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密电池顶盖极柱孔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4265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精密电池顶盖极柱孔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待加工件放置在冲压模具内并位于下模板的上方,并使得待加工顶盖片上的待加工孔位对应在下模冲头的正上方,并对待加工顶盖片进行固定,该精密电池顶盖极柱孔成型工艺从产品起始端杜绝了顶盖片极柱孔毛刺对电芯顶盖造成的安全隐患,极大的提高了终端用户使用的安全性,同时,精密电池顶盖极柱孔成型工艺提高了电芯顶盖电阻测试的直通率,又因减少了一步成型工序,降低了电池顶盖的生产成本。池顶盖的生产成本。池顶盖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密电池顶盖极柱孔成型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精密电池顶盖极柱孔成型工艺
,具体为一种精密电池顶盖极柱孔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急剧消耗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我国大力发展的新能源动力电池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储能设备等产品。动力电池电芯顶盖的安全性对新能源行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0003]电芯顶盖片是电芯顶盖重要组成部分,顶盖片成型主要工艺为冲裁,通过冲裁制作的产品不可避免的产生毛刺,冲孔后产品在冲裁方向上依次形成塌角区、光亮带和向下毛刺区,落料后产品在冲裁方向上依次形成向上毛刺区、光亮带和塌角区。为避免盖板外圈形成向下毛刺,盖板冲压方向不能改变,因此极柱孔的不可避免产生向下毛刺,顶盖片极柱孔的毛刺会刺破密封圈,通电后产生尖端放电,电弧击穿密封圈,造成短路和气密性下降;另外,极柱孔的毛刺脱落后也会造成短路,顶盖片的毛刺严重影响到了电芯顶盖安全性,当下解决毛刺的方法是震抛工序或者拍毛刺工序。震抛和拍毛刺可以去除比较大的毛刺,仍然存在较小的毛刺。大的毛刺对电芯造成的影响在顶盖组装后的电阻测试中及时发现,影响较小,较小的毛刺对电芯造成的影响在顶盖组装环节以及电芯出厂环节都难以发现,给终端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此两种方式不仅不能杜绝毛刺对电芯顶盖造成的安全风险,还因增加制作工序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动力电池生产成本也严重影响了新能源车取代燃油车的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密电池顶盖极柱孔成型工艺,解决以下技术问题:该精密电池顶盖极柱孔成型工艺从产品起始端杜绝了顶盖片极柱孔毛刺对电芯顶盖造成的安全隐患,极大的提高了终端用户使用的安全性,同时,精密电池顶盖极柱孔成型工艺提高了电芯顶盖电阻测试的直通率,又因减少了一步成型工序,降低了电池顶盖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电池安全性能,同时也提升了电动汽车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对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精密电池顶盖极柱孔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将待加工件放置在冲压模具内并位于下模板的上方,并使得待加工顶盖片上的待加工孔位对应在下模冲头的正上方,并对待加工顶盖片进行固定;
[0008]步骤二:通过外力推动上模座向下运动,从而使得上垫板上的上夹板连同上模冲头向下运动,进而使得上模冲头在待加工顶盖片的顶部冲出直径为1.0mm的初始孔;
[0009]步骤三:将待加工顶盖片上直径为1.0mm的初始孔移动至下模冲头的正上方,并对
待加工顶盖片进行固定;
[0010]步骤四:再次通过外力推动上模座向下运动,使得脱料板对待加工顶盖片进行下压,进一步的使得下模板对下夹板内的下模弹簧进行下压,此时下模冲头穿过下模板并对直径为1.0mm的初始孔进行再次冲孔,从而形成极柱孔。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和吸尘器,所述上模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垫板,所述上垫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夹板,所述上夹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止挡板,所述止挡板的底固定连接有脱料板,所述上夹板的顶部贯穿设置有上模冲头,所述上模冲头的底端从上至下依次贯穿止挡板和脱料板并延伸至脱料板的外部,所述下模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垫板,所述下垫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夹板,所述下夹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的顶部贯穿设置有落料管,所述落料管的底端依次贯穿下夹板、下垫板和下模座并延伸至下模座的外部。