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中心出水机构的主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6806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中心出水机构的主轴,其包括有钢筒,钢筒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钢筒内设有转子,转子内穿设有中空的拉杆,转子的前端设有与拉杆相连接的刀柄,刀柄内开设有刀柄水道,后轴承组件的上端固定有后盖,转子的上端位于后盖内,后盖的上端固定有油缸座,油缸座内设有能够上下滑动的油缸,油缸内设有活塞,活塞的中心处设有活塞杆,拉杆的上端穿过活塞杆,油缸座的上端固定有尾盖,尾盖内开设有入水通道,尾盖内设有旋转接头组件,旋转接头组件设于入水通道与拉杆的上端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旋转接头组件集成于主轴内部,同时避免旋转接头组件承受应力,进而提高主轴整体性能。进而提高主轴整体性能。进而提高主轴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中心出水机构的主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主轴,尤其涉及一种内置中心出水机构的主轴。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主轴设备领域中,为使机床在有限的行程内减少干涉位置,从而加工更大尺寸的零部件,通常要求主轴具备中心出水功能,但是现有中心出水主轴中的旋转接头一般裸露外置,相关机构请参见公开号为CN210789254U、名称为“中孔水冷高速电主轴旋转接头支撑结构”的中国专利公开文献,其中记载了:
[0003]“支撑套3固定连接在电主轴后部的气缸外壳上,所述的支撑套后端面上开始有安装圆孔32,所述的安装圆孔的直径大于旋转接头4的直径,在孔内开设有两道密封圈槽,两道密封圈槽内均安装有密封圈,旋转接头与密封圈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的旋转接头上的排水口5位于支撑套之外”。
[0004]此类机构中,旋转接头裸露于主轴外侧,该旋转接头不仅会造成主轴轴身偏长,难以与现有机床进行匹配,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会承担一些应力,长时间应用条件下,容易发生冷却液渗漏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将旋转接头组件集成于主轴内部,同时避免旋转接头组件承受应力,进而提高主轴整体性能的内置中心出水机构的主轴。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内置中心出水机构的主轴,其包括有钢筒,所述钢筒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所述前轴承座内设有前轴承组件,所述后轴承座内设有后轴承组件,所述钢筒内设有转子,所述转子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前轴承组件和所述后轴承组件,所述转子内穿设有中空的拉杆,所述所述转子的前端设有与所述拉杆相连接的刀柄,所述刀柄内开设有刀柄水道,所述后轴承组件的上端固定有后盖,所述转子的上端位于所述后盖内,所述后盖的上端固定有油缸座,所述油缸座内设有能够上下滑动的油缸,所述油缸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中心处设有活塞杆,所述拉杆的上端穿过所述活塞杆,所述油缸座的上端固定有尾盖,所述尾盖内开设有入水通道,所述尾盖内设有旋转接头组件,所述旋转接头组件设于所述入水通道与所述拉杆的上端之间,当所述油缸内注入的液压油驱使所述活塞和所述拉杆向上运动时,所述旋转接头组件连通于所述入水通道与所述拉杆的上端之间,所述入水通道注入的冷却水依次经由所述入水通道、所述旋转接头组件、所述拉杆和所述刀柄水道进行输送。
[0008]优选地,所述油缸的上端固定有油缸盖,所述活塞设于所述油缸盖与所述油缸形成的液压腔内。
[0009]优选地,所述油缸的前侧设有松刀限位盘和松刀拖盘,所述松刀拖盘与所述油缸
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松刀限位盘与所述转子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松刀拖盘的内环端形成有锁紧环,所述锁紧环位于所述松刀限位盘的下方,当所述主轴执行松刀动作时,向所述活塞的上方空腔注入液压油,以驱使所述活塞和所述拉杆向下运动,在液压油的反作用力驱使下,推动所述油缸和所述松刀拖盘上升,直至所述锁紧环与所述松刀限位盘相互锁紧,当所述主轴执行夹刀动作时,向所述活塞的下方空腔注入液压油,以驱使所述活塞和所述拉杆向上运动,在液压油的反作用力驱使下,推动所述油缸和所述松刀拖盘下降,直至所述松刀拖盘与所述松刀限位盘分离。
[0010]优选地,所述后盖的上端固定有第一液压接头和第二液压接头,所述第一液压接头与所述活塞的上方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液压接头与所述活塞的下方空腔相连通。
[0011]优选地,所述前轴承座的下端固定有前轴承压板,所述前轴承压板的下端固定有防尘环,所述防尘环的下端固定有环喷板,所述转子的外侧固定有转子外套和前防水盖,所述转子外套与所述前轴承压板、所述防尘环和所述环喷板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前防水盖位于所述转子外套的下方,所述前防水盖与所述环喷板之间形成有气封间隙,所述后盖、所述钢筒、所述前轴承座、所述前轴承压板和所述防尘环内开设有依次连通的气封气道,所述后盖的上端开设有气道接头,所述气道接头、所述气封气道、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气封间隙依次连通,所述气道接头注入的气流由所述气封间隙穿出并形成环形气封。
[0012]优选地,所述环喷板的下端边缘处形成有环形储气稳压腔,所述环形储气稳压腔与所述气封气道相连通,所述环喷板的下端面开设有过气槽,所述过气槽连通于所述环形储气稳压腔与所述第一间隙之间。
[0013]优选地,所述环喷板的下端面开设有多个过气槽,多个过气槽沿所述环喷板的周向均匀分布。
