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轿车差速器壳体高效内孔车削组合刀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996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削加工刀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轿车差速器壳体高效内孔车削组合刀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定结构的刀体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内孔车削加工需求的问题。一种轿车差速器壳体高效内孔车削组合刀体,包括固定刀柄,固定刀柄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且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不连通,第一凹槽的三侧均呈开口结构且第二凹槽远离第一凹槽的一侧呈开口结构,第一凹槽内设置有支撑杆和活动刀柄且活动刀柄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相配合的固定刀柄和活动刀柄的刀体结构,实现了可根据车削加工需求调整活动刀柄的伸出量的效果,有效扩宽了单一刀体的适用范围,提升了车削加工的便利性,节省了车削加工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轿车差速器壳体高效内孔车削组合刀体


[0001]本技术涉及车削加工刀具
,尤其涉及一种轿车差速器壳体高效内孔车削组合刀体。

技术介绍

[0002]差速器外壳在加工过程总需要利用车床在对外壳内的凹孔进行精加工,此过程中,车床主要通过车削的方式利用刀体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内孔加工,因此,在加工过程中,车刀必须伸入孔内,传统的车刀多由刀柄、刀头以及刀片等部分组成,不同型号的车刀的刀柄和刀头的尺寸均不同。
[0003]然而,传统车刀的一体式结构导致其使用范围受限较大,针对不同内孔深度和孔径,均与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车刀,使得内孔车削加工步骤繁杂,且不同型号的车刀的尺寸差距往往不大,配备多型号的车刀不仅不便快速选用且会增大加工和维护的成本,针对以上问题,可提出一种新型车削组合刀体,通过改进扩宽单一刀体的适用范围,提升车削加工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轿车差速器壳体高效内孔车削组合刀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定结构的刀体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内孔车削加工需求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轿车差速器壳体高效内孔车削组合刀体,包括固定刀柄,固定刀柄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且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不连通,第一凹槽的三侧均呈开口结构且第二凹槽远离第一凹槽的一侧呈开口结构,第一凹槽内设置有支撑杆和活动刀柄且活动刀柄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支撑杆靠近第二凹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活动座和第二活动座且第一活动座和第二活动座均呈直角三角形结构,第一活动座和第二活动座呈左右对称分布且第一活动座和第二活动座的相对面为倾斜面,支撑杆、活动刀柄、第一活动座以及第二活动座均位于第一凹槽内,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与固定刀柄通过螺纹旋合连接且与第二活动座转动连接,第一活动座和第二活动座的内侧设置有调节块,调节块呈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且与第一活动座以及第二活动座均滑动连接,调节块的正上方设置有安装套,固定刀柄内开设有与安装套相配合的通槽,安装套贯穿通槽且与固定刀柄滑动连接,调节块与安装套通过第二螺杆连接,第二螺杆与安装套通过螺纹旋合连接且与调节块转动连接。
[0007]优选的,第一活动座外壁内的三个拐角处均转动安装有限位辊,固定刀柄的内开设有两个与限位辊相配合的限位槽且两个限位槽呈上下对称分布。
[0008]优选的,调节块与第一活动座和第二活动座邻近的两侧表壁内均活动嵌设有若干个呈均匀分布的滚珠。
[0009]优选的,支撑杆远离活动刀柄的一侧设置有侧杆,侧杆靠近第二凹槽的一端与支
撑杆转动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支撑辊,侧杆通过若干个沿杆身呈线性阵列分布的连接件与支撑杆活动连接。
[0010]优选的,连接件包括滑杆,滑杆的外壁上套设有连接套和活动套,连接套与滑杆固定连接,活动套与连接套通过弹簧弹性滑动连接且弹簧套设在滑杆的外壁上,支撑杆内开设有与连接套相配合的凹槽且活动套位于凹槽内,侧杆内开设有与活动套相配合的贯穿型凹槽且活动套处于凹槽内,活动套与侧杆之间以及连接套与支撑杆之间均转动连接。
[0011]优选的,侧杆远离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转辊,转辊位于第一凹槽内且与固定刀柄转动连接。
[0012]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通过第一螺杆、第二活动座、第一活动座调节块以及支撑杆的配合,可实现初步快速调节活动刀柄的伸出长度的效果,随后,通过第二螺杆、安装套、调节块、第一活动座以及第二活动座的配合,可实现精细调节活动刀柄的伸出长度的效果,通过以上两种调节方式的配合,实现了根据车削加工需求调整组合刀体结构的效果,且在确保刀体调整效率的同时提升了刀体的调整精度,有效提升了内孔切削刀体的使用便利性。
[0014]本技术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通过支撑杆、侧杆、支撑辊以及连接件的配合,可自动适应不同尺寸的内孔孔径以为活动刀柄提供辅助支撑,有利于提升活动刀柄与刀片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示图;
[0018]图2为支撑杆、第一活动座、侧杆以及活动刀柄等俯视配合示意图;
[0019]图3为连接件示意图。
[0020]图中:1、固定刀柄;2、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第一螺杆;5、支撑杆;6、活动刀柄;7、侧杆;8、连接件;9、滑杆;10、连接套;11、活动套;12、转辊;13、第一活动座;14、第二活动座;15、调节块;16、安装套;17、通槽;18、限位辊;19、限位槽;20、第二螺杆;21、支撑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参照图1

