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油泵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979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冶金油泵转子,包括内转子,还包括外转子、转轴、快装组件和缓冲组件,转轴内开设有用于内转子快速安装的快装组件,所述快装组件包括通孔、限位块、容腔、连接块、阻尼座和第一弹簧,所述转轴两侧对称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插接有限位块,所述转轴两侧内部对称开设有容腔,所述阻尼座粘接在容腔腔壁内,所述阻尼座另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连接块的第一弹簧,所述连接块另一端粘接在限位块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快装组件,解决了不便于快速对内转子和外转子进行拆卸安装的问题,通过缓冲组件,防止内转子持续撞击外转子内部,造成内转子与外转子的损坏。成内转子与外转子的损坏。成内转子与外转子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冶金油泵转子


[0001]本技术涉及粉末冶金
,特别涉及冶金油泵转子。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货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流方式,目前国内有超过1600万辆卡车活跃在一线。而卡车在运输过程中换挡频繁,对路面的冲击非常大;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司机劳动强度很大。为减轻货车对路面的冲击与降低操作复杂性以提高安全系数,自动变速箱在货车上的应用在国外已占有30%的市场。作为卡车自动变数箱的驱动装置,变速箱油泵转子承受了恶劣的工况,同时为满足与整车同寿命的要求,对产品的精度与材料性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粉末冶金作为一种大批量生产高精度零件的工艺,非常适用于生产卡车自动变速箱油泵转子,因变速箱油泵转子直径在150

180mm之间,是汽车机油泵转子直径的2

3倍;运转压力在1.2Mpa~2.0Mpa之间,机油泵转子的3

5倍。在此同时,需要满足次摆线转子的运转间隙与压力波动性。
[0003]专利号为CN103277308B的专利公布了一种大型变速箱粉末冶金油泵转子,所述油泵转子为椭圆次摆线转子,其粉末冶金组成按重量百分比包括:硬脂酸硼B(C16H35O2)3为0.15%~0.9%;石墨粉为0.3~0.6%;铜(Cu)粉为1.6%~2.0%;硬脂酸锌为0.55%~0.65%;铁粉为余量,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专用材料,满足粉末冶金转子生产工艺要求的低硬度以保证精整性能与运转面光洁度,高强度与高耐磨性以保证转子寿命;采用了椭圆摆线设计增加外转子壁厚,大幅提升了转子压溃强度
[0004]现有的冶金油泵转子存在以下弊端:在对内转子进行安装时,不便于快速将内转子安装在转轴上,在需要对冶金油泵转子的内、外转子进行拆卸维护时,所花费的时间长,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冶金油泵转子,通过快装组件,解决了不便于快速对内转子和外转子进行拆卸安装的问题,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冶金油泵转子,包括内转子,还包括外转子、转轴、快装组件和缓冲组件,转轴内开设有用于内转子快速安装的快装组件,所述快装组件包括通孔、限位块、容腔、连接块、阻尼座和第一弹簧,所述转轴两侧对称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插接有限位块,所述转轴两侧内部对称开设有容腔,所述阻尼座粘接在容腔腔壁内,所述阻尼座另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连接块的第一弹簧,所述连接块另一端粘接在限位块侧壁。
[0008]进一步地,外转子内开设有用于内转子转动的工作腔,工作腔内设置有五组用于内转子保护的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垫板、缓冲垫片、连接柱、底座、凹槽和第二弹簧,所述垫板焊接在工作腔内,所述垫板内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内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用于缓冲的第二弹簧,所述垫板顶部插接有缓冲垫片,所述缓冲垫片底部
一体成型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插接在凹槽内并安装在第二弹簧上;通过缓冲组件,防止内转子持续撞击外转子内部,造成内转子与外转子的损坏。
[0009]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端部转动连接有限位环,限位环内开设有用于限位环转动的螺纹槽;转动限位环,限位环通过螺纹槽在转轴上进行转动,对内转子进行二次固定。
[0010]进一步地,所述容腔内两端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水平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焊接在连接块两端;第一弹簧受力发生形变,连接块两端的滑块随之在滑槽内水平移动,滑槽通过滑块对连接块进行限位,防止连接块的角度发生改变,从而延长第一弹簧的使用寿命。
[0011]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孔口出粘接有密封垫;设置的密封垫防止外部杂质或液体流入容腔内。
[0012]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直径尺寸与限位块的直径尺寸适配;便于限位块的移动也防止外部杂质或液体通过缝隙流入容腔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内转子内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插接有转轴;开设的限位孔便于转轴插接和快装。
[0014]进一步地,所述凹槽槽口处安装有用于连接柱限位的限位片;设置在凹槽槽口的限位片对连接柱限位。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需要快速将内转子安装在转轴上时,推动限位块,将限位块在通孔内向容腔中移动,限位块在移动时推动连接块,连接块受力推动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受力发生形变,连接块两端的滑块随之在滑槽内水平移动,滑槽通过滑块对连接块进行限位,防止连接块的角度发生改变,从而延长第一弹簧的使用寿命,转轴顶部贯穿限位孔后,通孔的位置位于限位孔顶部后,第一弹簧产生的反作用力逆向推动连接块,从而将限位块从通孔内推出,对内转子进行定位,转动限位环,限位环通过螺纹槽在转轴上进行转动,对内转子进行二次固定,通过快装组件,解决了不便于快速对内转子和外转子进行拆卸安装的问题;内转子受到转轴驱动在外转子内的工作腔中转动,内转子撞击工作腔以驱动外转子,内转子在转动时,缓冲垫板受力,缓冲垫片受到撞击后推动连接柱,连接柱在凹槽内移动并推动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凹槽内对第二弹簧底部提供阻尼)受力发生形变并进行减震吸能,产生反作用力逆向推动连接柱,设置在凹槽槽口的限位片对连接柱限位,通过缓冲组件,防止内转子持续撞击外转子内部,造成内转子与外转子的损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冶金油泵转子的主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冶金油泵转子的容腔内部扩展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冶金油泵转子的转轴内部扩展示意图。
[0019]图中:1、外转子;2、工作腔;3、内转子;4、限位孔;5、转轴;6、限位环;7、螺纹槽;8、快装组件;801、通孔;802、限位块;803、密封垫;804、容腔;805、连接块;806、滑槽;807、滑块;808、阻尼座;809、第一弹簧;9、缓冲组件;901、垫板;902、缓冲垫片;903、连接柱;904、底座;905、凹槽;906、第二弹簧;907、限位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1]如图1

