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725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溶瘤病毒疫苗及其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肿瘤的药物。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水疱性口炎病毒野生型病毒基质蛋白M进行定点突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溶瘤病毒减毒株。该减毒株可单独作为药物治疗肿瘤,安全性与治愈率均优于野生型病毒及其它已知减毒株。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所述溶瘤病毒减毒株的基础上,通过在减毒株内插入NY‑ESO‑1,还提供了一种可应用在肿瘤治疗中的疫苗。该疫苗治愈率高、生物安全性高。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所述疫苗的基础上,还将疫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应用,提供了一种可高效治疗多类肿瘤的药物;在小鼠的肺癌模型上,治愈率可达到惊人的87.5%,并对大肿瘤也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
技术介绍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1月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肝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等实体瘤依然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癌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尽管目前癌症治疗在手术、化疗、放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迄今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因此,新型治疗手段,即肿瘤免疫治疗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2003年,GiedlinMA提出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stomatitisvirus,VSV)可以作为治疗肿瘤的溶瘤病毒。其原理是它不能与正常细胞中内源性的IFN-β相互作用,只能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中扩增、生长。2009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研究表明:VSV可以作为新的肿瘤疫苗载体促进免疫应答。近年来,VSV的相关研究已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从安全的角度而言,VSV对人类相对安全,目前未见VSV感染人类的案例。VSV是一种原型非节段负链RNA病毒,其大小11kb基因组编码5种蛋白:核衣壳蛋白(N)、磷蛋白(P)、基质蛋白(M)、糖蛋白(G)和大聚合酶蛋白(L)。VSV可表达包括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磷脂酰丝氨酸、唾液糖脂和硫酸类肝素在内的多种细胞表面分子,并可通过此类分子附着细胞表面。具有复制及跨突触速度快,外源基因表达量超高的特点。与目前正在研发的其他溶瘤细胞病毒平台相比,VSV基因组小,容易操作;复制时间更短;有独立的细胞周期;在广泛的细胞系中可快速增长,且具有较高滴度,允许大规模生产;宿主细胞的细胞质复制无转化风险。这种溶瘤细胞病毒不会集成到DNA中,并且经过减毒后可以避免野生型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炎症。因此,VSV在肿瘤免疫治疗上具有很大的潜力。在临床前肿瘤动物模型中,研究发现VSV能显著消除脑部肿瘤,对乳腺癌和骨肉瘤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者通过对VSV对肝癌的抗肿瘤功能及毒副作用的研究发现肝癌荷瘤小鼠的生存期显著增加,且并未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经VSV-GP处理后前列腺癌小鼠的皮下肿瘤及骨转移瘤明显减小;减小黑色素瘤荷瘤小鼠的原位肿瘤及肺转移瘤也得到显著改善。M51RVSV可直接诱导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同时,VSV也可通过调控固有免疫或者获得性免疫进一步影响肿瘤的发展。M51RVSV降低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免疫抑制细胞MDSC、巨噬细胞的浸润,增加CD4+T细胞的浸润,从而减少恶性腹水的形成。VSV能够诱导CD8+特异性T细胞的免疫应答,降低其它免疫抑制细胞的作用,从而增强肿瘤疫苗的疗效。以上研究可见VSV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目前的研究表明,单独使用VSV进行肿瘤免疫治疗时,治疗反应率存在一定的瓶颈,主要与其特异性不足及肿瘤内微环境的抑制作用有关。因此,关于VSV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乳头瘤小鼠模型的研究中发现,VSV联合肿瘤疫苗明显提高了抗肿瘤效应。来自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的ManishR.Patel等人发表了使用JAK/STAT抑制剂(Ruxolitinib)联合VSV-IFNβ对肺癌进行治疗,结果显示,Ruxolitinib联合VSV-IFNβ取得了较好的溶瘤治疗效果。多种细胞因子武装的溶瘤病毒也被用于与CAR-T细胞疗法联合;在异种移植瘤模型中,这种联合策略增强了抗肿瘤活性。目前,一些靶向于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death1,PD-1)及其配体PD-L1(programmeddeathligand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使得免疫治疗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但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患者对PD-1或PD-L1的抗体治疗并不敏感,且大部分敏感患者在治疗后病情并未完全缓解。