3,一种轿车差速器壳体高效内孔车削组合刀体,包括固定刀柄1,固定刀柄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且第一凹槽2与第二凹槽3不连通,第一凹槽2的三侧均呈开口结构且第二凹槽3远离第一凹槽2的一侧呈开口结构,第一凹槽2内设置有支撑杆5和活动刀柄6且活动刀柄6与支撑杆5固定连接,支撑杆5靠近第二凹槽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活动座13和第二活动座14且第一活动座13和第二活动座14均呈直角三角形结构,第一活
动座13和第二活动座14呈左右对称分布且第一活动座13和第二活动座14的相对面为倾斜面,支撑杆5、活动刀柄6、第一活动座13以及第二活动座14均位于第一凹槽2内,第二凹槽3内设置有第一螺杆4,第一螺杆4与固定刀柄1通过螺纹旋合连接且与第二活动座14转动连接,第一活动座13和第二活动座14的内侧设置有调节块15,调节块15呈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且与第一活动座13以及第二活动座14均滑动连接,调节块15的正上方设置有安装套16,固定刀柄1内开设有与安装套16相配合的通槽17,安装套16贯穿通槽17且与固定刀柄1滑动连接,调节块15与安装套16通过第二螺杆20连接,第二螺杆20与安装套16通过螺纹旋合连接且与调节块15转动连接。
[0023]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
[0024]实用此组合刀体时,首先需要根据工件的内孔深度确定活动刀柄6的伸出长度,随后借助工具旋转第一螺杆4,第一螺杆4在旋转的过程中会推动第二活动座14、调节块15、第一活动座13、支撑杆5以及活动刀柄6连接而成的整体向远离第二凹槽3的一侧平移,此过程中活动刀柄6的位置变化幅度大,使得活动刀柄6可快速伸出致接近所需长度的量,随后,下旋第二螺杆20可带动第一活动座13和第二活动座14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轿车差速器壳体高效内孔车削组合刀体,包括固定刀柄(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刀柄(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且第一凹槽(2)与第二凹槽(3)不连通,所述第一凹槽(2)的三侧均呈开口结构且第二凹槽(3)远离第一凹槽(2)的一侧呈开口结构,所述第一凹槽(2)内设置有支撑杆(5)和活动刀柄(6)且活动刀柄(6)与支撑杆(5)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5)靠近第二凹槽(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活动座(13)和第二活动座(14)且第一活动座(13)和第二活动座(14)均呈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活动座(13)和第二活动座(14)呈左右对称分布且第一活动座(13)和第二活动座(14)的相对面为倾斜面,所述支撑杆(5)、活动刀柄(6)、第一活动座(13)以及第二活动座(14)均位于第一凹槽(2)内,所述第二凹槽(3)内设置有第一螺杆(4),所述第一螺杆(4)与固定刀柄(1)通过螺纹旋合连接且与第二活动座(1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座(13)和第二活动座(14)的内侧设置有调节块(15),所述调节块(15)呈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且与第一活动座(13)以及第二活动座(14)均滑动连接,所述调节块(15)的正上方设置有安装套(16),所述固定刀柄(1)内开设有与安装套(16)相配合的通槽(17),所述安装套(16)贯穿通槽(17)且与固定刀柄(1)滑动连接,所述调节块(15)与安装套(16)通过第二螺杆(20)连接,所述第二螺杆(20)与安装套(16)通过螺纹旋合连接且与调节块(15)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轿车差速器壳体高效内孔车削组合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座(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骜衡启彬姜超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一汽四环金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