3所示,冶金油泵转子,包括内转子3,还包括外转子1、转轴5、快装组件8和缓冲组件9,转轴5内开设有用于内转子3快速安装的快装组件8,所述快装组件8包括通孔801、限位块802、容腔804、连接块805、阻尼座808和第一弹簧809,所述转轴5两侧对称开设有通孔801,所述通孔801内插接有限位块802,所述转轴5两侧内部对称开设有容腔804,所述阻尼座808粘接在容腔804腔壁内,所述阻尼座808另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连接块805的第一弹簧809,所述连接块805另一端粘接在限位块802侧壁。
[0022]其中,外转子1内开设有用于内转子3转动的工作腔2,工作腔2内设置有五组用于内转子3保护的缓冲组件9,所述缓冲组件9包括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冶金油泵转子,包括内转子(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转子(1)、转轴(5)、快装组件(8)和缓冲组件(9),转轴(5)内开设有用于内转子(3)快速安装的快装组件(8),所述快装组件(8)包括通孔(801)、限位块(802)、容腔(804)、连接块(805)、阻尼座(808)和第一弹簧(809),所述转轴(5)两侧对称开设有通孔(801),所述通孔(801)内插接有限位块(802),所述转轴(5)两侧内部对称开设有容腔(804),所述阻尼座(808)粘接在容腔(804)腔壁内,所述阻尼座(808)另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连接块(805)的第一弹簧(809),所述连接块(805)另一端粘接在限位块(802)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冶金油泵转子,其特征在于:外转子(1)内开设有用于内转子(3)转动的工作腔(2),工作腔(2)内设置有五组用于内转子(3)保护的缓冲组件(9),所述缓冲组件(9)包括垫板(901)、缓冲垫片(902)、连接柱(903)、底座(904)、凹槽(905)和第二弹簧(906),所述垫板(901)焊接在工作腔(2)内,所述垫板(901)内部固定安装有底座(904),所述底座(904)内开设有凹槽(90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海雷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旺鑫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