PD-1或PD-L1抗体治疗应用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水平高、突变负担高及PD-L1表达增加的肿瘤中时,抗肿瘤作用最强。这些响应性肿瘤被称为免疫学上的“热肿瘤”;与之相对的是缺乏响应的“冷肿瘤”。研究显示,“冷肿瘤”无法被PD-1或PD-L1抗体治疗,主要归因于其缺乏肿瘤相关抗原(TAAs)表达和/或呈递、TILs密度低、抑制性免疫细胞亚群(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调节性T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浸润,及缺乏免疫抑制物质(如IL-10、indoleamine-2,3-dioxygenase、CD73、PD-L1和prostaglandinE2)的表达。基于以上研究,将“冷肿瘤”转变为“热肿瘤”成为改善抗PD-1或PD-L1抗体治疗的研究热点。其中,溶瘤病毒是用于增强患者和某些肿瘤类型对PD-1或PD-L1抗体治疗响应的一种理想治疗途径。综上所述,现有研究使得联合使用VSV和PD-1或PD-L1抗体治疗肿瘤成为可能。但在联合使用VSV和PD-1或PD-L1抗体进行肿瘤免疫治疗时,仍然至少存在如下问题:(1)直接将VSV野生株或减毒株与PD-1或PD-L1抗体联合使用,治愈率不高,与单独使用一种疗法相比,效果提升不明显;(2)野生型VSV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目前已知对啮齿类动物具有较强的神经毒性,为临床使用考虑,需要对其进行基因修饰,以进一步降低致病风险,提高治疗有效率;(3)如果随机进行基因修饰,可能导致溶瘤效果不佳,也可能无法成功包装,根本无法制备出重组病毒。因此,提供一种安全性良好、治愈率高的VSV重组病毒,并将其与PD-1或PD-L1抗体或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例如:CTLA-4、LAG-3、TIM-3的抗体等)作为药物联合使用,对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应用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溶瘤病毒疫苗及其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CTLA-4、LAG-3、TIM-3、SIGLEC15的抗体等)联合治疗肿瘤的药物。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溶瘤病毒减毒株制备的抗肿瘤药物或治疗癌症的药物,所述溶瘤病毒减毒株对溶瘤病毒的基质蛋白M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基质蛋白M的基因序列如SEQIDNO3所示;所述药物同时包括溶瘤病毒减毒株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优选的,所述溶瘤病毒减毒株以VSVMuddSummer亚型株为基础,至少进行如下定点基因突变后获得:第51位甲硫氨酸突变为精氨酸;第111位亮氨酸编码碱基敲除;第221位缬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第226位丝氨酸突变为精氨酸。优选的,将所述溶瘤病毒减毒株制备为溶瘤病毒疫苗,再制备为药物。优选的,所述溶瘤病毒疫苗为在所述溶瘤病毒减毒株中插入抗原后制备得到。优选的,所述抗原为特异性肿瘤抗原。优选的,所述抗原为NY-ESO-1、gp33、gp100、TX103、Mucin-1、WT-1、MART-1、MAGEA1、MAGEA3、MAGEA4、MAGEB2、PRAME、SURVIVIN、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溶瘤病毒减毒株制备的抗肿瘤药物或治疗癌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溶瘤病毒减毒株对溶瘤病毒的基质蛋白M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基质蛋白M的基因序列如SEQID NO 3所示;所述药物同时包括溶瘤病毒减毒株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溶瘤病毒减毒株制备的抗肿瘤药物或治疗癌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溶瘤病毒减毒株对溶瘤病毒的基质蛋白M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基质蛋白M的基因序列如SEQIDNO3所示;所述药物同时包括溶瘤病毒减毒株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溶瘤病毒减毒株制备的抗肿瘤药物或治疗癌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溶瘤病毒减毒株以VSVMuddSummer亚型株为基础,至少进行如下定点基因突变后获得:第51位甲硫氨酸突变为精氨酸;第111位亮氨酸编码碱基敲除;第221位缬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第226位丝氨酸突变为精氨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溶瘤病毒减毒株制备的抗肿瘤药物或治疗癌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溶瘤病毒减毒株制备为溶瘤病毒疫苗,再制备为药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溶瘤病毒减毒株制备的抗肿瘤药物或治疗癌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溶瘤病毒疫苗为在所述溶瘤病毒减毒株中插入抗原后制备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溶瘤病毒减毒株制备的抗肿瘤药物或治疗癌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原为特异性肿瘤抗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溶瘤病毒减毒株制备的抗肿瘤药物或治疗癌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原为NY-ESO-1、gp33、gp100、TX103、Mucin-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庆张译文张凡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荣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