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407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包括气袋,在气袋的膨胀和展开状态下,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彼此远离的末端朝向乘员彼此靠拢形成夹角以限制乘员的位移,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不充气区域;第一牵拉元件跨越第一腔体并连接第一腔体的上部和不充气区域以使得第一腔体朝向乘员弯曲提供一级约束,第二牵拉元件跨越第二腔体并连接第一牵拉元件和第二腔体的下方以使得第二腔体朝向乘员弯曲提供二级约束。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通过第一牵拉元件和第二牵拉元件的串联连接形成两次约束,使得气囊充气形成特定姿态,在侧面碰撞过程中限制驾驶员在车辆内侧向运动,有效提升气囊对驾驶员的保护性能。员的保护性能。员的保护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安全气囊,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在侧面碰撞过程中,同排的两座椅(如驾驶员侧座椅/乘员侧座椅)之间需要配置安全气囊(侧气囊),用于缓冲碰撞时驾驶员与乘员的硬接触,可有效降低侧面碰撞过程中驾驶员和乘员的伤害。
[0003]部分车型受限空间环境,比如过低中控台高度甚至无中控台等。侧气囊在这种受限的车身环境中通常难以给乘员提供有力的支撑。此外,当副驾驶座椅无乘员时,侧气囊的支持力不足导致驾驶员在侧碰过程中侧向移动过大,头颈部过度弯曲伤害值超标,即越过图1的界线L,无法发挥气囊对乘员的保护功能。
[0004]现有侧气囊解决方案大体有两个方向,其中之一是采用多腔体设计,该设计相对复杂,带来制造成本增加。另外一种主流方法通过外置多根牵拉元件,形成多区域对拉,使得气囊展开达到特定姿态,有效提升气囊支撑力。多根牵拉元件多区域对拉设计在增加支撑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气袋的重量和设计复杂性,带来制造难度及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侧气囊的成本高昂及支撑力不足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0006]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包括气袋,其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气袋的膨胀和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彼此远离的末端朝向乘员彼此靠拢形成夹角以限制乘员的位移,该气袋提供由相通的对应于第一腔体的第一空腔和对应于第二腔体的第二空腔组成的密闭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不充气区域;柔性牵拉件,其包括第一牵拉元件和第二牵拉元件,其中,第一牵拉元件跨越第一腔体并连接第一腔体的上部和不充气区域以使得第一腔体朝向乘员弯曲提供一级约束,第二牵拉元件跨越第二腔体并连接第一牵拉元件和第二腔体的下方以使得第二腔体朝向乘员弯曲提供二级约束。应该理解,这里的第一腔体对应于实施例中的上腔体和下腔体中的一个,第二腔体对应于实施例中的上腔体和下腔体中的另一个。
[0007]优选地,所述牵拉元件为拉带,所述拉带在气袋的膨胀和展开状态下被拉直。
[0008]优选地,第一牵拉元件通过第一缝线连接在不充气区域上。
[0009]优选地,第二牵拉元件通过第二缝线连接在第一牵拉元件的中部。应该理解,这里的中部并不是指第一牵拉元件的中心,其仅指代第二缝线不位于第一牵拉元件的两端。也就是说,第二缝线的位置可以在第一牵拉元件的非端部的自由区间中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0010]优选地,第二牵拉元件通过紧固件连接在座椅骨架螺栓、气体发生器螺柱、支架螺柱、支架挂钩、座椅骨架挂钩、或座椅骨架锚钩上。
[0011]优选地,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包括第一柔性片和第二柔性片,两者的整个外周缘
通过周边缝线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密闭空腔。
[0012]优选地,第一柔性片和第二柔性片彼此附接在一起形成不充气区域。
[0013]优选地,第一牵拉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周边缝线和不充气区域上。
[0014]优选地,第一牵拉元件的圆弧边缘通过周边缝线连接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左上部。
[0015]优选地,第一腔体对应于乘员的头颈部,第二腔体对应于乘员的胸腹部。实际上,第一腔体也可以对应于乘员的胸腹部,第二腔体也可以对应于乘员的头颈部。
[0016]优选地,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支撑在中控台上。
[0017]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通过第一牵拉元件和第二牵拉元件的串联连接形成两次约束,使得气囊充气形成特定姿态,在侧面碰撞过程中限制驾驶员在车辆内侧向运动,有效提升气囊对驾驶员的保护性能。而且,根据本技术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可以达到提供气囊保护性能的同时简化设计降低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在单假人工况气囊倾倒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沿着图2的线A

