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EPP模具油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6800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EPP模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EPP模具油路结构,包括底板和侧板,底板内设有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侧板内设有第三油路和第四油路,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交叉设置,第三油路和第四油路交叉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油路结构简单且合理,通过均匀的油温加热来生产EPP产品,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产品一体成型的效果。一体成型的效果。一体成型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EPP模具油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EPP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EPP模具油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市面上洗衣机等底部的防护措施一般采用待产品生产出来后通过人工将塑料底板等用胶带缠绕四周以固定到底座产品上,以此来满足底座产品的运输和保护作用,比如防磨损防受潮等。而在这种传统的包装垫生产工艺中,一般会采用蒸汽加热的方式在模具中形成产品,但这种方式不太均匀且不易受控,并且存在着一定的浪费能耗、高成本、效果不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能够通过改善模具的油路结构以满足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提高所生产的产品质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新型EPP 模具油路结构。技术方案如下: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EPP模具油路结构,包括底板和侧板,底板内设有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侧板内设有第三油路和第四油路,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交叉设置,第三油路和第四油路交叉设置。
[0005]通过多个油路交叉设置,提高热量传递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减少热量的损耗,提高EPP产品一次成型的效果。
[0006]优选的,第一油路入口处设有第一进油管,第一油路出口处设有第一出油管,第二油路入口处设有第二进油管,第二油路出口处设有第二出油管,第三油路入口处设有第三进油管,第三油路出口处设有第三出油管,第四油路入口处设有第四进油管,第四油路出口处设有第四出油管。
[0007]优选的,第一出油管靠近第二进油管设置,第二进油管靠近第一出油管设置,第二出油管靠近第一进油管设置,第四进油管靠近第三出油管设置。
[0008]通过将出油管靠近进油管设置,避免由于管路太长导致管路末端的油温可能发生降低而产生温差。
[0009]优选的,第一油路、第二油路、第三油路和第四油路内均设有温度检测装置。
[0010]每个油路内均设有温度检测装置,以防某一油路内较大的温度变化而不能及时察觉应对,从而产生温差导致EPP产品的成型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0011]优选的,底板和侧板的外表面均设有隔热涂层。降低了热量的损耗。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所的油路结构简单且合理,通过均匀的油温加热来生产EPP产品,能大大提高产品一体成型的效果,提高EPP产品在应用于运输货物时的保护作用,降低蒸汽成本,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0013]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
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其中:
[0014]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EPP模具油路结构的俯视图;
[0015]图2为图1的主视图;
[0016]图3为图2的另一种状态的主视图。
[0017]附图标记:1、第一进油管;2、第二进油管;3、第三进油管;4、第四进油管;5、第二出油管;6、第一出油管;7、第四出油管;8、第三出油管;9、第一油路;10、第二油路;11、第三油路;12、第四油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 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0019]如图1~3所示,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包括正方形底板和四个四周的侧板,底板内设有第一油路9和第二油路10,第一油路9 和第二油路10交叉设置,第一油路9沿横向螺旋设置,第二油路10 沿纵向螺旋设置,第一油路9的入口处设有第一进油管1,第二油路 10的入口处设有第二进油管2,第一油路9的出口处设有第一出油管 6,第二油路10的出口处设有第二出油管5,并且第二出油管5靠近第一进油管1设置,第一出油管6靠近第二进油管2设置,如此设置保证了底板油路分布的均匀性,提高了油温加热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避免了由于油路设置较长而导致的末端油路温度降低产生温差。
[0020]本实施例中,侧板内竖向设有螺旋状第三油路11,横向设有螺旋状第四油路12,第三油路11的入口处设有第三进油管3,第四油路12的入口处设有第四进油管4,第三油路11的出口处设有第三出油管8,第四油路12的出口处设有第四出油管7,第三出油管8靠近第四进油管4设置,如此交叉螺旋设置同样避免了由于油路设置较长而导致的末端油路温度降低产生温差。
[0021]本实施例中,第一油路9、第二油路10、第三油路11和第四油路12内均设有温度检测装置,如若检测到某条油路内温度发生较大幅度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稍大的温差对EPP产品的成型造成影响;并且,底板和侧板的外表面均设有隔热涂层,不但可以增强保温性能以降低热量的损耗,还可以延长EPP模具油路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结构简单且合理,通过均匀设置的油路提高了EPP 产品一次成型的效果,降低了蒸汽的使用成本。
[0022]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的技术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的本
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0023]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EPP模具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内设有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所述侧板内设有第三油路和第四油路,所述第一油路和所述第二油路交叉设置,所述第三油路和所述第四油路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油路、所述第二油路、所述第三油路和所述第四油路内均设有温度检测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EPP模具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路入口处设有第一进油管,所述第一油路出口处设有第一出油管,所述第二油路入口处设有第二进油管,所述第二油路出口处设有第二出油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世川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启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