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车辆偏置碰撞安全性、可维修性的防撞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7513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46
一种提高车辆偏置碰撞安全性、可维修性的防撞梁,包括横梁及吸能盒,横梁在其长向上对称设置两处中部成弧区和两处边部成弧区,两处中部成弧区外凸部位为软区,边部成弧区至横梁同侧端部为小偏置碰对应区,软区强度为横梁其它部位强度的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车辆偏置碰撞安全性、可维修性的防撞梁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安全部件,特别是一种提高车辆偏置碰撞安全性、可维修性的防撞梁。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的安全性能是消费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中保研在2017年正式发布了小偏置碰撞测试及评价规程,小偏置碰与壁障接触的面积仅为车辆宽度的25%,小偏置碰基本避开了纵梁,碰撞时的能量也几乎不受阻隔地直接传向乘员舱,车辆的前悬架、车轮以及转向机构也会向后发生位移,严重时还可能侵入乘员舱对乘客造成伤害。基于这个状况,要求防撞梁横梁要有足够的强度,并且要求防撞梁相对于纵梁结构要尽可能的外延,这样能够有效的将碰撞力传递到纵梁上,降低乘员舱的侵入量。现有技术有通过增加加强件的方式进行横梁宽度方向的扩展来增加小偏置碰撞过程中与壁障的接触,保证车内成员的安全性。但这种结构需要增加较多的加强件,工装投入成本较高,工序复杂,并且存在碰撞过程中焊接部位出现开裂的风险,影响碰撞安全。
[0003]汽车耐撞性及维修经济性对防撞梁的结构耐撞性、可维修性、维修经济性、车辆兼容性几个维度进行了细分评价测试。汽车的可修复性工况试验中,并不是要求防撞梁横梁的强度一致性高就越好,横梁的强度完全一致会产生“V字型”变形模式,相对与防撞梁后部结构来说,横梁侵入量较大会破坏后部的结构,维修经济型较差。如果横梁局部强度减弱,产生的“一字型”变形模式相对于防撞梁后部结构来说防撞梁侵入量较小,不会破坏防撞梁后部的车身结构,经济维修性较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兼顾安全性、经济性且工艺相对简单的提高车辆偏置碰撞安全性、可维修性的防撞梁。
[0005]本技术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提高车辆偏置碰撞安全性、可维修性的防撞梁,包括横梁及位于横梁两侧的吸能盒,所述横梁在其长向上对称设置两处中部成弧区和两处边部成弧区,两处中部成弧区外凸部位为软区,边部成弧区至横梁同侧端部为小偏置碰对应区,软区强度为横梁其它部位强度的30%

40%,软区长度为L2,30mm≤L2≤100mm。
[0007]上述提高车辆偏置碰撞安全性、可维修性的防撞梁,两处软区中心的距离为L3,横梁总长为L,则L3等于0.30L

0.40L,小偏置碰对应区的长度为L1,L1等于0.18L

0.22L。
[0008]上述提高车辆偏置碰撞安全性、可维修性的防撞梁,边部成弧区角度为θ1,90<θ1<180,中部成弧区角度为θ2,90
°
<θ2<180
°

[0009]上述提高车辆偏置碰撞安全性、可维修性的防撞梁,所述吸能盒包括吸能盒主体和底板,底板上对应吸能盒主体内侧面和外侧面处设有底板小偏置碰加强翻边,吸能盒主体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分别设置设有吸能盒小偏置碰加强翻边,吸能盒小偏置碰加强翻边上
部设有塞焊孔,吸能盒主体和底板焊接为一体。
[0010]上述提高车辆偏置碰撞安全性、可维修性的防撞梁,底板的外侧和前后侧分别设置脱钩工况加强翻边。
[0011]本技术的主要优点如下:本技术所述防撞梁包括横梁和吸能盒,横梁在外形结构上通过四段成弧区,保证了横梁在满足成型性要求和造型要求的前提下提高横梁与壁障之间接触面积;根据横梁的组织性能设置软区,在保证了横梁整体强度的要求的同时,也保证了在特定工况条件下局部强度需要弱化、产生"一字型"变形模式的要求,使防撞梁经济维修性较好,兼容小偏置碰撞和维修经济性的要求;吸能盒结构能够保证在小偏置碰撞过程中吸能盒根部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吸能盒沿车身方向溃缩,保证了力值的正向传递。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横梁的示意图;
[0015]图3是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吸能盒内侧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吸能盒外侧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是吸能盒的剖视图;
[0019]图7是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横梁,1

