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式透明导电导热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2447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捷式透明导电导热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该保护膜利用涂布工艺将含有水性纳米银线的透明涂层均匀地涂覆在内部有石墨烯纳米的PVC压延膜表面,内部形成第一网状结构,表面形成第二网状结构,又由第一网状结构与第二网状结构形成空间网络结构,得到透明永久的导电导热膜,膜材达到导电级效果,并可以有效的将电子元器件制备过程中的热量传递到空气中,避免核心元器件的损坏。避免核心元器件的损坏。避免核心元器件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捷式透明导电导热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护膜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捷式透明导电导热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子元器件制造过程中会涉及激光切割等工序,例如晶圆的扩晶和切割过程,这些过程中由于摩擦作用会产生较多的静电,可能击穿晶圆,对晶圆造成损坏。因此,一般采用在晶圆表面贴覆具有抗静电作用的保护膜,导出静电,避免损坏晶圆,减少不良率。另外,晶圆切割过程中也会产大量高温和热量,如果保护膜材料的导热性能不佳,会造成保护膜出现严重收缩变形的问题,使得保护膜起不到全覆盖保护作用。
[0003]再有,某些高端精密电子设备的机房内部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空气中会存在大量的静电,如果不及时将静电导出,会造成电子设备的线路短路,损坏精密电子设备,带来巨大的损失。目前最常用的解决方案是在机房的墙壁、地板和天花板上贴覆抗静电的保护膜,以将设备运行产生的静电消除。
[0004]但目前相关行业中大多数的保护膜只是简单将短效的抗静电剂应用于其中,达不到导电膜等级,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导电效果差、不能导热等问题,从而不能及时高效的将静电、热量导出,导致不能有效保护设备和元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捷式透明导电导热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该保护膜利用涂布工艺将含有水性纳米银线的透明涂层均匀地涂覆在内部有石墨烯纳米颗粒的PVC压延膜表面,内部形成第一网状结构,表面形成第二网状结构,又由第一网状结构与第二网状结构形成空间网络结构的透明永久导电导热膜,使膜材达到导电级效果,并可以有效的将电子元器件制备过程中的热量传递到空气中,避免核心元器件的损坏。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目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便捷式透明导电导热保护膜,包括离型层、透明压敏胶层和透明薄膜层,所述离型层、透明压敏胶层和透明薄膜层从下到上依次相邻设置,所述透明薄膜层的一面与透明压敏胶层固定连接,透明薄膜层的另一面设有透明导电涂层,所述透明导电涂层为含有纳米银线的水性丙烯酸酯涂层;
[0007]所述透明薄膜层为PVC压延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组成:PVC树脂100份;高分子聚酯型增塑剂25

40份;粉体钙锌稳定剂2

4份;纳米石墨烯0.3

1份;丙烯酸酯类加工助剂1

4 份;
[0008]其中,纳米石墨烯均匀分散在PVC压延膜内部形成第一网状结构,PVC压延膜表面的透明导电涂层具有第二网状结构;
[0009]PVC压延膜内部的第一网状结构与PVC压延膜表面的第二网状结构形成导电导热的空间网络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导电涂层的厚度为10

15μm,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组成:水性丙烯酸树脂 25

35%;水性丙烯酸乳液50

70%;消泡剂4

8%;无水乙醇8

13%;润湿分散剂6

10%;纳米银线2

5%。
[0011]优选的,所述纳米银线为直径30

40nm的线状纳米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PVC树脂的聚合度为1300,所述高分子聚酯型增塑剂为己二酸酯聚酯。
[0013]优选的,所述纳米石墨烯的碳含量不低于99wt.%,片径为1

