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胶囊自动封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83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封口设备技术领域,茶胶囊自动封口机,该封口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能够步进式旋转的转盘,转盘上呈中心对称均布有若干个工装座,转盘外侧依次设有容器上料装置、茶叶下料装置、无纺布上料装置、无纺布封合装置、铝膜上料封合装置和出料装置;其中,无纺布上料装置包括放料轴和收料轴,收料轴用于回收无纺布裁切封合后所剩的余料,放料轴和收料轴之间设有若干导辊,用于对无纺布的输送进行驱动及导向,并使得无纺布构成一条途径无纺布封合装置的工位区域的送料路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助于解决现有无纺布输送结构简单,不具备余料回收功能的问题。回收功能的问题。回收功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茶胶囊自动封口机


[0001]本技术涉及封口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茶胶囊自动封口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设备智能化的进步,泡茶也慢慢被机械代替,目前市场上有非常多的自动泡茶机出现,而与自动泡茶机相配套使用的茶胶囊也越来越多。在泡茶机中,往往利用设备将茶胶囊的上下表面戳破,进而将水由上至下导入茶胶囊内对茶叶进行充泡。在茶胶囊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用于承装干燥的颗粒状的茶叶的壳体进行盛装,然后进行封口。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2010878699.7公开的茶胶囊设备及其系统,其中,该茶胶囊生产设备包括进给单元,包括基座和开设于基座上用于固定茶胶囊的承载机构;加料单元,设置在茶胶囊的进给路径中,用于提供盛装有茶叶的第一半成品茶胶囊;吸料单元,包括具有环形设置的切刀部的切断机构和真空发生机构,所述切断机构能够抵接在所述第一半成品茶胶囊的开口端缘以切断其开口端缘处的茶叶,所述真空发生机构具有环设在吸料机构外周的抽风通道以将被切断的茶叶抽走、以形成第二半成品茶胶囊;以及封口单元,具有无纺布封装装置和铝膜封装装置,以能够依序将无纺布和铝膜封装于第二半成品茶胶囊上以形成茶胶囊。
[0003]上述技术方案中,其无纺布的输送结构相对简单,且不具备余料回收功能,容易因无纺布裁切后边角料的堆积,影响无纺布的裁切封装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茶胶囊自动封口机,有助于解决现有无纺布输送结构简单,不具备余料回收功能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0006]茶胶囊自动封口机,该封口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能够步进式旋转的转盘,转盘上呈中心对称均布有若干个工装座,转盘外侧依次设有容器上料装置、茶叶下料装置、无纺布上料装置、无纺布封合装置、铝膜上料封合装置和出料装置;其中,无纺布上料装置包括放料轴和收料轴,收料轴用于回收无纺布裁切封合后所剩的余料,放料轴和收料轴之间设有若干导辊,用于对无纺布的输送进行驱动及导向,并使得无纺布构成一条途径无纺布封合装置的工位区域的送料路径。
[000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0008]本技术通过在无纺布上料装置上设置放料轴和收料轴,收料轴用于回收无纺布余料,使得无纺布在裁切封合后能够及时将余料转移,避免在裁切封合工位区域堆积,影响加工质量,从而解决现有无纺布输送结构简单,不具备余料回收功能的问题。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使得无纺布的输送更加平稳可靠,所述放料轴和收料轴之间的无纺布输送路径上设有张紧调节结构。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方便无纺布的拆装,所述放料轴和收料轴上采用气涨轴。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方便收集成品及使得设备结构更加紧凑,部件之间的衔接更加高效,所述出料装置包括位于转盘外侧的出料轨道,出料轨道外侧端延伸至机架外部。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精准地自动化出料,所述出料轨道与转盘之间设有摆臂组件和顶升组件,顶升组件位于转盘底部设有能够竖直升降的推杆,用于将移动至该工位处的成品进行顶升,摆臂组件设有夹持结构,能够将顶升后的成品夹持输送至出料轨道内侧端上方并放料。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根据是否合格对产品进行自动筛分,所述转盘上设有用于检测产品是否合格的检测装置;所述出料轨道内侧端一侧设有用于容纳次品的收纳盒,收纳盒一侧设有转运组件,转运组件具有能够水平移动的转运架,且转运架上设有能够沿水平轴翻转的接料环,接料环能够将摆臂组件放料处掉落的次品转运至收纳盒中。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实施例中茶胶囊自动封口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16]图3为容器下料装置与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无纺布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无纺布上料路径的简易示意图;
