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成型模具及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785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挤压成型模具及加工工艺,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包括:模座,且在模座上安装有下模体,其中,在下模体上设置有两个储料桶和下模腔,且两个储料桶分别通过对应的流道与下模腔相连通;上模体,且在上模体上设置有两个凹腔和上模腔,其中,两个凹腔分别通过对应的流道与上模腔相连通;驱动机构,安装于模座上,并夹持在模座与下模体之间,且驱动机构包括两个与储料桶位置相对应的动力组件,其中,通过动力组件将对应储料桶中的成型材料经流道挤入型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下模体上设置储料桶,能够实现成型材料预放置于储料桶中,而后合模冷却成型产品,从而降低大型注塑设备投入和生产能耗。入和生产能耗。入和生产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挤压成型模具及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
,涉及一种挤压成型模具及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艇又称动力艇,是驾驶以汽油机、柴油机或涡轮喷气发动机等为动力的机动艇在水上竞速的一种体育活动,操纵摩托艇的技术关键是起航、加速、绕标、超越和冲刺等。
[0003]挤压模具是将材料通过注塑设备将其熔融,形成流状液体,而后将熔融状态下的液体注入到挤压模具的模腔中,最终形成产品。
[0004]如果摩托艇的外壳通过现有的挤压模具成型,会存在两个问题,其一,现有注塑设备的内腔容积的容量不足以满足一次性将摩托艇的外壳挤压成型,如果要实现摩托艇的一次成型,需要加大注塑设备的投入;其二,流入挤压模具中的材料呈熔融状态,而摩托艇外壳的制备材料为一种环保型材料,其需要在冷却固态下才能挤压成型,熔融状态下的材料则无法成型摩托艇的外壳。
[0005]因此,如果想要成型摩托艇的外壳,需要增加大型注塑设备的投入,从而增加了生产能耗,提高了摩托艇外壳成型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降低大型注塑设备投入和生产能耗,并能实现摩托艇外壳以此成型的挤压成型模具。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挤压成型模具,用以成型摩托艇的外壳,包括:模座,且在模座上安装有下模体,其中,在下模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储料桶和一个下模腔,且两个储料桶分别通过对应的流道与下模腔相连通,储料桶的开口方向与下模腔的开口方向一致;上模体,且在上模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凹腔和一个上模腔,其中,两个凹腔分别通过对应的流道与上模腔相连通,当上模体与下模体上下合模时,两个储料桶的位置与两个凹腔的位置分别一一对应,且上模腔与下模腔上下拼接作为成型摩托艇外壳的型腔;驱动机构,安装于模座上,并夹持在模座与下模体之间,且驱动机构包括两个与储料桶位置相对应的动力组件,其中,通过动力组件将对应储料桶中的成型材料经流道挤入型腔内;当成型摩托艇外壳时,将成型材料放入储料桶中,而后上模体与下模体合模,通过动力组件将对应储料桶内的成型材料通过流道挤入型腔内,等模具冷却后形成摩托艇外壳。
[0008]在上述的挤压成型模具中,下模体上的两个储料桶分别位于下模腔的两侧,上模体上的两个凹腔分别位于上模腔的两侧,其中,当上模体与下模体合模后,两个储料桶中的成型材料分别通过对应的动力组件从对应的储料桶中挤出并进入各自的流道,并在汇流后
同步进入型腔内。
[0009]在上述的挤压成型模具中,动力组件的输出端由储料桶的桶底伸入储料桶内,且动力组件的输出端与储料桶同轴设置,其中,通过动力组件的输出端将储料桶中的成型材料由下而上经流道进入型腔内。
[0010]在上述的挤压成型模具中,下模体上沿挤压成型模具的合模方向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且两个储料桶分别嵌套于对应的第一通孔内,其中,储料桶上沿挤压成型模具的合模方向设置有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同轴设置,动力组件的输出端伸入第二通孔中,并与第二通孔同轴设置。
[0011]在上述的挤压成型模具中,在动力组件的输出端环套有至少一个密封圈,其中,当密封圈的数量为多个时,可沿动力组件输出端的轴线方向等距离分布。
[0012]在上述的挤压成型模具中,动力组件的输出端包括至少三根输出杆,且三根输出杆呈品字形结构分布,其中,动力组件的输出端还包括输出轴,且输出轴与三根输出杆嵌套相连,该三根输出杆沿输出轴的轴线方向呈环形分布,密封圈嵌套于输出轴上。
[0013]在上述的挤压成型模具中,动力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模座上的挤出油缸,该挤出油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其中,输出杆与输出轴连接于活塞杆上,且在缸体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该进油口与出油口沿活塞杆的移动方向呈上下分布,合模后,进油口进油,通过挤出油缸的输出端将储料桶内的成型材料挤入流道并进入型腔中,实现产品的成型;开模后,出油口出油,挤出油缸的输出端回移至储料桶的底部。