10μm,厚度为2

3nm。
[0014]优选的,所述透明压敏胶层的厚度为20

30μm,为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组成:水40

70%;丙烯酸聚合物30

60%;氢氧化铵0.5

1.3%;三乙醇胺0.2

1.0%。
[0015]优选的,所述离型层为涂硅离型纸,克重为120

140g/m2。
[0016]优选的,所述PVC压延膜的厚度为0.07

0.12mm。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目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前述便捷式透明导电导热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S1、根据PVC压延膜组成的重量份称取相应重量的各组分,将纳米石墨烯与高分子聚酯型增塑剂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
[0019]将第一混合物与PVC树脂、粉体钙锌稳定剂以及丙烯酸酯类加工助剂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
[0020]将第二混合物密炼得到预塑化的熔体,再将熔体通过开炼、挤出、压延得到的内部具有第一网状结构的PVC压延膜;
[0021]S2、采用具有网状纹路的印刷辊轮,将含纳米银线的水性丙烯酸酯采用凹版印刷的方式涂覆于步骤S1得到的PVC压延膜的一面上,从而在PVC压延膜的表面形成带有第二网状结构的透明导电涂层;
[0022]PVC压延膜内部的第一网状结构与PVC压延膜表面的第二网状结构形成导电导热的空间网络结构;
[0023]S3、在步骤S2得到的PVC压延膜的另一面涂布透明压敏胶层后,将离型纸覆于透明压敏胶层上贴合,即可。
[0024]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采用气压式油墨搅拌机以600

800rpm的速度充分搅拌8

12min,得到第一混合物;采用高速搅拌机以1200

1500rpm速度充分搅拌3

5min,得到第二混合物。
[0025]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密炼、开炼、挤出与压延工艺包括:
[0026]密炼的条件为:转子转速50

60rpm,电机加载电流200

600A;
[0027]开炼的条件为:温度为155℃

170℃,转速为20

30rpm;
[0028]挤出的条件为:温度160℃

175℃,单螺杆转速20

28rpm;
[0029]压延的条件为:四辊压延机的温度沿进料至出料方向依次设定为R1:170℃

180℃,R2: 170℃

180℃,R3:175℃

185℃,R4:155℃

165℃;
[0030]四辊压延机的转速沿进料至出料方向依次设定为R1:14

24rpm,R2:18

30rpm,R3:22

30 rpm,R4:35

50rpm。
[0031]所述步骤S2中,印刷的条件为:印刷速度:40

60m/min,加热鼓风烘箱温度30

60
℃,风量2500

4500m3/h烘干。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捷式透明导电导热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型层、透明压敏胶层和透明薄膜层,所述离型层、透明压敏胶层和透明薄膜层从下到上依次相邻设置,所述透明薄膜层的一面与透明压敏胶层固定连接,透明薄膜层的另一面设有透明导电涂层,所述透明导电涂层为含有纳米银线的水性丙烯酸酯涂层;所述透明薄膜层为PVC压延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组成:PVC树脂100份;高分子聚酯型增塑剂25

40份;粉体钙锌稳定剂2

4份;纳米石墨烯0.3

1份;丙烯酸酯类加工助剂1

4份;其中,纳米石墨烯均匀分散在PVC压延膜内部形成第一网状结构,PVC压延膜表面的透明导电涂层具有第二网状结构;PVC压延膜内部的第一网状结构与PVC压延膜表面的第二网状结构形成导电导热的空间网络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透明导电导热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涂层的厚度为10

15μm,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组成:水性丙烯酸树脂25

35%;水性丙烯酸乳液50

70%;消泡剂4

8%;无水乙醇8

13%;润湿分散剂6

10%;纳米银线2

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透明导电导热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线为直径30

40nm的线状纳米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透明导电导热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VC树脂的聚合度为1300,所述高分子聚酯型增塑剂为己二酸酯聚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透明导电导热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石墨烯的碳含量不低于99wt.%,片径为1

10μm,厚度为2

3n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透明导电导热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压敏胶层的厚度为20

30μm,为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组成:水40

70%;丙烯酸聚合物30

60%;氢氧化铵0.5

1.3%;三乙醇胺0.2

1.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透明导电导热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为涂硅离型纸,克重为120

140g/m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透明导电导热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VC压延膜的厚度为0.07

0.12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界平徐苏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苏塑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