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汽车防撞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5598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汽车防撞梁,包括防撞壳;防撞壳:其上端设置有防撞板,防撞板的上端设置有橡胶垫二,橡胶垫二的上端设置有橡胶垫一,防撞壳的下端均匀设置有滑柱一,滑柱一的外弧面下侧均滑动连接有圆筒一,圆筒一的下端均与安装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圆筒一的外弧面均套设有弹簧一,弹簧一的上端均与防撞壳的下端固定连接,弹簧一的下端均与安装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圆筒一的外弧面均套设有弹簧一,弹簧一的上端均与防撞壳的下端固定连接,本高强度复合型汽车防撞梁,其强度较高,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能够对冲击力进行多级吸收,对汽车的防护效果较好,应用范围较广。范围较广。范围较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汽车防撞梁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为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汽车防撞梁。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前后端装有保险杠,不仅有装饰功能,更重要是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保护车身及乘员安全功能的安全装置,而为了增加汽车保险杠的防护强度,一般通过在保险杠后侧安装防撞梁。现有的汽车防撞梁一般通过螺栓安装于汽车保险杠后,但是由于其为整体一体化设计,结构大多较为简单,不能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当其受到冲击时,只能够通过其自身的硬度和冲击物进行碰撞,无法对冲击力进行吸收抵消,使得受到撞击后需要对防撞梁进行更换,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汽车防撞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汽车防撞梁,其强度较高,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汽车防撞梁,包括防撞壳;
[0005]防撞壳:其上端设置有防撞板,防撞板的上端设置有橡胶垫二,橡胶垫二的上端设置有橡胶垫一,防撞壳的下端均匀设置有滑柱一,滑柱一的外弧面下侧均滑动连接有圆筒一,圆筒一的下端均与安装板的上端固定连接,其强度较高,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能够对冲击力进行多级吸收,对汽车的防护效果较好,应用范围较广。
[0006]进一步的,所述防撞壳的底壁均匀设置有三角斜撑,三角斜撑的上端均与防撞板的下端接触,能够进一步提高本防撞梁的强度。
[0007]进一步的,所述圆筒一的外弧面均套设有弹簧一,弹簧一的上端均与防撞壳的下端固定连接,弹簧一的下端均与安装板的上端固定连接,能够对冲击力进行吸收。
[0008]进一步的,所述防撞壳的下侧中部设置有矩形筒,矩形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矩形滑柱,矩形滑柱的下端与安装板的上端固定连接,矩形筒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转动座,转动座的内部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板,安装板的上端对称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前后两壁面均开设有凹槽,连接板的相背离外侧端下侧分别通过滑动杆与相邻的凹槽滑动连接,能够将防撞壳受到的冲击力向下分散。
[0009]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槽的相背离内壁面均匀设置有圆筒二,圆筒二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柱二,位于同一个矩形槽内的滑柱二的相对内侧端均与一个挡板固定连接,挡板分别与相邻的矩形槽滑动连接,连接板的相背离外侧端分别与相邻的挡板的相对内侧端接触,能够给连接板提供运动空间。
[0010]进一步的,所述圆筒二的外弧面均套设有弹簧二,弹簧二的相背离外侧端分别与相邻的矩形槽的相背离内壁面固定连接,弹簧二的相对内侧端分别与相邻的挡板的相背离外侧端固定连接,能够对冲击力进行进一步的吸收。
[00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均匀开设有安装孔,便于对本防撞梁进行固定。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高强度复合型汽车防撞梁,具有以下好处:
