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减少乘员的突然侧向和向前运动的气囊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196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囊模块(1),特别地是用于机动车辆的气囊模块,以用于在碰撞时以气囊(2)来减少乘员的突然侧向和向前运动,所述气囊在出现事故情况时能够通过气体发生器(14)充气,所述气囊包括主约束室(3)和附加约束室(7),所述主约束室和所述附加约束室通过连通开口(6)相互连接。在此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规定,将所述主约束室设置和设计为在充气状态中约束乘员的侧向运动,并且将所述附加约束室设置和设计为在充气状态中从所述主约束室起至少以一个部分在乘员前延伸,并且约束乘员的至少一个向前运动,其中所述附加约束室和所述主约束室至少部分地相互重叠地布置,使得所述附加约束室和所述主约束室在侧视图中至少部分地前后地形成。形成。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减少乘员的突然侧向和向前运动的气囊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囊模块,特别地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气囊模块,所述气囊模块用于在碰撞时借助气囊来减少乘员的突然侧向和向前运动,所述气囊可在出现事故情况时通过气体发生器充气。

技术介绍

[0002]已知使用气囊模块来减少或限制乘员在侧面或正面碰撞时的运动自由度,所述气囊模块包括气囊,所述气囊可在出现事故情况时通过气体发生器充气。
[0003]在此,除了在充气状态中位于乘员和处在乘员附近的车身或门内饰之间的所谓的侧气囊之外,还越来越多地使用所谓的交互气囊、中心气囊或中室气囊,所述气囊在充气状态中布置在两个并排地位于车辆内的乘员之间。此外,越来越多地使用所谓的门护板气囊和后座侧气囊,其安装在门护板内或车身的后座区域内,并且在侧碰撞以及可能在倾斜载荷(在此,指的是倾斜地定向的前碰撞和侧碰撞,以及涉及相对于车辆主轴线错开地发生的前碰撞) 情况中作为侧气囊工作。
[0004]换言之,在侧碰撞以及可能地在倾斜载荷的情况中,气囊或侧气囊可以布置在乘员侧部以及布置在乘员之间。但是,此类侧气囊特别地在倾斜载荷的情况中仅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保护,因为此类碰撞中,例如两个车辆的碰撞中,不仅作用有侧向力,而且作用有很大的前向力。
[0005]为克服上述缺点,DE 10 2012 216 896 A1公开了一种在机动车辆内使用的气囊,其中所述气囊布置在座椅的靠背内并且包括保持索。在此,在气囊被触发时,保持索导致气囊朝向乘员成形,并且由此减少乘员的侧向和向前运动。但是,通过由保持索导致的气囊的顶侧上室区域沿乘员的方向的成形或弯曲,仅有限地或受限地可实现了可能的前向力的直接接收,因为不保证直接地支撑乘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气囊模块,通过所述气囊模块即使在可能的侧向力和前向力的相互作用时也将乘员保持在其座椅内。换言之,由于侧碰撞或可能的倾斜载荷情况而处于侧向以及可能的向前运动中的乘员应被保持在座椅内,或被压回到其乘坐位置中。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基于一种气囊模块,其中气囊包括主约束室和附加约束室,所述主约束室和附加约束室通过连通开口相互连接。
[0008]在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规定,主约束室被设置和设计为在充气状态中约束乘员的侧向运动,并且附加约束室被设置和设计为在充气状态中从主约束室起至少以一个部分在乘员前延伸,并且约束乘员的至少一个向前运动,其中附加约束室和主约束室至少部分地相互重叠地布置,使得附加约束室和主约束室在侧视图中至少部分地前后地形成。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基于以下构思:提供带有主约束室和附加约束室的气囊,
其中主约束室约束或减少乘员的侧向运动,而附加约束室约束或减少乘客的至少一个向前运动。这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将附加约束室和主约束室重叠布置,即在侧视图中至少部分地前后地形成。这意味着,主约束室和附加约束室至少部分地在相对于车辆横向轴线y错开的x

