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轴后部防水防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57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主轴后部防水防尘结构,其包括:一本体设有第一容槽、一环凸肋、一第一端面及一环凹槽;一转动轴设有第二螺合部及一第一周面;一精密螺帽设有一第二端面;一后盖与该精密螺帽具有一第一间隙,该第一间隙呈L形迂回路径状,该后盖设有第一套合部、一第二容槽、一第三端面及一第四端面;一封设件凹设有一第二套合部,该第二套合部供该第一套合部相容设,该第二套合部与该第一套合部之间设有一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连通该第一间隙,该第二间隙呈U形迂回路径状;该第二套合部设有一凸伸部。伸部。伸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轴后部防水防尘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与一主轴后部防水防尘结构有关,尤指一种主轴后部防水防尘结构中,该后盖与该精密螺帽之间具有该第一间隙,该第一间隙呈L形迂回路径状,该第一套合部与该第二套合部之间设有该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呈U形迂回路径状,该液体由该第二间隙及该第一间隙进入该主轴后部防水防尘结构内部的机率即减少。

技术介绍

[0002]按先前所知,此亦为本人所申请的专利前案,常见的主轴后部防水防尘结构结构,如中国台湾专利案号:107110781,证书号:I647034,中国申请号:201810386354.2,专利名称:主轴后部防水防尘结构,该专利案结构在于:一第一本体10,该第一本体10组设于各式工具机或各式加工母机上,该第一本体一端设有第一端面100,该第一本体内设有第一容槽11,该第一容槽11呈贯穿槽状,该第一端面10处设有第一套合部12;一转动轴20,该转动轴20枢设于该第一本体10的该第一容槽11内,该转动轴20于该第一容槽11内快速转动,该转动轴20一端设有第一螺合部21,该第一螺合部21呈外螺纹状;一第一精密螺帽组40,该第一精密螺帽组40螺合于该第一螺合部21处,该第一精密螺帽组40包括一第一精密螺帽41;该第一精密螺帽41设有第二端面410,该第二端面410与该第一端面100相对正,该第二端面410与该第一端面410间具有一小间隙,该第一精密螺帽41设有第二螺合部411,该第二螺合部411供该第一螺合部21相穿设及相螺合,该第二螺合部411呈内螺纹状,该第二端面410处环设有第二套合部412,该第二套合部412与该第一本体10的该第一套合部12相套合,使该第二端面410与该第一端面100间之间隙呈迂回路径状。
[0003]但此常见主轴后部防水防尘结构的缺点在于:
[0004]1、请辅以图8所示,该第二套合部412与该第一套合部12相套合,仅使该第二端面410与该第一端面100之间的间隙呈迂回路径状,仅由该第一本体10及该第一精密螺帽41构成该迂回路径,该迂回路径即较为单调而易进入。
[0005]2、请辅以中国台湾公报的图2所示,该第一精密螺帽组40有别于一般常用或常见的精密螺帽结构,该第一精密螺帽组40需另外加工订制,使该第二端面410处环设有第二套合部412,该第一精密螺帽组40的成本即大为增加。
[0006]有鉴于上述常见结构的缺点,本专利技术人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制造、生产及设计经验,终于有一能解决常见弊端的主轴后部防水防尘结构的产品问世。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本专利技术的主轴后部防水防尘结构中,该后盖与该精密螺帽之间具有该第一间隙,该第一间隙呈L形迂回路径状,该第一套合部与该第二套合部之间设有该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呈U形迂回路径状,该液体或该切削液由该第二间隙及该第一间隙的二迂回路径进入该主轴后部防水防尘结构内部而造成损坏的机率即大为减少。
[0008]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主轴后部防水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0009]一本体,该本体内设有第一容槽,该第一容槽贯穿该本体,该第一容槽成圆槽状,该本体一端凸设有一环凸肋,该环凸肋呈圆环体状,该环凸肋设有一第一端面,该第一端面呈平面状,该环凸肋的外周面环设有一环凹槽;
[0010]一转动轴,该转动轴枢设于该第一容槽内,该转动轴设有第二螺合部,该第二螺合部呈外螺纹状,该转动轴的外周面设有一第一周面;
[0011]一环体,该环体套设于该环凹槽处;
[0012]一精密螺帽,该精密螺帽与该转动轴相组设或相螺设,该精密螺帽随该转动轴转动,该精密螺帽螺合于该第二螺合部处,该精密螺帽一端设有一第二端面;
[0013]一后盖,该后盖与该本体相组设,该环体及该精密螺帽隐于该后盖内,该精密螺帽枢设于该本体及该后盖内,该后盖与该精密螺帽具有一第一间隙,该第一间隙呈L形迂回路径状,该后盖一端设有第一套合部,该第一套合部的剖面略呈阶梯形凸块状,该第一套合部的外周面由内往外方向依序环设有一第二周面、一第三周面及一第四周面,该第二周面的直径大于该第三周面,该第三周面的直径大于该第四周面;
[0014]该后盖设有一第二容槽,该第二容槽贯穿该后盖,该第二容槽呈圆槽状,该转动轴穿伸于该第二容槽内,该第二容槽面向该本体处设有一第三端面及一第四端面,该第三端面与该第一端面相对正,该第三端面与该第一端面之间略具一间隙或不具有间隙,该第四端面与该第二端面相对正,该第一间隙的部份路径位于该第四端面与该第二端面之间;
[0015]一封设件,该封设件与该转动轴相组设,该后盖部份隐于该封设件内,该封设件一端凹设有一第二套合部,该第二套合部供该第一套合部相容设,该第二套合部与该第一套合部之间设有一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连通该第一间隙,该第二间隙呈U形迂回路径状,该第二套合部的剖面与该第一套合部相配合,该第二套合部的剖面略呈阶梯形凹槽状;
[0016]该第二套合部的内周面由外往内部方向依序环设有一第五周面、一第六周面及一第七周面,该第五周面的直径大于该第六周面的直径,该第六周面的直径大于该第七周面的直径,该第五周面与该第二周面相对正,该第六周面与该第三周面相对正,该第七周面与该第四周面相对正,该第二间隙的部份路径位于该第二周面与该第五周面之间、该第三周面与该第六周面之间及该第四周面与该第七周面之间;
[0017]该第二套合部设有一凸伸部,该凸伸部容设于该第二容槽内,该凸伸部位于该第一周面与该第二容槽之间,该第二间隙的部份路径位于该凸伸部的外周面与该第二容槽的内周面之间。
[0018]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功效在于:该后盖与该精密螺帽之间具有该第一间隙,该第一间隙呈L形迂回路径状,该第一套合部与该第二套合部之间设有该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呈U形迂回路径状,该液体或该切削液由该第二间隙及该第一间隙的二迂回路径进入该主轴后部防水防尘结构内部而造成损坏的机率即大为减少。该精密螺帽为一般常用的精密螺帽结构,无须另外特别订制,相较于如中国台湾专利案号的主轴后部防水防尘结构,即降低制造该主轴后部防水防尘结构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主轴后部防水防尘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主轴后部防水防尘结构后盖的侧视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2的A

