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瘤病毒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6889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26
本申请涉及生物医药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溶瘤病毒及其用途。该溶瘤病毒包括M蛋白和G蛋白;所述M蛋白与SEQ ID NO 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包含在第51位、第221位和第226位的氨基酸取代;所述G蛋白与SEQ ID NO 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包含至少一个氨基酸取代;以及该溶瘤病毒的表达载体、生产该溶瘤病毒的病毒生产细胞、包括该溶瘤病毒的药物组合物;以及上述溶瘤病毒、溶瘤病毒表达载体、病毒生产细胞和/或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本申请提供的溶瘤病毒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治愈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溶瘤病毒及其用途


[0001]本申请涉及生物医药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溶瘤病毒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0002]溶瘤病毒是一类具有复制能力的肿瘤杀伤性病毒,目前已被大众接受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分支。溶瘤病毒能够特异性地靶向感染肿瘤细胞,例如利用肿瘤细胞中抑癌基因的失活或缺陷,从而选择性地感染肿瘤细胞;溶瘤病毒感染肿瘤细胞后,会在肿瘤细胞内大量复制并最终摧毁肿瘤细胞,从而杀死肿瘤细胞。同时,溶瘤病毒还可以提供提高宿主自身抗癌反应所必需的免疫刺激信号,从而吸引更多的免疫细胞来继续杀死残余的肿瘤细胞。
[0003]虽然溶瘤病毒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野生型溶瘤病毒往往会引起机体神经系统炎症等问题,在利用野生型病毒感染肿瘤细胞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致病风险。因此,为进一步推进溶瘤病毒的临床应用,需要对野生型溶瘤病毒进行改造,以获得减毒后的溶瘤病毒。将减毒后的溶瘤病毒用于临床应用,从而降低溶瘤病毒的致病风险,提高溶瘤病毒的安全性。
[0004]然而,在对溶瘤病毒改造的过程中,若仅是对野生型溶瘤病毒随机进行基因修饰,虽然能够降低其毒性,但改造后的溶瘤病毒可能治愈率效果不佳,甚至改造后的溶瘤病毒无法进行包装,不利于推进溶瘤病毒的临床应用。因此,提供一种安全性能良好,同时治愈率高的改造后的溶瘤病毒,对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应用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溶瘤病毒及其用途,本申请提供的溶瘤病毒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治愈率。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溶瘤病毒,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在本申请中,所述溶瘤病毒包括M蛋白和G蛋白;所述M蛋白与SEQ ID NO 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包含在第51位、第221位和第226位的氨基酸取代;所述G蛋白与SEQ ID NO 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包含至少一个氨基酸取代。
[000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M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在第51位的甲硫氨酸突变为精氨酸(M51R);和/或,在第221位的缬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V221F);和/或,在第226位的丝氨酸突变为精氨酸(S226R)。
[000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M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在第51位的甲硫氨酸突变为精氨酸(M51R)。
[00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M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在第221位的缬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V221F)。
[00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M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在第226位的丝氨酸突变为精氨酸(S226R)。
[00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M蛋白具有M51R和V221F的氨基酸取代。
[00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M蛋白具有M51R和S226R的氨基酸取代。
[00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M蛋白具有M51R、V221F和S226R的氨基酸取代。
[00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M蛋白具有V221F和S226R的氨基酸取代。
[00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M蛋白包含如SEQ ID NO 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01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M蛋白包含如SEQ ID NO 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01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M蛋白包含如SEQ ID NO 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01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G蛋白与SEQ ID NO 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包含以下一个或多个位点的氨基酸取代:第438位、第453位、第471位和第487位。
[002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G蛋白与SEQ ID NO 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包含以下一个或多个位点的氨基酸取代:第53位、第141位、第172位、第217位、第232位、第331位、第371位、第436位、第438位、第453位、第471位和第487位。
[002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在第53位的缬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V53I);和/或,在第141位的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A141V);和/或,在第172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酪氨酸(D172Y);和/或,在第217位的赖氨酸突变为谷氨酸(K217E);和/或,在第232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甘氨酸(D232G);和/或,在第331位的缬氨酸突变为丙氨酸(V331A);和/或,在第371位的缬氨酸突变为谷氨酸(V371E);和/或,在第436位的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G436D);和/或,在第438位的苏氨酸突变为丝氨酸(T438S);和/或,在第453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亮氨酸(F453L);和/或,在第471位的苏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T471I);和/或,在第487位的酪氨酸突变为组氨酸(Y487H)。
[002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在第53位的缬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V53I)。
[002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在第141位的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A141V);