z平面内延伸,使得乘员的侧向间隔开的身体区域,例如一方面肩部区域而另一方面胸部区域或腹部区域可以特别地通过两个室被约束。
[0010]换言之,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附加约束室从减少了侧向运动的主约束室起至少以一个部分在车辆乘员前方展开。此展开可以与车辆竖直轴线成角度地或平行地进行,以及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进行。
[0011]作为变化实施例,将附加约束室设置并且设计为至少以一个部分在乘员前方延伸的特征包括:使附加约束室在其整个长度上在乘员前方延伸。如果附加约束室仅以一个部分在乘员前方延伸,则在此可以涉及连接到连通开口的部分,或涉及形成附加约束室的封闭的端部的部分,这取决于附加约束室是否从主约束室起以沿车辆纵向轴线的方向(向前)或逆着车辆纵向轴线的方向(向后)的方向分量延伸。在后一情况中,在乘员前方延伸的部分通过附加约束室的连接到连通开口上的区域形成,其中附加约束室从主约束室起倾斜地向上和向后延伸。
[0012]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如下构造,即其中附加约束室被设置和设计为在充气状态中从主约束室起以一个部分在乘员前方延伸,并且以另一部分在乘员侧面延伸,并且在此也约束乘员的侧向运动。例如,在上述示例中,即其中附加约束室从主约束室起倾斜地向上和向后延伸,附加约束室的封闭的端部作为另一部分延伸在乘员侧面延伸,并且导致对于侧向运动的附加约束。
[0013]侧视图是沿其中安装有气囊模块的机动车辆的沿车辆横向轴线y的视图。x轴是车辆的纵向轴线。z轴是车辆的竖直轴线。
[0014]在此,附加约束室优选地被设计为使得其端部中的一个在事故情况中在展开和充气的状态下接合在乘员的肩膀或胸部的前方。
[001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构造规定,主约束室在气囊展开和充气状态中包括背对乘员的主约束室外层和朝向乘员的主约束室乘员层,所述主约束室外层和主约束室乘员层通过周向缝相互连接,其中周向缝具有形成连通开口的中断。根据此构造,附加约束室从主约束室中的开口开始,所述开口通过主约束室的周向缝的中断形成。在此典型地规定,附加约束室也具有周向缝,所述周向缝在连通开口的区域内中断。
[0016]然而,连通开口的此构造仅应被理解为是示例的。气囊的每个收缩部可以限定连通开口,所述连通开口将气囊的主约束室和附加约束室相互分开。在此例如也可以规定,连通开口是一体式编织气囊中的收缩部。
[0017]主约束室和附加约束室优选地通过连通开口相互流体连接,使得附加约束室在主约束室几乎被完全填充之后才通过气体发生器被填充,以此在侧面碰撞时首先通过主约束室进行保护,然后在前面碰撞时才通过附加约束室来确保保护。在此应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取决于连通开口的大小,也可以调节节流并且因此可以调节用于填充附加约束室的速度和压力,由此在侧面碰撞中两个室可以用于乘员的保护,但是所述保护是以在时间上错开的方式进行的。
[0018]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附加约束室被设计为软管形,其带有布置在主
约束室的连通开口上的打开的端部和对置的封闭的端部。其优点是,尽管较晚地填充了附加约束室,但是通过将连通开口布置在主约束室的沿气体流动方向与气体发生器对置的侧,附加约束室的填充被设计为在气囊的充气状态下在形状或位置方面尽可能地快。
[0019]换言之,为确保较晚地填充附加约束室,气体发生器和连通开口优选地布置在主约束室的对置地布置的端部上,其中术语“对置”应被理解为从气体发生器沿气体流动方向逸出的气体最后到达主约束室的其中设计有连通开口的区域。
[0020]如果附加约束室是软管形的、带有封闭的端部的附加约束室,则规定了一种封闭的端部与主约束室重叠的构造。
[0021]在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在气体发生器的区域内,主约束室通过内部引入的织物层来构造,使得在气囊充气时通过此类“收缩部”将来自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分为两个气体流,以此确保针对性地并且快速地对主约束室进行填充,同时使附加约束室未被填充。因为由此在空间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模块(1),特别地是用于机动车辆的气囊模块,所述气囊模块(1)用于在碰撞时以气囊(2)来减少乘员的突然侧向和向前运动,所述气囊(2)在出现事故情况时能够通过气体发生器(14)充气,其中,所述气囊(2)包括主约束室(3)和附加约束室(7),所述主约束室(3)和所述附加约束室(7)通过连通开口(6)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约束室(3)被设置和设计为在充气状态中约束乘员的侧向运动,并且所述附加约束室(7)被设置和设计为在充气状态中从所述主约束室(3)起至少以一个部分(71)在乘员前延伸,并且约束乘员的至少一个向前运动,其中,所述附加约束室(7)和所述主约束室(3)至少部分相互重叠地布置,使得所述附加约束室(7)和所述主约束室(3)在侧视图中至少部分地前后地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约束室(3)在所述气囊(2)展开和充气状态中包括背对乘员的主约束室外层(4)和朝向乘员的主约束室乘员层(5),所述主约束室外层(4)和所述主约束室乘员层(5)通过主周向缝(13)相互连接,其中,所述主周向缝(13)具有形成连通开口(6)的中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约束室(3)和所述附加约束室(7)通过所述连通开口(6)相互流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约束室(7)被设计为软管形,其带有布置在所述主约束室(3)的连通开口(6)上的开口的端部(10)和对置的封闭的端部(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模块(1)被设计为在充气状态中软管形的所述附加约束室(7)的封闭的端部(11)逆着行驶方向(17)向乘员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开口(6)形成在所述主约束室(3)的如下区域内,所述区域背对所述气体发生器(14),使得从所述气体发生器(14)沿气体流动方向(20)流出的气体最后到达所述主约束室(3)内形成有所述连通开口(6)的所述区域。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14)和所述连通开口(6)布置在所述主约束室(3)的对置地布置的端部上。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约束室(7)具有纵向延伸,所述纵向延伸限定了可与所述附加约束室(7)相匹配的附加约束室轴线(19),其中所述附加约束室轴线(19)被布置为与安装在机动车辆内的气囊模块的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成20度至70度的角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约束室轴线(19)被布置为与安装在机动车辆内的气囊模块的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成45度的角度。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约束室(7)具有纵向延伸,所述纵向延伸限定了可与所述附加约束室(7)相匹配的附加约束室轴线(19),其中,所述附加约束室轴线(19)平行于安装在机动车辆内的气囊模块的垂直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弗朗西斯卡
申请(专利权)人:ISI汽车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