1、小偏置碰对应区,1

2、软区,2、吸能盒,2

1、吸能盒主体,2
‑1‑
1、吸能盒小偏置碰加强翻边,2
‑1‑
2、塞焊孔,2

2、底板,2
‑2‑
1、底板小偏置碰加强翻边,2
‑2‑
2、脱钩工况加强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看图1、图2,本技术包括横梁1及位于横梁两侧对称设置的吸能盒2。横梁在其长向上对称设置两处中部成弧区和两处边部成弧区,边部成弧区角度为θ1,90<θ1<180;中部成弧区角度为θ2,90
°
<θ2<180
°
。边部成弧区中心至横梁同侧端部为小偏置碰对应区1

1,横梁的总长为L,小偏置碰对应区的长度为L1,L1等于0.18L

0.22L。横梁通过四处成弧区的设置,使横梁既可满足汽车前部造型需要,又可增加小偏置碰撞时横梁与壁障之间接触面积,提升车辆的小偏置碰撞的安全性能。横梁的一个重要改进是在两处中部成弧区外凸部位设置软区1

2,软区强度为横梁其它部位强度的30%

40%,软区长度为L2,30mm≤L2≤100mm。两处软区中心的距离为L3,横梁总长为L,则L3等于0.30L

0.40L。该结构在横梁主体保证强度的同时,横梁的局部设置强度较低的软区,保证了在特定工况条件下局部强度需要弱化的要求,有利于特定工况条件下横梁产生"一字型"变形模式,使防撞梁经济维修性较好。软区的低强度性能可以通过热处理的手段获得。
[0022]参看图3

图7,所述吸能盒包括吸能盒主体2

1和底板2

2,吸能盒主体由吸能盒外侧部分和吸能盒内侧部分焊接而成。吸能盒主体下部设有吸能盒小偏置碰加强翻边2
‑1‑
1和塞焊孔2
‑1‑
2。底板对应设有底板小偏置碰加强翻边2
‑2‑
1。吸能盒小偏置碰加强翻边与
底板小偏置碰加强翻边搭接在一起,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能够保证吸能盒在碰撞过程中吸能盒内外侧都会有足够的支撑力,保证吸能盒不会因为横梁与避障重叠量小受力不均匀导致的吸能盒向内侧倾倒,影响吸能盒的正常溃缩,吸能盒上的溃缩筋根据吸能的需求进行设置。底板的外侧和前后侧分别设置脱钩工况加强翻边2
‑2‑
2,脱钩工况加强翻边满足复合角度条件下拖车性能的需求,不会因吸能盒总成刚度不足导致拖车过程中底板产生较大的变形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车辆偏置碰撞安全性、可维修性的防撞梁,包括横梁及位于横梁两侧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在其长向上对称设置两处中部成弧区和两处边部成弧区,两处中部成弧区外凸部位为软区,边部成弧区至横梁同侧端部为小偏置碰对应区,软区强度为横梁其它部位强度的30%

40%,软区长度为L2,30mm≤L2≤10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车辆偏置碰撞安全性、可维修性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两处软区中心的距离为L3,横梁总长为L,则L3等于0.30L

0.40L,小偏置碰对应区的长度为L1,L1等于0.18L

0.22L。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良耿晓勇王静吴文珍郑晓娟王惠
申请(专利权)人: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