A的剖视图;
[0021]图4是图1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图1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局部前视图;
[0023]图6是图2的第一拉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图2的第二拉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0026]参见图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被安装在驾驶座的右侧以有效降低侧面碰撞过程中驾驶员的伤害,其具体包括临近驾驶员头部的第一腔体(上腔体)1和临近驾驶员躯干的第二腔体(下腔体)2。应该理解,这里的驾驶座仅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其甚至可以安装在车辆的其他位置。在气囊展开状态下,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底部可以支撑在中控台上达到特定姿态——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的彼此远离的末端在驾驶员侧靠拢形成夹角,以发挥气囊对驾驶员的保护功能。应该理解,本技术通过对特定姿态的控制可以使得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不需要支撑在中控台上,从而适用于具有过低中控台高度甚至无中控台的空间受限车型。另外,本技术通过对特定姿态的控制还可以有效控制驾驶员在侧碰过程中的侧向移动而确保头颈部不越过界线L。
[0027]如图2

图4所示,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包括第一柔性片3和第二柔性片4,两者的整个外周缘通过周边缝线50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密闭空腔。具体地,如图3所示,密闭空腔由相通的第一空腔51和第二空腔52组成,其中,第一空腔51对应于第一腔体1(参见图1),第二空腔52对应于第二腔体2(参见图1)。
[0028]如图5所示,第一柔性片3和第二柔性片4还具有额外的附接区域53,54,55,即不充
气区域,又被称为死区。应该理解,这里的附接区域53,54,55仅作为示例而非限制,例如只具有一个附接区域55也是可行的,又例如根据需要调节附接区域53,54的位置也是可行的。
[0029]回到图3和图4,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还包括第一牵拉元件,即拉带6和第二牵拉元件,即拉带7,其中,第一拉带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周边缝线50和附接区域55上,第二拉带7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拉带6的中部和驾驶座上,从而提供串联拉带以提供图1所示的特定姿态。应该理解,连接在附接区域55上的牵拉元件并不一定是拉带6,其也可以是拉带7。也就是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拉带7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附接区域55和驾驶座上,拉带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周边缝线50和拉带7的中部。
[0030]如图6所示,第一拉带6大体呈现为扇形,其圆弧边缘61通过周边缝线50连接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左上部(参见图2),其相对的端部62通过第一缝线连接在附接区域55(参见图3)。应该理解,附接区域55的位置大致用于划分上面提到的第一腔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包括:气袋,其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气袋的膨胀和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彼此远离的末端朝向乘员彼此靠拢形成夹角以限制乘员的位移,该气袋提供由相通的对应于第一腔体的第一空腔和对应于第二腔体的第二空腔组成的密闭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不充气区域;柔性牵拉件,其包括第一牵拉元件和第二牵拉元件,其中,第一牵拉元件跨越第一腔体并连接第一腔体的上部和不充气区域以使得第一腔体朝向乘员弯曲提供一级约束,第二牵拉元件跨越第二腔体并连接第一牵拉元件和第二腔体的下方以使得第二腔体朝向乘员弯曲提供二级约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元件为拉带,所述拉带在气袋的膨胀和展开状态下被拉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牵拉元件通过第一缝线连接在不充气区域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牵拉元件通过第二缝线连接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治君陈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汽车智能安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