[0014]优选地,所述后盖的侧部开设有调节孔,所述后盖内设有动平衡调节环,所述动平衡调节环套设于所述转子上且二者固定连接,所述动平衡调节环的外侧设有调节螺孔,所述调节螺孔与所述调节孔对齐设置。
[0015]优选地,所述转子上固定有转子铁芯、前平衡环和后平衡环,所述前平衡环和后平衡环分设于所述转子铁芯的两端。
[0016]优选地,所述转子铁芯内开设有四个磁导向槽口,相邻两个磁导向槽口之间的所述转子铁芯内嵌设有多个磁钢片。
[0017]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内置中心出水机构的主轴中,所述钢筒前后端的轴承组件、所述转子、所述拉杆和油缸组件形成主轴的基本构造,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在所述油缸座的上端固定有尾盖,在所述尾盖中内置有旋转接头组件,同时在所述尾盖内开设有入水通道,并在所述主轴执行夹刀动作时,所述活塞和所述拉杆向上运动并将所述旋转接头组件连通于所述入水通道与所述拉杆的上端之间,此时利用所述入水通道注入的冷却水依次经由所述入水通道、所述旋转接头组件、所述拉杆和所述刀柄水道向外排出,进而实现了对所述刀柄以及刀头部分的水冷功能。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不仅实现了中心出水冷却功能,还通过将所述旋转接头组件内置于所述尾盖中的方式,将旋转接头组件集成于主轴内部,同时避免旋转接头组件在使用过程中承受应力,有助于提高主轴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主轴的剖视图一;
[0019]图2为主轴的剖视图二;
[0020]图3为主轴后端局部剖视图一;
[0021]图4为转子的结构图;
[0022]图5为转子的剖视图;
[0023]图6为环喷板的结构图;
[0024]图7为主轴后端局部剖视图二;
[0025]图8为主轴后端局部剖视图三;
[0026]图9为挡水环的结构图;
[0027]图10为挡水环的剖视图;
[0028]图11为后防水盖的结构图;
[0029]图12为后防水盖的剖视图;
[0030]图13为挡水密封环的结构图;
[0031]图14为环形压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0033]实施例一
[0034]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内置中心出水机构的主轴,结合图1至图6所示,其包括有钢筒1,所述钢筒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前轴承座2和后轴承座3,所述前轴承座2内设有前轴承组件20,所述后轴承座3内设有后轴承组件30,所述钢筒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中心出水机构的主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钢筒(1),所述钢筒(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前轴承座(2)和后轴承座(3),所述前轴承座(2)内设有前轴承组件(20),所述后轴承座(3)内设有后轴承组件(30),所述钢筒(1)内设有转子(4),所述转子(4)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前轴承组件(20)和所述后轴承组件(30),所述转子(4)内穿设有中空的拉杆(7),所述所述转子(4)的前端设有与所述拉杆(7)相连接的刀柄(70),所述刀柄(70)内开设有刀柄水道(71),所述后轴承组件(30)的上端固定有后盖(9),所述转子(4)的上端位于所述后盖(9)内,所述后盖(9)的上端固定有油缸座(8),所述油缸座(8)内设有能够上下滑动的油缸(83),所述油缸(83)内设有活塞(80),所述活塞(80)的中心处设有活塞杆(800),所述拉杆(7)的上端穿过所述活塞杆(800),所述油缸座(8)的上端固定有尾盖(6),所述尾盖(6)内开设有入水通道(63),所述尾盖(6)内设有旋转接头组件(69),所述旋转接头组件(69)设于所述入水通道(63)与所述拉杆(7)的上端之间,当所述油缸(83)内注入的液压油驱使所述活塞(80)和所述拉杆(7)向上运动时,所述旋转接头组件(69)连通于所述入水通道(63)与所述拉杆(7)的上端之间,所述入水通道(63)注入的冷却水依次经由所述入水通道(63)、所述旋转接头组件(69)、所述拉杆(7)和所述刀柄水道(71)进行输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中心出水机构的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83)的上端固定有油缸盖(830),所述活塞(80)设于所述油缸盖(830)与所述油缸(83)形成的液压腔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中心出水机构的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83)的前侧设有松刀限位盘(81)和松刀拖盘(82),所述松刀拖盘(82)与所述油缸(83)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松刀限位盘(81)与所述转子(4)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松刀拖盘(82)的内环端形成有锁紧环(820),所述锁紧环(820)位于所述松刀限位盘(81)的下方,当所述主轴执行松刀动作时,向所述活塞(80)的上方空腔注入液压油,以驱使所述活塞(80)和所述拉杆(7)向下运动,在液压油的反作用力驱使下,推动所述油缸(83)和所述松刀拖盘(82)上升,直至所述锁紧环(820)与所述松刀限位盘(81)相互锁紧,当所述主轴执行夹刀动作时,向所述活塞(80)的下方空腔注入液压油,以驱使所述活塞(80)和所述拉杆(7)向上运动,在液压油的反作用力驱使下,推动所述油缸(83)和所述松刀拖盘(82)下降,直至所述松刀拖盘(82)与所述松刀限位盘(81)分离。4.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农乃昌郭李佳何海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爱贝科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