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轮胎胎圈强度的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228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证轮胎胎圈强度的工艺,属于工程机械轮胎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从胎圈钢丝包布的供料与导开方式、胎圈钢丝包布的隔离胶片的贴合方式以及胎圈钢丝包布的贴合定位方式上进行工艺改进,改善了现有工艺中供料与导开方式导致的胎圈钢丝包布拉伸的问题、隔离胶片使胎圈钢丝包布端点变厚导致压合不密实产生气泡的问题,以及仅靠外端点贴合定位方式导致胎圈钢丝包布宽度与位置存在波动的问题。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艺生产轮胎,可以提升成品轮胎胎圈部质量的符合性,解决了轮胎使用过程中出现早期的圈脱及侧脱质量问题,提高了轮胎整体使用里程。轮胎整体使用里程。轮胎整体使用里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证轮胎胎圈强度的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轮胎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保证轮胎胎圈强度的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工程机械轮胎胎圈部位的胎圈钢丝包布贴合工序存在以下问题:(1)如图1所示,在供料与导开时,是在上料端传输辊轮与贴合端传输辊轮之间安装定滑轮,定滑轮上挂有钢丝,钢丝一端连接平衡配重块,另一端连接导辊且导辊重量大于平衡配重块;并且在导辊一侧安装有接触开关。贴合时,上料端传输辊轮中的主动轮转动上料,当上料端传输辊轮与贴合端传输辊轮之间的胎圈钢丝包布逐渐堆积时,胎圈钢丝包布会在导辊重力作用下向下坠成弧形,直至形成弧度1触发接触开关,上料端传输辊轮的主动轮停止转动,停止上料;随着贴合端的胎圈钢丝包布被逐渐贴合在平鼓上,上料端传输辊轮与贴合端传输辊轮之间堆积的胎圈钢丝包布逐渐托着导辊上移,直至形成弧度2离开接触开关,此时上料端传输辊轮的主动轮继续转动开始上料,然后循环执行此动作。该供料导开方式,导辊自身重量、阻力会对胎圈钢丝包布造成5

6mm的拉伸。(2)如图2所示,在贴合隔离胶片工序,现有的贴合方式是在胎圈钢丝包布的上表面位于胎圈钢丝包布内端点和外端点处分别贴合隔离胶片,且隔离胶片的外侧端点与内端点、外端点对齐,会使得胎圈钢丝包布端点部位整体变厚且过渡不均匀,生产过程中该部位存在压合不密实、气泡的风险,影响轮胎圈部强度。(3)在贴合胎圈钢丝包布时,采用外端点定位方式,即通过定位激光灯标在胎圈钢丝包布外端点的标准位置处进行定位,贴合后胎圈钢丝包布的外端点与该标准位置对齐即可。但该定位方式无法检验胎圈钢丝包布的内端点的位置,因此无法判定胎圈钢丝包布的宽度及内端点位置是否符合标准,导致拉伸后的胎圈钢丝包布内端点未被识别,最终导致成品轮胎胎圈钢丝包布内端点高度降低,使得内外端点高度差变大(如图5所示)。因胎圈钢丝包布是圈部强度保证的重要因素,当胎圈钢丝包布内端点低于设计要求时,会导致轮胎圈部强度降低。
[0003]此外,按照目前的产品出厂的检验标准,无法对胎圈钢丝包布异常问题进行识别,可能存在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的产品流入市场,导致使用过程中出现早期的圈脱及侧脱质量问题,影响轮胎整体使用里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保证轮胎胎圈强度的工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工艺生产轮胎,可以提升成品轮胎胎圈部质量的符合性,解决了轮胎使用过程中出现早期的圈脱及侧脱质量问题,提高了轮胎整体使用里程。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保证轮胎胎圈强度的工艺,(1)胎圈钢丝包布供料与导开时,在上料端传输辊轮与贴合端传输辊轮之间安装有背景抑制光电传感器和两个纠偏导辊,纠偏导辊位于胎圈钢丝包布的两侧,背景抑制光电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2)贴合隔离胶片时,胎圈钢丝包布的
上表面和下表面位于胎圈钢丝包布内端点和外端点处分别贴合有隔离胶片,内端点下表面处的隔离胶片的中心处对应贴合在内端点上,外端点上表面处的隔离胶片的中心处对应贴合在外端点上;内端点上表面处的隔离胶片的外侧端点与胎圈钢丝包布内端点错位设置,外端点下表面处的隔离胶片的外侧端点与胎圈钢丝包布外端点错位设置;(3)贴合胎圈钢丝包布时,先利用定位激光灯标定位胎圈钢丝包布内端点的标准位置,将胎圈钢丝包布内端点贴合在该标准位置处,然后进行胎圈钢丝包布的周向贴合,贴合结束后进行胎圈钢丝包布的接头与压实操作,再利用定位激光灯标定位胎圈钢丝包布外端点的标准位置,确认贴合后的胎圈钢丝包布外端点与该标准位置之间的偏差是否符合预设标准一,若符合则在胎圈钢丝包布外端点上表面处贴合上隔离胶片。
[0006]优选地,还包括胎圈钢丝包布差级检验步骤,对成品轮胎进行X光检测,根据X光图像计算出胎圈钢丝包布的外端点和内端点的位置高度差,若该位置高度差符合预设标准二,则判定该成品轮胎胎圈钢丝包布差级检验合格,否则判定不合格。
[0007]优选地,内端点上表面处的隔离胶片的外侧端点与胎圈钢丝包布内端点错位2