[0019]图6为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注:1、机架;11、工作台;12、转盘;121、工装座;122、转盘电机;2、容器上料装置;3、茶叶下料装置;4、无纺布上料装置;41、主板;42、放料轴;43、收料轴;44、固定导辊;45、驱动辊;46、送料电机;47、活动导辊;5、无纺布封合装置;6、铝膜上料封合装置;7、出料装置;71、摆臂组件;72、顶升组件;73、转运组件;74、出料轨道;75、收纳盒;76、支撑架;8、无纺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茶胶囊自动封口机,用于将茶叶等重量份装填入容器中,并利用无纺布8及铝膜对容器开口进行双重封合,形成茶胶囊。
[0023]该封口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主要起承载支撑作用。本实施例中的机架1包括底座和防护罩,防护罩位于底座上端,用于封闭主要作业空间,从而保持作业环境的稳定,减少粉尘杂质等污染物的影响。
[0024]结合图2,机架1上设有工作台11,工作台11具体为水平的板体结构,工作台11上设有能够步进式旋转的转盘12,结合图3,转盘12上呈中心对称均布有12个工装座121,工装座121为中空的圆筒结构,其固定安装在转盘12外沿处,每个工装座121内部中空结构形成用于容纳容器竖直放置的竖直通孔,转盘12底部连接有转盘电机122,转盘电机122的输出端连接有减速器、分度盘等传动元件,使得转盘电机122能够驱动转盘12进行步进式旋转,每转动一次,各工装座121向后端旋转一个工位。
[0025]转盘12外侧依次设有容器上料装置2、茶叶下料装置3、无纺布上料装置4、无纺布
封合装置5、铝膜上料封合装置6和出料装置7。
[0026]进一步的,容器为顶部开口的杯体结构,结合图3所示,所述容器上料装置2能够将堆叠状态的容器逐一向下放入位于其正下方工位处的工装座121上,容器上料装置2系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0027]茶叶下料装置3位于容器上料装置2后端,其主要通过多个称重组件对茶叶进行分料称重,然后逐一将达标重量的茶叶向下输送至位于其正下方工位处的容器中,完成茶叶的装填。茶叶下料装置3系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0028]茶叶下料装置3后端设有无纺布上料装置4和无纺布封合装置5,两者协同作用,用于对装填好茶叶的容器进行第一次封合操作。其中,无纺布封合装置5系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0029]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5所示,无纺布上料装置4包括主板41、放料轴42、收料轴43、固定导辊44、驱动辊45、送料电机46和活动导辊47。具体的,主板41为底部固设于工作台11上的竖直板体结构,其主要起承载支撑作用。放料轴42和收料轴43上下间隔枢接于主板41的侧壁上,且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茶胶囊自动封口机,其特征在于,该封口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能够步进式旋转的转盘,转盘上呈中心对称均布有若干个工装座,转盘外侧依次设有容器上料装置、茶叶下料装置、无纺布上料装置、无纺布封合装置、铝膜上料封合装置和出料装置;其中,无纺布上料装置包括放料轴和收料轴,收料轴用于回收无纺布裁切封合后所剩的余料,放料轴和收料轴之间设有若干导辊,用于对无纺布的输送进行驱动及导向,并使得无纺布构成一条途径无纺布封合装置的工位区域的送料路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胶囊自动封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轴和收料轴之间的无纺布输送路径上设有张紧调节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茶胶囊自动封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轴和收料轴上采用气涨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帆黄海鹏林永安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致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