[002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在第172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酪氨酸(D172Y);
[002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在第217位的赖氨酸突变为谷氨酸(K217E)
[002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在第232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甘氨酸(D232G);
[002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在第331位的缬氨酸突变为丙氨酸(V331A);
[002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在第371位的缬氨酸突变为谷氨酸(V371E);
[002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在第436位的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G436D);
[003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在第438位的苏氨酸突变为丝氨酸(T438S);
[003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在第453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亮
氨酸(F453L);
[003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在第471位的苏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T471I);
[003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在第487位的酪氨酸突变为组氨酸(Y487H)。
[003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T438S、F453L、T471I和Y487H。
[003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V53I和A141V。
[003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V53I、A141V和D172Y。
[003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V53I、A141V、D172Y和K217E。
[003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V53I、A141V、D172Y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溶瘤病毒,其特征在于,所述溶瘤病毒包括M蛋白和G蛋白;所述M蛋白与SEQ ID NO 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包含在第51位、第221位和第226位的氨基酸取代;所述G蛋白与SEQ ID NO 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包含至少一个氨基酸取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瘤病毒,其特征在于:所述M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在第51位的甲硫氨酸突变为精氨酸(M51R);和/或,在第221位的缬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V221F);和/或,在第226位的丝氨酸突变为精氨酸(S226R)。3.根据权利要求1

2中任一项所述的溶瘤病毒,其特征在于:所述M蛋白包含如SEQ ID NO 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溶瘤病毒,其特征在于:所述G蛋白与SEQ ID NO 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包含以下一个或多个位点的氨基酸取代:第438位、第453位、第471位和第487位。5.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溶瘤病毒,其特征在于:所述G蛋白与SEQ ID NO 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包含以下一个或多个位点的氨基酸取代:第53位、第141位、第172位、第217位、第232位、第331位、第371位、第436位、第438位、第453位、第471位和第487位。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溶瘤病毒,其特征在于: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在第53位的缬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V53I);和/或,在第141位的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A141V);和/或,在第172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酪氨酸(D172Y);和/或,在第217位的赖氨酸突变为谷氨酸(K217E);和/或,在第232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甘氨酸(D232G);和/或,在第331位的缬氨酸突变为丙氨酸(V331A);和/或,在第371位的缬氨酸突变为谷氨酸(V371E);和/或,在第436位的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G436D);和/或,在第438位的苏氨酸突变为丝氨酸(T438S);和/或,在第453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亮氨酸(F453L);和/或,在第471位的苏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T471I);和/或,在第487位的酪氨酸突变为组氨酸(Y487H)。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溶瘤病毒,其特征在于: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选自下组中的任一项:1)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V53I;2)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V53I和A141V;3)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V53I、A141V和D172Y;4)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V53I、A141V、D172Y和K217E;5)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V53I、A141V、D172Y、K217E和D232G;6)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V53I、A141V、D172Y、K217E、D232G和V331A;7)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V53I、A141V、D172Y、K217E、D232G、V331A和V371E;8)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V53I、A141V、D172Y、K217E、D232G、V331A、V371E和G436D;9)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V53I、A141V、D172Y、K217E、D232G、V331A、V371E、G436D和T438S;10)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V53I、A141V、D172Y、K217E、D232G、V331A、V371E、G436D、T438S和F453L;11)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V53I、A141V、D172Y、K217E、D232G、V331A、V371E、G436D、T438S、F453L和T471I;
12)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V53I、A141V、D172Y、K217E、D232G、V331A、V371E、G436D、T438S、F453L、T471I和Y487H;13)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A141V、D172Y、K217E、D232G、V331A、V371E、G436D、T438S、F453L、T471I和Y487H;14)所述G蛋白的氨基酸取代包含D172Y、K217E、D232G、V331A、V371E、G436D、T438S、F453L、T471I和Y4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庆杨何张凡张苏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荣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