A处的剖视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主轴后部防水防尘结构封设件的侧视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4的B

B处的剖视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主轴后部防水防尘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主轴后部防水防尘结构的上视图。
[0026]图8是本专利技术图7的C

C处的剖视图。
[0027]图9是本专利技术图8的D处的放大图。
[0028]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视放大图。
[0029]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剖视放大图。
[0030]图12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轴后部防水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内设有第一容槽,该第一容槽贯穿该本体,该第一容槽成圆槽状,该本体一端凸设有一环凸肋,该环凸肋呈圆环体状,该环凸肋设有一第一端面,该第一端面呈平面状,该环凸肋的外周面环设有一环凹槽;一转动轴,该转动轴枢设于该第一容槽内,该转动轴设有第二螺合部,该第二螺合部呈外螺纹状,该转动轴的外周面设有一第一周面;一环体,该环体套设于该环凹槽处;一精密螺帽,该精密螺帽与该转动轴相组设或相螺设,该精密螺帽随该转动轴转动,该精密螺帽螺合于该第二螺合部处,该精密螺帽一端设有一第二端面;一后盖,该后盖与该本体相组设,该环体及该精密螺帽隐于该后盖内,该精密螺帽枢设于该本体及该后盖内,该后盖与该精密螺帽具有一第一间隙,该第一间隙呈L形迂回路径状,该后盖一端设有第一套合部,该第一套合部的剖面略呈阶梯形凸块状,该第一套合部的外周面由内往外方向依序环设有一第二周面、一第三周面及一第四周面,该第二周面的直径大于该第三周面,该第三周面的直径大于该第四周面;该后盖设有一第二容槽,该第二容槽贯穿该后盖,该第二容槽呈圆槽状,该转动轴穿伸于该第二容槽内,该第二容槽面向该本体处设有一第三端面及一第四端面,该第三端面与该第一端面相对正,该第三端面与该第一端面之间略具一间隙或不具有间隙,该第四端面与该第二端面相对正,该第一间隙的部份路径位于该第四端面与该第二端面之间;一封设件,该封设件与该转动轴相组设,该后盖部份隐于该封设件内,该封设件一端凹设有一第二套合部,该第二套合部供该第一套合部相容设,该第二套合部与该第一套合部之间设有一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连通该第一间隙,该第二间隙呈U形迂回路径状,该第二套合部的剖面与该第一套合部相配合,该第二套合部的剖面略呈阶梯形凹槽状;该第二套合部的内周面由外往内部方向依序环设有一第五周面、一第六周面及一第七周面,该第五周面的直径大于该第六周面的直径,该第六周面的直径大于该第七周面的直径,该第五周面与该第二周面相对正,该第六周面与该第三周面相对正,该第七周面与该第四周面相对正,该第二间隙的部份路径位于该第二周面与该第五周面之间、该第三周面与该第六周面之间及该第四周面与该第七周面之间;该第二套合部设有一凸伸部,该凸伸部容设于该第二容槽内,该凸伸部位于该第一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嘉财
申请(专利权)人:御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