[0013]1、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安装孔将本防撞梁安装在汽车的相应位置,在防撞梁受到撞击时,橡胶垫二为氯丁橡胶垫,橡胶垫一为顺丁橡胶垫,能够将对防撞梁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吸收,三角斜撑为三角形结构,使得本防撞梁的强度进一步增加,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剩余的冲击力经防撞壳向下继续传导,带动滑柱一向下运动,此时弹簧一被压缩,滑柱一和圆筒一产生相对滑动,通过滑柱一和圆筒一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实现阻尼效果,能够将一部分冲击力吸收并储存起来,就能够减少汽车受到的损伤,保护性能较好。
[0014]2、冲击力带动矩形筒向下运动,矩形筒通过转动座带动连接板分别向外移动,连接板的相背离外侧端下侧带动挡板在凹槽的内部滑动,使滑柱二向圆筒二的内部收缩,使弹簧二被压缩,滑柱二和圆筒二产生相对滑动,通过滑柱二和圆筒二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实现阻尼效果,能够进一步对冲击力进行吸收,使得本防撞梁能够对冲击力进行二次吸收,对汽车的保护效果较好,应用范围较广。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防撞壳、2防撞板、3橡胶垫二、4橡胶垫一、5三角斜撑、6滑柱一、7圆筒一、8安装板、9弹簧一、10矩形筒、11矩形滑柱、12转动座、13连接板、14矩形槽、15凹槽、16滑动杆、17圆筒二、18滑柱二、19挡板、20弹簧二、2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汽车防撞梁,包括防撞壳1;
[0022]防撞壳1:其上端设置有防撞板2,防撞板2的上端设置有橡胶垫二3,橡胶垫二3的上端设置有橡胶垫一4,防撞壳1的下端均匀设置有滑柱一6,滑柱一6的外弧面下侧均滑动连接有圆筒一7,圆筒一7的下端均与安装板8的上端固定连接,防撞壳1的底壁均匀设置有三角斜撑5,三角斜撑5的上端均与防撞板2的下端接触,圆筒一7的外弧面均套设有弹簧一9,弹簧一9的上端均与防撞壳1的下端固定连接,弹簧一9的下端均与安装板8的上端固定连接,安装板8的内部均匀开设有安装孔21,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安装孔21将本防撞梁安装在汽车的相应位置,在防撞梁受到撞击时,橡胶垫二3为氯丁橡胶垫,橡胶垫一4为顺丁橡胶垫,能够将对防撞梁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吸收,三角斜撑5为三角形结构,使得本防撞梁的强
度进一步增加,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剩余的冲击力经防撞壳1向下继续传导,带动滑柱一6向下运动,此时弹簧一9被压缩,滑柱一6和圆筒一7产生相对滑动,通过滑柱一6和圆筒一7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实现阻尼效果,能够将一部分冲击力吸收并储存起来,就能够减少汽车受到的损伤,保护效果较好;
[0023]其中:防撞壳1的下侧中部设置有矩形筒10,矩形筒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矩形滑柱11,矩形滑柱11的下端与安装板8的上端固定连接,矩形筒10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转动座12,转动座12的内部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板13,安装板8的上端对称开设有矩形槽14,矩形槽14的前后两壁面均开设有凹槽15,连接板13的相背离外侧端下侧分别通过滑动杆16与相邻的凹槽15滑动连接,矩形槽14的相背离内壁面均匀设置有圆筒二17,圆筒二17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柱二18,位于同一个矩形槽14内的滑柱二18的相对内侧端均与一个挡板19固定连接,挡板19分别与相邻的矩形槽14滑动连接,连接板13的相背离外侧端分别与相邻的挡板19的相对内侧端接触,圆筒二17的外弧面均套设有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壳(1);防撞壳(1):其上端设置有防撞板(2),防撞板(2)的上端设置有橡胶垫二(3),橡胶垫二(3)的上端设置有橡胶垫一(4),防撞壳(1)的下端均匀设置有滑柱一(6),滑柱一(6)的外弧面下侧均滑动连接有圆筒一(7),圆筒一(7)的下端均与安装板(8)的上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壳(1)的底壁均匀设置有三角斜撑(5),三角斜撑(5)的上端均与防撞板(2)的下端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一(7)的外弧面均套设有弹簧一(9),弹簧一(9)的上端均与防撞壳(1)的下端固定连接,弹簧一(9)的下端均与安装板(8)的上端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复合型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壳(1)的下侧中部设置有矩形筒(10),矩形筒(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矩形滑柱(11),矩形滑柱(11)的下端与安装板(8)的上端固定连接,矩形筒(10)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转动座(12),转动座(12)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义兵
申请(专利权)人:东台瑞正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