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封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6853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变速器密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封保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环形挡板固定在把手前端下方,第一环形圆筒固定在第一环形挡板底部;且第一环形圆筒的前端设有第一开口,第一环形挡板的前端设有第二开口;第二环形挡板底部固定有第二环形圆筒,第二环形圆筒过盈配合连接在第一环形圆筒内;能够在变速器运输过程中,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变速器内部,避免变速器污染;避免在安装驱动轴过程中,变速器油封被驱动轴万向节柄部的花键划伤,而产生漏油问题,彻底避免由于装配过程导致的变速器漏油问题,降低整车故障率,提升整车品质。提升整车品质。提升整车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封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变速器密封
,具体涉及一种油封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油封保护工装包括弹性的开口环板、开口轴套以及手柄;开口环板两侧设有对称的“V”形缺口,外圆的边缘设有台肩,开口轴套下端口部外沿设有凸缘。手柄长度为开口环板外径的1.5

2倍。不足之处在于:该开口环板台肩方向面向轴套,容易与油封端面或者变速器壳体干涉;轴套下端口部外沿设有凸缘不利于油封保护工装的安装;手柄与环板在同一平面,操作者安装油封保护工装时手部容易与变速器壳体接触,操作空间不足,容易磕碰到手部进而受伤;轴套宽度这一关键性尺寸没有描述。
[0003]现有技术中的变速器差速器的油封装配保护工装包括:手柄和保护套。套沿有V型开口。不足之处在于:套沿没有设置台肩,容易变形;套沿没有设置倒角,不利于驱动轴安装;手柄与套沿在同一平面,操作者安装油封保护工装时手部容易与变速器壳体接触,操作空间不足,容易磕碰到手部进而受伤;没有描述筒壁外表面与差速器油封非配合关系(过盈or间隙等),筒壁的深度设计不合理,应该比差速器油封的深度稍长(3

5mm),两者配合关系及筒壁深度严重影响防脱落性。
[0004]现有技术中的传动轴装配工装包括:手柄、桶管和管沿。桶管和桶沿有缺口。不足之处在于:管沿没有设置台肩,容易变形;管沿没有设置倒角,不利于驱动轴安装;手柄与管沿在同一平面,操作者安装油封保护工装时手部容易与变速器壳体接触,操作空间不足,容易磕碰到手部进而受伤;没有描述桶管与差速器油封非配合关系以及桶管的深度,配合关系及桶管的深度严重影响防脱落性。
[0005]现有技术中的油封保护装置包括:环形遮挡板和环形套筒,环形遮挡板和环形套筒设有连贯的缺口以及安装槽和卡位槽。不足之处在于:环形套筒没有设置倒角,不利于驱动轴安装;没有描述环形套筒与差速器油封非配合关系以及环形套筒的深度,配合关系及环形套筒的深度严重影响防脱落性;环形遮挡板无V型结构,拆卸油封保护工装时不利于变形;无把手,安装和拆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油封保护装置,能够在变速器运输过程中,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变速器内部,避免变速器污染;避免在安装驱动轴过程中,变速器油封被驱动轴万向节柄部的花键划伤,而产生漏油问题,彻底避免由于装配过程导致的变速器漏油问题,降低整车故障率,提升整车品质。
[0007]一种油封保护装置,包括油封保护工装1和堵盖2,其中所述油封保护工装1包括第一环形圆筒11、第一环形挡板12和把手13,其中第一环形挡板12 固定在把手13前端下方,第一环形圆筒11固定在第一环形挡板12底部;且第一环形圆筒11的前端设有第一开口114,第一环形挡板12的前端设有第二开口121,且第一开口114与第二开口121连通;所述堵盖2
包括第二环形挡板 21和第二环形圆筒22,其中第二环形挡板21的底部固定有第二环形圆筒22,第二环形圆筒22穿过第一环形挡板12后过盈配合连接在第一环形圆筒11内,且第二环形挡板21配合在第一环形挡板12上;且所述第一环形挡板12上设有左右对称设置的半圆形缺口124。
[0008]所述第一环形圆筒11的底部设有第一倒角111。
[0009]所述第一环形圆筒11内壁上设有若干个圆环112,用于与堵盖2的第二环形圆筒22过盈配合连接。
[0010]所述第一环形挡板12内圈上方设有第二倒角122,外圈上方设有均匀布置的台肩123。
[0011]所述台肩123的个数为四个,第二开口121左侧的第一环形挡板12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台肩123,第二开口121右侧的第一环形挡板12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台肩123。
[0012]所述第二开口121左端上下两个台肩123之间的第一环形挡板12上设有一个半圆形缺口124,第二开口121右端上下两个台肩123之间的第一环形挡板 12上设有另一个半圆形缺口124。
[0013]所述把手13的中轴线向上的延长线能够穿过第一环形圆筒11的中心点,且两个半圆形缺口124相对于把手13中轴线向上的延长线对称设置。
[0014]所述把手13后端设有防滑条132,且防滑条132后端的把手13上设有圆孔131。
[0015]所述把手13通过L形板115固定在第一环形挡板12后端,其中L形板包括固定在一起的第一连接板1151和第二连接板1152,其中第二连接板115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环形挡板12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板1151的一端,第一连接板1151的另一端固定在把手13前端端部;
[0016]所述第二连接板1152与把手13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板1151与第二连接板 1152垂直,且第一连接板1151的长度为10