5mm,外端点下表面处的隔离胶片的外侧端点与胎圈钢丝包布外端点错位2

5mm。
[0008]优选地,预设标准一为贴合后的胎圈钢丝包布外端点与标准位置之间的偏差≤2mm。
[000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 本专利技术的工艺在胎圈钢丝包布的供料与导开时,避免了胎圈钢丝包布受导辊重力、阻力影响而导致的胎圈钢丝包布拉伸问题,继而保证了胎圈强度;在胎圈钢丝包布贴合隔离胶片时,隔离胶片与胎圈钢丝包布内外端点错开布置且实现了相对平缓的边部过渡,有利于生产过程中部件压实,降低此处不实导致的脱层质量风险;在胎圈钢丝包布的贴合定位方式上,将胎圈钢丝包布内端点作为定位点,且贴合后结合定位激光灯标及卷尺对胎圈钢丝包布的外端点位置符合性进行确认,避免无法有效识别内外端点贴合位置不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内外端点位置及胎圈钢丝包布宽度的符合性。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工艺生产轮胎,可以提升成品轮胎胎圈部质量的符合性,解决了轮胎使用过程中出现早期的圈脱及侧脱质量问题,提高了轮胎整体使用里程。
[0010]2. 本专利技术对生产的成品轮胎进行X光检测,通过X光图像计算出成品轮胎的胎圈钢丝包布内外端点的高度差,从而判断该高度差是否符合标准,可在产品流入市场前提前识别和控制胎圈钢丝包布异常问题,提升了产品出厂的检验能力,降低了因此导致的产品故障率。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是现有技术中轮胎胎圈钢丝包布的供料与导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轮胎胎圈钢丝包布的供料与导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现有技术中轮胎胎圈钢丝包布的隔离胶片的贴合位置示意图。
[0015]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轮胎胎圈钢丝包布的隔离胶片的贴合位置示意图。
[0016]图5是拉伸前后的胎圈钢丝包布贴合后的内外端点高度差示意图。
[0017]图6是对比例1的轮胎圈部耐久性能测试结果。
[0018]图7是实施例1的轮胎圈部耐久性能测试结果。
[0019]图中,1、胎圈钢丝包布;2、定滑轮;3、钢丝;4、导辊;5、接触开关;6、背景抑制光电传感器;7、纠偏导辊;8、上料端传输辊轮;9、贴合端传输辊轮;10、隔离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对比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保证轮胎胎圈强度的工艺,其特征在于,(1)胎圈钢丝包布供料与导开时,在上料端传输辊轮与贴合端传输辊轮之间安装有背景抑制光电传感器和两个纠偏导辊,纠偏导辊位于胎圈钢丝包布的两侧,背景抑制光电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2)贴合隔离胶片时,胎圈钢丝包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位于胎圈钢丝包布内端点和外端点处分别贴合有隔离胶片,内端点下表面处的隔离胶片的中心处对应贴合在内端点上,外端点上表面处的隔离胶片的中心处对应贴合在外端点上;内端点上表面处的隔离胶片的外侧端点与胎圈钢丝包布内端点错位设置,外端点下表面处的隔离胶片的外侧端点与胎圈钢丝包布外端点错位设置;(3)贴合胎圈钢丝包布时,先利用定位激光灯标定位胎圈钢丝包布内端点的标准位置,将胎圈钢丝包布内端点贴合在该标准位置处,然后进行胎圈钢丝包布的周向贴合,贴合结束后进行胎圈钢丝包布的接头与压实操作,再利用定位激光灯标定位胎圈钢丝包布外端点的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燕龙瞿安业孟庆伟岳振张文杰李魁罐
申请(专利权)人:泰凯英青岛专用轮胎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