[0014]在上述的挤压成型模具中,动力组件还包括进油板和出油板,且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位于进油板和出油板上,其中,进油板与出油板分别位于挤出油缸的上下两端,且进油板与出油板之间通过多根支撑杆相连,该多根支撑杆沿挤出油缸呈环形设置。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挤压成型模具的加工工艺,包括步骤:S1:通过注塑设备将塑料粒子加热挤出,冷却后形成摩托艇外壳的成型材料;S2:通过人工或者机械手将成型材料放置于储料桶内;S3:上模体与下模体拼接合模;S4:通过挤出油缸的输出端将对应储料桶内的成型材料挤入各自的流道,并在汇流后同步进入型腔中;S5:待挤压成型模具冷却后开启上模体;S6:对下模体上流道与下模腔的连接处进行修剪,实现摩托艇外壳的脱模;S7:将脱模后的摩托艇外壳放置于修剪设备上进行边缘处的修剪、去毛刺,最终形成合格的产品。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挤压成型模具,通过在下模体上设置储料桶,能够实现成型材料预放置于储料桶中,而后合模冷却成型产品,从而降低大型注塑设备投入和生产能耗;(2)、储料桶呈圆筒状设置,且通过第二通孔贯穿储料桶沿轴线方向的上下两端,并将动力组件的输出端作为储料桶的“桶底”,即放置于储料桶中的成型材料直接放置于动力组件的输出端,这样的设置,使得动力组件的输出端在将成型材料挤入流道时,避免成型材料在储料桶中有残留,提高成型材料的利用率;
(3)、通过在动力组件的输出端环套密封圈,用以密封动力组件输出端的外壁与储料桶桶壁之间的间隙,当动力组件输出端将成型材料挤入流道时,避免小部分成型材料通过输出端的外壁与储料桶桶壁之间的缝隙沿大部分成型材料挤出方向的反方向移动,这样一方面降低了成型材料的利用率,导致成型的摩托艇外壳存在缺陷,另一方面该小部分成型材料会流向驱动机构、模座等部位,增加清理难度;(4)、当动力组件推动储料桶内的成型材料挤入流道时,由三根输出杆共同作用于输出轴上,使得输出轴的移动方向与储料桶的轴线方向始终平行,避免输出轴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倾斜,以此提高动力组件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挤压成型模具在合模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所示挤压成型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3是图2所示挤压成型模具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所示的剖视图A

A。
[0021]图5是图1所示挤压成型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0022]图6是图1所示挤压成型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0023]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上模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下模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00、模座;200、下模体;210、储料桶;211、第二通孔;220、下模腔;230、流道;240、第一通孔;300、上模体;310、凹腔;320、上模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压成型模具,用以成型摩托艇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座,且在所述模座上安装有下模体,其中,在所述下模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储料桶和一个下模腔,且两个所述储料桶分别通过对应的流道与所述下模腔相连通,所述储料桶的开口方向与所述下模腔的开口方向一致;上模体,且在所述上模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凹腔和一个上模腔,其中,两个所述凹腔分别通过对应的流道与所述上模腔相连通,当所述上模体与所述下模体上下合模时,两个所述储料桶的位置与两个所述凹腔的位置分别一一对应,且所述上模腔与所述下模腔上下拼接作为成型摩托艇外壳的型腔;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模座上,并夹持在所述模座与所述下模体之间,且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与所述储料桶位置相对应的动力组件,其中,通过所述动力组件将对应所述储料桶中的成型材料经流道挤入所述型腔内;当成型摩托艇外壳时,将成型材料放入所述储料桶中,而后所述上模体与所述下模体合模,通过所述动力组件将对应所述储料桶内的成型材料通过流道挤入型腔内,等模具冷却后形成摩托艇外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体上的两个所述储料桶分别位于所述下模腔的两侧,所述上模体上的两个所述凹腔分别位于所述上模腔的两侧,其中,当所述上模体与所述下模体合模后,两个所述储料桶中的成型材料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动力组件从对应的所述储料桶中挤出并进入各自的流道,并在汇流后同步进入所述型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的输出端由所述储料桶的桶底伸入所述储料桶内,且所述动力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储料桶同轴设置,其中,通过所述动力组件的输出端将所述储料桶中的成型材料由下而上经流道进入所述型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挤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体上沿挤压成型模具的合模方向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且两个所述储料桶分别嵌套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内,其中,所述储料桶上沿挤压成型模具的合模方向设置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所述动力组件的输出端伸入所述第二通孔中,并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维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兴利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