30mm。
[0017]所述第一环形圆筒11和第一环形挡板12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113。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1)油封保护工装1既可以与堵盖2配套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0020]变速器供货时可以预安装油封保护工装1和堵盖2,安装驱动轴前取下堵盖2即可;或者变速器供货时只带有堵盖2,在生产线上提供可重复使用的油封保护工装1,安装驱动轴前取下堵盖2,安装上油封保护工装1即可安装驱动轴。
[0021](2)安装方便:
[0022]第一环形圆筒11远离第一环形挡板12一侧设第一倒角111,第一倒角111 起始段与油封是间隙配合,可以保证第一环形圆筒11方便的进入变速器油封;同时,第一环形挡板12靠近把手13一侧设有第二倒角122,可以保证驱动轴3 方便的进入第一环形圆筒11。
[0023](3)自持牢靠、变形较小
[0024]驱动轴安装工位设置1个操作者,如果油封保护工装1安装到变速器油封上后自持不牢靠,则需要增加1个操作者,其中一个操作者扶着油封保护工装 1,另一个操作者两手安装驱动轴,因此油封保护工装1自持牢靠非常重要。本技术通过以下几个措施加以保证:(i)第一环形圆筒11与变速器油封主唇、防尘唇为小过盈配合;(ii)第一环形圆筒11和第一环形挡板12连接处设有加强筋113;(iii)第一环形挡板12靠近把手13一侧的外沿上设
有台肩123;加强筋113和台肩123可以增加刚度,同时第一环形圆筒11与变速器油封主唇、防尘唇为小过盈配合,确保油封保护工装1自持牢靠,同时确保在安装驱动轴 3过程中,油封保护工装1不易变形。
[0025](4)保护可靠
[0026]第一环形圆筒11与变速器油封主唇、防尘唇为小过盈配合,油封保护工装 1安装到油封上后,第一开口114和第二开口121接近闭合,可以360度保证驱动轴的花键、卡簧无法接触到油封,同时“(3)自持牢靠、变形较小”中提到变形较小,因此油封保护工装1可以对变速器油封提供可靠保护。
[0027](5)操作空间充足
[00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封保护工装(1)和堵盖(2),其中所述油封保护工装(1)包括第一环形圆筒(11)、第一环形挡板(12)和把手(13),其中第一环形挡板(12)固定在把手(13)前端下方,第一环形圆筒(11)固定在第一环形挡板(12)底部;且第一环形圆筒(11)的前端设有第一开口(114),第一环形挡板(12)的前端设有第二开口(121),且第一开口(114)与第二开口(121)连通;所述堵盖(2)包括第二环形挡板(21)和第二环形圆筒(22),其中第二环形挡板(21)的底部固定有第二环形圆筒(22),第二环形圆筒(22)穿过第一环形挡板(12)后过盈配合连接在第一环形圆筒(11)内,且第二环形挡板(21)配合在第一环形挡板(1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圆筒(11)的底部设有第一倒角(1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圆筒(11)内壁上设有若干个圆环(112),用于与堵盖(2)的第二环形圆筒(22)过盈配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挡板(12)内圈上方设有第二倒角(122),外圈上方设有均匀布置的台肩(12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肩(123)的个数为四个,第二开口(121)左侧的第一环形挡板(12)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台肩(123),第二开口(121)右侧的第一环形挡板(12)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立辉林小凤魏长城刘越张益智郝能伟于东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