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PS聚苯乙烯底板产品生产工艺及聚苯乙烯底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321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聚苯乙烯产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EPS聚苯乙烯底板产品生产工艺及聚苯乙烯底板,主要步骤包括模具设计、模型制作、模具铸造、CNC加工、镜面抛光、内置油路加工、模具组装等,相较于传统的EPS聚苯乙烯产品成型工艺,本技术方案中,对模具表面的油路进行了重新设计,相邻的两条油路之间的距离为5.5mm,该宽度既防止两条油路之间距离太近导致温度过高,又能够防止距离过远导致受热不均匀,同时,在蒸汽加热后还对模具内部直接进行油温加热,大大提高了产品一次成型的效果,进而提高了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应用于运输物品时的保护作用,同时还能够节约附件材料,以及降低了后道人工加工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EPS聚苯乙烯底板产品生产工艺及聚苯乙烯底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苯乙烯产品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EPS聚苯乙烯底板产品生产工艺及聚苯乙烯底板。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洗衣机下垫包装方案是采用产品生产出来后人工把塑料底板用胶带四周固定到底座产品上,以此来满足底座产品的运输保护作用。传统的包装垫生产工艺中,采用了蒸汽加热的方式来在模具中形成产品,经过长时间的生产工作,认为该方式存在着一定的浪费原料、高成本、效果不够好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EPS聚苯乙烯底板产品生产工艺及聚苯乙烯底板,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对EPS聚苯乙烯产品生产工艺的改进来提高产品本身的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EPS聚苯乙烯产品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计算机设计EPS模具;S2:根据产品需求选用相应材质及厚度的板材,并依照设计的模具尺寸切割出模具内腔凸模及凹模各板面板材;S3:采用CNC加工的方式对S2中切割出的凸模和凹模进行加工;S4:对凹模的上表面进行镜面抛光;S5:对凹模的下表面上油路进行加工设计;S6:将凸模和凹模进行组装,并将EPS原料经过处理后填充进模腔内,随后将模具锁紧;S7:采用蒸汽对S6中锁紧的模具进行加热,随后对模具内部采用油路加热;S8:将S7中加热完成的模具进行表面快速水冷;S9:对S8中完成水冷的模具进行脱模成型。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EPS聚苯乙烯产品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选用厚度为3~7mm的厚铝板材原料。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EPS聚苯乙烯产品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采用数控激光切割机床自动切割出模具内腔凸模及凹模各板面板材。进一步地,在步骤S7中,蒸汽加热的条件为固穿6~7s、压力1.3~1.5bar,移穿6~8s、压力1.3~1.5bar,双面7~8s、压力1.3~1.5bar。进一步地,在步骤S7中,油路加热的油温为200℃。进一步地,在步骤S5中,设计出的油路呈“井”字形均匀排列设置,且相邻的两条油路之间的距离为5~6mm。在步骤S8中,模具表面水冷的时间为10~50s。一种通过上述EPS聚苯乙烯生产工艺生产的聚苯乙烯底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正面设置有型腔,所述底板的背面设置有结皮面。本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传统的EPS聚苯乙烯产品成型工艺,本技术方案中,对模具表面的油路进行了重新设计,相邻的两条油路之间的距离为5.5mm,该宽度既防止两条油路之间距离太近导致温度过高,又能够防止距离过远导致受热不均匀,同时,在蒸汽加热后还对模具内部直接进行油温加热,大大提高了产品一次成型的效果,进而提高了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应用于运输物品时的保护作用,同时还能够节约附件材料,以及降低了后道人工加工的成本。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EPS聚苯乙烯产品生产工艺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聚苯乙烯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聚苯乙烯底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型腔、3-结皮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这种EPS聚苯乙烯底板产品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采用计算机设计EPS模具;第二步:根据产品需求选用相应材质及厚度的板材,并依照设计的模具尺寸切割出模具内腔凸模及凹模各板面板材;第三步:采用CNC加工的方式对S2中切割出的凸模和凹模进行加工;第四步:对凹模的上表面进行镜面抛光;第五步:对凹模的下表面上油路进行加工设计;第六步:将凸模和凹模进行组装,并将EPS原料经过处理后填充进模腔内,随后将模具锁紧;第七步:采用蒸汽对第六步中锁紧的模具进行加热,随后对模具内部采用油路加热;第八步:将第七步中加热完成的模具进行表面快速水冷;第九步:对第八步中完成水冷的模具进行脱模成型。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步中,选用厚度为5mm的厚铝板材原料。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步中,采用数控激光切割机床自动切割出模具内腔凸模及凹模各板面板材。在本实施例中,在第四步中,蒸汽加热的条件为固穿6s、压力1.4bar,移穿7s、压力1.4bar,双面7s、压力1.4bar。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七步中,油路加热的油温为200℃。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五步中,设计出的油路呈“井”字形均匀排列设置,且相邻的两条油路之间的距离为5.5mm。在本实施例中,在第八步中,模具表面水冷的时间为30s。由此完成了生产一种EPS聚苯乙烯产品,相较于传统的EPS聚苯乙烯产品成型工艺,本技术方案中,对模具表面的油路进行了重新设计,相邻的两条油路之间的距离为5.5mm,该宽度既防止两条油路之间距离太近导致温度过高,又能够防止距离过远导致受热不均匀,同时,在蒸汽加热后还对模具内部直接进行油温加热,大大提高了产品一次成型的效果,进而提高了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应用于运输物品时的保护作用,同时还能够节约附件材料,以及降低了后道人工加工的成本。如图2、3所示,这种通过上述EPS聚苯乙烯产品生产工艺生产的聚苯乙烯底板,包括底板1,底板1的正面设置有型腔2,底板1的背面设置有结皮面3,通过该方法一次成型的聚苯乙烯底板1,结构牢固,强度高,能够满足底座产品运输的保护需求,同时还可以节约附件材料成本和后道的人工加工成本。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EPS聚苯乙烯产品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采用计算机设计EPS模具;/nS2:根据产品需求选用相应材质及厚度的板材,并依照设计的模具尺寸切割出模具内腔凸模及凹模各板面板材;/nS3:采用CNC加工的方式对S2中切割出的凸模和凹模进行加工;/nS4:对凹模的上表面进行镜面抛光;/nS5:对凹模的下表面上油路进行加工设计;/nS6:将凸模和凹模进行组装,并将EPS原料经过处理后填充进模腔内,随后将模具锁紧;/nS7:采用蒸汽对S6中锁紧的模具进行加热,随后对模具内部采用油路加热;/nS8:将S7中加热完成的模具进行表面快速水冷;/nS9:对S8中完成水冷的模具进行脱模成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EPS聚苯乙烯产品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计算机设计EPS模具;
S2:根据产品需求选用相应材质及厚度的板材,并依照设计的模具尺寸切割出模具内腔凸模及凹模各板面板材;
S3:采用CNC加工的方式对S2中切割出的凸模和凹模进行加工;
S4:对凹模的上表面进行镜面抛光;
S5:对凹模的下表面上油路进行加工设计;
S6:将凸模和凹模进行组装,并将EPS原料经过处理后填充进模腔内,随后将模具锁紧;
S7:采用蒸汽对S6中锁紧的模具进行加热,随后对模具内部采用油路加热;
S8:将S7中加热完成的模具进行表面快速水冷;
S9:对S8中完成水冷的模具进行脱模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EPS聚苯乙烯产品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选用厚度为3~7mm的厚铝板材原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EPS聚苯乙烯产品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采用数控激光切割机床自动切割出模具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世川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启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