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夹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冲头,所述下模冲头的顶端贯穿下模板并延伸至下模板的外部,所述止挡板的一侧贯穿设置有管道,所述管道的一端依次贯穿脱料板并延伸至脱料板的外部。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夹板的内部设置有上模弹簧。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夹板的内部且位于下模冲头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下模弹簧。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该精密电池顶盖极柱孔成型工艺从产品起始端杜绝了顶盖片极柱孔毛刺对电芯顶盖造成的安全隐患,极大的提高了终端用户使用的安全性,同时,精密电池顶盖极柱孔成型工艺提高了电芯顶盖电阻测试的直通率,又因减少了一步成型工序,降低了电池顶盖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电池安全性能,同时也提升了电动汽车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对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冲压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上模座;2、上垫板;3、上夹板;4、止挡板;5、上模冲头;6、脱料板;7、下模板;8、下夹板;9、下垫板;10、下模座;11、下模冲头;12、下模弹簧;13、落料管;14、吸尘器;15、管道;16、上模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精密电池顶盖极柱孔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2]步骤一:将待加工件放置在下模板7的上方,并使得待加工顶盖片上的待加工孔位
对应在下模冲头11的正上方,并对待加工顶盖片进行固定;
[0023]步骤二:通过冲压机推动上模座1向下运动,从而使得上垫板2上的上夹板3连同上模冲头5向下运动,进而使得上模冲头5在待加工顶盖片的顶部冲出直径为1.0mm的初始孔,此时的下模板7压缩下模弹簧12,并且下模冲头11贯穿下模板7并插入管道15的内部,由于此时的待加工顶盖片并不位于下模冲头11的上方,因此不会对待加工顶盖片进行冲孔,废料从落料管13的内部落下;
[0024]步骤三:将待加工顶盖片上直径为1.0mm的初始孔移动至下模冲头11的正上方,并对待加工顶盖片进行固定;
[0025]步骤四:再次通过冲压推动上模座1向下运动,使得脱料板6对待加工顶盖片进行下压,进一步的使得下模板7对下夹板8内的下模弹簧12进行下压,直至下夹板8与下模板7相接触,而下模弹簧12处于压缩状态,此时下模冲头11穿过下模板7并对直径为1.0mm的初始孔进行再次冲孔,从而形成极柱孔,与此同时,打开吸尘器14产生吸力,并将冲下的废料通过管道15吸出。
[0026]通过向上冲压出的极柱孔,能够使得极柱孔毛刺方向向上,就可以杜绝极柱孔上的毛刺刺破密封圈,使得通电后产生尖端放电,电弧击穿密封圈,造成短路和气密性下降,同时能够避免极柱孔的毛刺脱落,造成短路。
[0027]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密电池顶盖极柱孔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待加工件放置在冲压模具内并位于下模板(7)的上方,并使得待加工顶盖片上的待加工孔位对应在下模冲头(11)的正上方,并对待加工顶盖片进行固定;步骤二:通过外力推动上模座(1)向下运动,从而使得上垫板(2)上的上夹板(3)连同上模冲头(5)向下运动,进而使得上模冲头(5)在待加工顶盖片的顶部冲出直径为1.0mm的初始孔;步骤三:将待加工顶盖片上直径为1.0mm的初始孔移动至下模冲头(11)的正上方,并对待加工顶盖片进行固定;步骤四:再次通过外力推动上模座(1)向下运动,使得脱料板(6)对待加工顶盖片进行下压,进一步的使得下模板(7)对下夹板(8)内的下模弹簧(12)进行下压,此时下模冲头(11)穿过下模板(7)并对直径为1.0mm的初始孔进行再次冲孔,从而形成极柱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电池顶盖极柱孔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10)和吸尘器(14),所述上模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垫板(2),所述上垫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夹板(3),所述上夹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止挡板(4),所述止挡板(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文君檀毛叶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力翔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