ID NO:3的氨基酸序列的CDR

H3,或者b)重链,所述重链包含(i)包含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的CDR

H1;(ii)包含SEQ ID NO:62或SEQ ID NO:87的氨基酸序列的CDR

H2;和(iii)包含SEQ ID NO:3的氨基酸序列的CDR

H3。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a)轻链,所述轻链包含(i)包含SEQ ID NO:8的氨基酸序列的CDR

L1;(ii)包含SEQ ID NO:9的氨基酸序列的CDR

L2;和(iii)包含SEQ ID NO:10的氨基酸序列的CDR

L3;或b)轻链,所述轻链包含(i)包含SEQ ID NO:63的氨基酸序列的CDR

L1;(ii)包含SEQ ID NO:9的氨基酸序列的CDR

L2;和(iii)包含SEQ ID NO:10的氨基酸序列的CDR

L3。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还包含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a)SEQ ID NO:4、70或79的可变区重链框架1(HC

FR1)序列;(b)SEQ ID NO:5、71或80的HC

FR2序列;(c)SEQ ID NO:6、72、73或81的HC

FR3序列;(d)SEQ ID NO:7、74、124或82的HC

FR4序列;(e)SEQ ID NO:11、75或83的可变区轻链框架1(LC

FR1)序列;(f)SEQ ID NO:12、76或84的LC

FR2序列;(g)SEQ ID NO:13、77或85的LC

FR3序列;或(h)SEQ ID NO:14、78或86的LC

FR4序列。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a)(i)可变轻链序列,所述可变轻链序列与SEQ ID NO:24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至少90%、至少95%或至少98%的序列同一性;(ii)可变重链序列,所述可变重链序列与SEQ ID NO:25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至少90%、至少95%、或至少98%的序列同一性;或(iii)如(i)中的可变轻链序列和如(ii)中的可变重链序列;或者b)(i)可变轻链序列,所述可变轻链序列与SEQ ID NO:16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至少90%、至少95%或至少98%的序列同一性;(ii)可变重链序列,所述可变重链序列与SEQ ID NO:15或SEQ ID NO:123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至少90%、至少95%、或至少98%的序列同一性;或(iii)如(i)中的可变轻链序列和如(ii)中的可变重链序列;或者c)(i)可变轻链序列,所述可变轻链序列与SEQ ID NO:32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至少90%、至少95%或至少98%的序列同一性;(ii)可变重链序列,所述可变重链序列与SEQ ID NO:33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至少90%、至少95%、或至少98%的序列同一性;或(iii)如(i)中的可变轻链序列和如(ii)中的可变重链序列。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SEQ ID NO:24、SEQ ID NO:16、或SEQ ID NO:32的可变轻链序列。2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SEQ ID NO:25、SEQ ID NO:15、SEQ ID NO:123或SEQ ID NO:33的可变重链序列。2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SEQ ID NO:24的可变轻链序列和SEQ ID NO:25的可变重链序列;SEQ ID NO:16的可变轻链序列和SEQ IDNO:15
或SEQ ID NO:123的可变重链序列;或SEQ ID NO:32的可变轻链序列和SEQ IDNO:33的可变重链序列。2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源自伴生动物的恒定重链区或恒定轻链区。2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变体IgG Fc多肽以比野生型IgG Fc多肽更大的亲和力与FcRn结合,所述亲和力是通过生物膜层干涉法、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或任何蛋白质

蛋白质相互作用工具在约5.0至约6.5范围内的pH下,如在约5.0的pH、约5.2的pH、约5.5的pH、约6.0的pH、约6.2的pH或约6.5的pH下测量的。2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变体IgG Fc多肽以小于5x10
‑6M、小于1x10
‑6M、小于5x10
‑7M、小于1x10
‑7M、小于5x10
‑8M、小于1x10
‑8M、小于5x10
‑9M、小于1x10
‑9M、小于5x10

10
M、小于1x10

10
M、小于5x10
11
M、小于1x10
11
M、小于5x10

12
M或小于1x10

12
M的解离常数(Kd)与FcRn结合,所述解离常数是通过生物膜层干涉法、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或任何蛋白质

蛋白质相互作用工具在约5.0至约6.5范围内的pH下,如在约5.0的pH、约5.5的pH、约6.0的pH或约6.5的pH下测量的。2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变体IgG Fc多肽以相对于野生型Fc多肽增加的亲和力与FcRn结合,并且其中所述抗体蛋白质相对于包含野生型Fc多肽的抗体具有增加的血清半衰期。28.根据前述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
申请(专利权)人:金德雷德生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